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军训中的纪律和法制教育
法学院 涂 帅
摘 要:军训活动中外古今有之,而纪律和法制教育更是与其密不可分。军营的特殊环境为纪律和法制教育提供了天然有利的土壤:军营提供的特殊教育情境、教育资源,部队官兵特有的人格与气质等也都为纪律、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元素,在军训中,高校和承训部队应当充分挖掘这些有利条件中的育人功能,确保大学生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提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军训 纪律 法制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军训已成为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纪律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军训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如何合理利用军训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军事训练功能的重要课题。
一、军训中纪律和法治教育的历史
在学生和年轻人群中开展军训,古今中外早已存在,而纪律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则更是自古便融入其中。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六艺”的记载。其中,“射”、“御”就是军事训练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指读书人)以车甲。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臝股肱,决射御。”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军事训练和研究更加活跃,军训的地位和作用突现,产生了影响至今的一些军事名著。大教育家孔子也以“六艺”传授学生,并一度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射”、“御”是孔子对弟子训练的必要内容,甚至在他讲学的地方还设有专门学习射箭用的射圃,“射”、“御”的训练,教出了不少诸如子路这样有军事才能的学生。自隋朝开始,政府“开设武举,创办武学”,以此培养和选拔军事将领。在古希腊雅典,13到14岁的小孩就进入体操学校(角力学校)接受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等军体训练,18到20岁的青年进入雅典的高等学校——青年军事训练团。在这里,雅典青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政治和法律,从而被培养成为公民。这些具有现代军训雏形的古代学生军训,一方面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一批忠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的军事人才,它教育学生“立德、尚武、为仕、为将”,成为贵族或获得爵位,具有强烈的封建主义的德育色彩。
除了具有德育功能,古代最早的法律也是在军营中产生的。中国古代便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刑”即是古代最早的法律,“兵”是指“军队”、“战争”,意思即是:法律起源于军队和战争。此外,中国古代自周朝起产生的法律被称为“礼”,当时主要的法律被称为“五礼”,而“五礼”之首即是“军礼”,也就是有关行军打仗的法律。可见,法律最早产生于军队和战争,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战争要求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由此催生了早期法律的诞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军营生活是开展纪律和法制教育的最佳环境。
综上所述,军训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延续并发展到今天,正是由于它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对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个体组织纪律性,增强法制教育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内容。
二、军训期间开展纪律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般意义上的法制教育,是指国家对公民施以一定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传授,使公民具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和依法管理各项工作的素质的教育。
面对今天这个高度规则化的社会,在法治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必备的法律素养将越来越成为现代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作为承担育人和塑造现代型人才重要任务的高等学府,增强学生的纪律和法律意识,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法律方法和法律原理。总体上讲,这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关于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精神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法律的概念、价值、功能和作用方面的知识;第二,关于一国现行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其中主要指一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国家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内容;第三,寻求法律保护权利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程序法知识。对现代型的高校法制教育而言,既要有传授知识乃至技艺的成分,也要有培育意识乃至信仰的内容。正如法学家贺卫方先生所言,“法律教育的目标不外乎有两个,一是为法律行业培育新人,二是为更为广泛的社会成员提供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上的训练。”
而军训中的纪律和法制教育,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纪律和法律知识教育外,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以及军营文化和纪律的熏陶,促使高校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法学理论一般认为,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低级的感性认识阶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级的理性认识阶段的法律思想体系两个层次。法律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对法律现象的直观的、表面的、不系统的认识,这种感性的认识是以满足人们某种利益的需要和对法律的体验为前提的,仅仅是对法的感觉和愿望。法律思想体系则是人们对法律现象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地、自觉地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表现出来的是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即所谓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和归依,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由于军训的时间限制,很难在这段时间内将较为深刻的法律信仰植入大多数学生的意识中,因而,较有成效的军训中的纪律和法制教育,更多情况下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法律心理,养成守纪和守法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纪律和法制基础,形成一定的法律信仰。
由于时代条件的影响,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但一部分学生团队观念和纪律意识淡薄,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私自利思想较为严重,而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的淡薄往往容易导致法律意识薄弱,加之大学新生年龄较小,绝大多数均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时期,做事往往容易冲动,不计后果。系统有序的纪律和法制教育,能让大学生更加清楚遵守纪律和法律的意义,适度控制自我需求以适应集体需求,从而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与社会接触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强化团结协作观念。因此,针对入校大学生开展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十分必要,而军训正是一个开展教育较好的机会和平台。
三、军训期间开展纪律和法制教育的有利条件
在军训期间,大学生的生活场所相对集中,部队的连、排、班建制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非常便于开展集中的思想教育活动,而通过团体活动和训练,尤其便于开展集体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各项活动,诸如队列、拉歌、内务、黑板报比赛等,都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这大大强化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
纪律和军纪是军营和军队得以顺利运转的重要因素,军营和军训中的一切活动,如走路、吃饭、训练、就寝等,无不以纪律和军纪为支撑。在这样一个充满纪律和规范的环境中,纪律和法制教育便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参训学生,并对其内心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军事训练和生活的核心之一是纪律,而纪律和法律、规范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规范的认同感。在军训活动中,学生都渴望被集体所接受,都渴望能够融入到集体之中,此时学生必须遵守集体活动的规范,使自己的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一致。学生在参与军事训练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领会、接受和强化规范的概念,增强规范的意识。纪律是由一系列规范组成的,纪律的本质就是规范。强化纪律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的权利得到保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对学生强化纪律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认识各种规范,依照各种规范的要求对照自己的言行,并进行有效的调适。
丰富的军训活动为军训育人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平台,军营提供的特殊教育情境、教育资源,部队官兵特有的人格与气质等也都为纪律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元素,在军训中,高校和部队应当充分挖掘这些有利条件的育人功能,确保大学生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提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军训中开展纪律和法制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军事条例、保密制度和相关规范制度的培训
部队的军事条例、保密制度和军训对参训学生的规范性要求,都是军事训练中学生应当遵守的最基本制度规范。针对刚入军营开始军训的大学生,应当在军训前期尽快开展相关的纪律和规范教育,如通过教官指导、开展集体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督促、帮助学生尽快树立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并掌握军营和军训中的基本条例制度,为军训的顺利开展和纪律、法制教育的深入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管理,以管促训
训练离不开管理,管理也是教育。对新生军训期间要严格管理、规范化管理,要做到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科学、严格的管理,才能抓好训练和教育。新生大都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因此,应当严格规范其行为,以培养其良好的习惯。通过严格管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大大地培养和提高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注重军事训练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
军训中纪律和法制教育的关键在于日常军事训练和军事生活中的养成教育,通过教官、辅导员和优秀学员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团队中的每一位大学生纪律和法制意识的深化和扎根。
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在军训中尤其要注重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将军事技能训练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军训中的军事训练主要以队列为主,配以口号、敬礼、集合、解散、军体操,还有内务卫生、军容风纪以及紧急集合等,训练时间一般为10余天。虽然他们在小学、中学也曾进行过程度不等的军训,但都不如大学军训的幅度。这就更要求每一名参训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承训部队和指导教师尤其应当高度重视,严格要求。
在军训中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尤其要注重从生活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以达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和作风素养的目的。日常训练抓军人姿态;训练之余抓行进;内务卫生标准抓条令,大到背包物品叠摆,小到牙刷肥皂放置;此外,抓军容着装的严整统一,抓仪表举止的端庄得体,抓养成教育,克服骄娇二气,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遵章守纪意识,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同时要注意引导军营中的舆论和竞争氛围,营造有序竞争、和谐共赢的军训氛围。高校和承训部队要随时注意挖掘在训练中严守训练纪律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并积极宣传。带队教官每天都要进行军训点评,对训练与内务好的集体要进行表彰,对在训练中涌现出的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要进行宣传,对各方面都表现较差的集体和个人弄清原因后要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军训团部每天应召开大学生军训工作协调会,总结当天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表现突出的连队、教官进行表彰,对表现较差的则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要将激励、表彰、批评、引导等多种教育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调动、调整参训大学生的情绪,鼓励其遵守纪律和规定。
(四)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对纪律的持续遵守来自学生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而这种自我严格要求的内化不仅需要外在环境的强迫强化,还需要思想上的正面激励和引导。因此,在军训期间开展纪律和法制教育,必须要深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军训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训练科目的特点,紧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各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大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守纪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保证军训各个阶段、各项训练科目的顺利完成。
高校和部队要掌握学生军训中的思想发展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训练前,要制定好军训实施方案和军训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中要注意将训练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结合,规章制度中要注意将约束与奖励相结合;在训练中,要针对不同科目的特点,做好各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保证各个阶段、各项训练科目的完成;在总结评比时,要通过考核验收和座谈交流,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巩固和扩展军训成果,把纪律和法制意识深深植入大学生的头脑和日常行为中。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律和法制教育活动
除了日常军事训练和生活中的纪律和法制教育,参训指导教师还可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学生更易于主动接受的方式,如趣味知识竞赛、主题文艺演出、影视教育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纪律和法制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接受国家和军队的纪律、法律规定,从而全面推动军训纪律和法制教育的开展。
五、结语
大学生军训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名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之后,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最早是从军训开始的。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开端,发扬好这个开端,就能借着军训工作的“东风”,帮助在校大学生尽早树立起牢固的纪律和法制观念,在未来学会合理的守法、用法,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丰富的军训活动虽然为军训育人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平台,军营提供的特殊教育情境、教育资源,部队官兵特有的人格与气质等也都为纪律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元素,但如何将这些丰富的内涵和元素运用到对大学生的纪律和法制教育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刚柔相济、军政相辅,确保大学生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的提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榛.从社会需求角度看我国高校纪律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探索,2009(1).
[2]黄云霞.大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级对策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3]韩世强,陈秀君.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路径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朱凌云.促进大学生军训和思想政治工作良性互动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5]李霞.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6).
[6]傅伦旭.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