第三节 大三学生集体心理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根据大三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我们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的成人感与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而设计的活动。
◆方案一◆ 澄清价值观
【设计原理】 一个适应社会、身心健康、人格成熟的人应该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并了解自己价值体系的建立过程与基础,并不断内省。价值观不仅影响人对事物的选择,也影响与他人的相处和沟通,最终影响人的生活,影响人的发展。本设计通过在团体咨询过程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在比较、交流之中,最终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活动目的】
1.明确自己的价值观,理解他人的价值观。
2.对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作具体的探索并协助成员在生活中做明智的抉择。
【活动方式】 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纸、笔。
【活动时间】 1~2小时。
【活动过程】
1.辅导员首先将团体成员(学生)分成7人左右的小组,然后告诉大家,假如现在你的宿舍正被烈火吞噬,情况危殆,时间只允许你冲进火海取出三样东西,你会选择哪三样?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选择这三样?它们对你有什么价值?还有没有重要的物品列入抢救之列?为什么?给成员(学生)10分钟左右让他们想一想,并写在纸上。
2.每个成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告诉其他人为什么如此选择。
3.辅导员引导成员(学生)开始第二个活动,首先将纸横放,写上“×××的生命曲线”,然后在纸中央画一个坐标,横坐标表示年龄,起点是成员(学生)出生的时间,终点是成员(学生)预测的死亡年龄。在这条线上找到成员(学生)现在的位置,纵坐标表示对生活的满意度,正面的事件标记在横轴之上,负面的事件标记在横轴之下。
闭目思考一下,找出成员(学生)自己过去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以及对当前的人生仍具影响力的重要事件或经历,并评价一下自己对这些重要事件的感受。按照发生的时间和对此事件的满意度,在坐标上相应位置用一个点表示,并简要地把事件标注在点的旁边,将不同的点,即以往的生活经历用实线连成线;对未来的展望,则可以把成员(学生)一生想做的事和想在什么时候做都标出来,并用虚线连成线。如图2-7-1所示。
根据下列问题,每个小组讨论5分钟:
图2-7-1
(1)成员(学生)在过去的日子里最难忘的三件事是什么?在今后的日子里最想达到的2~3个目标是什么?
(2)数一数在过去的岁月中,影响成员(学生)的重大事件,是位于横线上面的多还是位于横线下面的多?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怎样?你有什么感受?
(3)成员(学生)对自己生命的质量是如何评价的?
(4)请仔细地再看看这简单的生命曲线,亦留心自己内心的反应,想一想“我是谁?”
(5)如果让别人给成员(学生)你写一则墓志铭,你希望上面写什么?与你自己写的有区别吗?
每一成员(学生)认真写下自己的决定和遗嘱,再向组内其他成员(学生)说,并解释原因。
4.最后选择每个组的代表谈论活动的感受,这感受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方案二◆ 学习的自我价值训练
【设计原理】 本活动设计依据美国心理学家考温顿提出的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这一理论立足于学生的自尊,认为人天生具有一种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时,他就需要各种措施来维护自尊,保持自我的价值感和有能力感。学校中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维护自己价值感和能力感的需要。当学生的自我价值足够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不怕困难,在学业上不断努力。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清理在学业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提高学业自信。
2.通过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多方面了解自己。
【活动方式】 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 1~2小时。
【活动过程】
1.由辅导老师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学习的自我价值训练是目标训练的一个延续和深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很多同学当初的目标有所变化,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或对自己制订的计划产生了动摇。本团体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强成员(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关于学习的自我价值其实就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希望成员(学生)能够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完善自己。
2.活动热身阶段(可选择附录一的活动)。
3.将全体成员(学生)分为7人小组,在小组内,成员(学生)总结过去一个学期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是否跟自己理想中的一样,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很好,有哪些不足。出现问题或有困难时,是怎样克服的。小组内部进行轮流发言。
4.由各小组组长主持,按顺序小组成员(学生)间对上学期大家学习上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其他方面有特点的也可以谈,但主要以学习为主,不要离题太远)。被评价的同学总结大家给出的意见。
5.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在这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时间里,自己将怎样去突破自己的不足,期待自己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其他同学用名人名言或自己较深刻的认识赠予发言同学,并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激励。
注意:本活动所探讨的话题是和学习有关的,因此,大家也应主要围绕学习进行讨论,尽可能不要偏题。
6.由辅导老师总结本次活动。
◆方案三◆ 压力缓解活动
【设计原理】 压力包括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两个概念。压力事件(stress)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特别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设计时让成员(学生)探讨压力源,可以让他们了解目前自己的状况,在调节心理压力时,是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当成员(学生)能够把目前所做的事情与个人愿望有所联系时,就能够调节对事情的认知,从而化解压力。
【活动目标】 协助成员(学生)自我了解压力的来源,缓解和接受压力,战胜压力,享受美好人生。
【活动方式】 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 1~2小时。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时,来了两个告状的人。原告叫李小乙,被告叫洪阿毛。李小乙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洪阿毛说:“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到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苏东坡听完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苏东坡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呵!”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拣那霉印子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山石盆景。不大工夫,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这样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2.将成员(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请各组成员(学生)写下自己感觉压力最大的三件事(把你认为使你烦恼的事情记下来),然后在组里分享自己对压力的态度。
3.分组讨论在寻找压力源过程中的感受。
4.以小组为单位坐成一个圆圈,给每个成员(学生)发一张纸,请他们在纸上写下自己最想实现的三个愿望(奋斗目标),为实现愿望如何采取行动,以及最难忘的三件事。
5.各组探讨自我愿望实现过程的感受,让大家相互体验团体探讨自我愿望实现过程的同感。
6.辅导员做总结。
◆方案四◆ 恋爱问题面面观
【活动目的】
1.阐述自己对恋爱问题的看法,倾诉相关苦恼,放松心情。
2.协助成员(学生)以健康、理性的态度面对异性交往。
【活动条件】 在相互间承诺彼此信任、彼此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时间】 60分钟。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大风吹。此活动可促进团体气氛、凝聚成员(学生)向心力。
2.雕塑心目中的最佳男女主角:包括已经恋爱或没有恋爱的成员(学生),对自己向往的交友对象进行描述。
3.探索自我:认清非理性的异性交往期待。现阶段自己的苦恼是什么。
4.澄清价值观:(1)理想爱人;(2)交往目的;(3)伴侣标准。
5.真诚祝福:成员(学生)相互祝福与反馈,增强自信心,反馈团体意见。
6.放松心情,总结活动。
◆方案五◆ 正确认识网络
在大三这段时期,一些学生由于迷恋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是多门功课的重修。如何调整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使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探讨的难题。作为辅导员或者是班主任,自己的工作就是多多关注这个群体的学生,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群体,要多与他们沟通、谈心。
【活动名称】 换位思考。
【活动时间】 60分钟。
【活动目的】 团体成员(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何处理自己与网络的关系。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网络成瘾学生的典型案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准备录像来说明这一问题。
【活动过程】
1.辅导员或班主任对此次活动的目的进行阐述。
2.将成员(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内部有正常学生,以及沉迷网络的学生,交叉组合。
3.聆听辅导员对网络成瘾学生典型案例的讲述,或者播放相关录像,比如说介绍戒除网络成瘾训练营的情况,有关学生的沉迷经过,以及成瘾学生与家境贫困学生的换位生活等等。
4.成员(学生)发言:
(1)谈自己的感受。
(2)谈自己上网主要做些什么,网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3)如果身边的朋友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自己如何去帮助他。每个小组的成员(学生)间最好能够达成互帮互助的协议。
5.将成员(学生)的精彩发言在全班交流。
6.辅导员总结此次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