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的应用——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论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的应用——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的应用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学生工作部陈聪摘要: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的理论,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柔性管理方式在当代大学生军训工作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论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的应用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学生工作部 陈 聪

摘 要: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的理论,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柔性管理方式在当代大学生军训工作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柔性管理 高校 军训

根据《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规定,现代高校的军训工作不仅是国家赋予高校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储备国防后备精英力量的需要。历年来,我国高校力图通过仿效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作风素质和军事素质,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素质和个性的不断变化,传统刚性的军训管理模式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笔者曾分别以学生和老师的身份参加过两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军训工作,发现柔性管理的半军事化管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现代高校军训工作的需要,弥补刚性管理方式的不足。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柔性管理则强调以人为中心。从本质上说,柔性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是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的非强制性管理方式,是从内心深处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转化成被管理者提升自我、回报组织的自觉行动。

柔性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

刚性管理模式下一般呈现的是直线式、集权式和职能部门式的组织结构,强调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绝对服从;柔性管理则一般采取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基于人本,精简环节,下放权力,灵活快捷地传递信息,最大化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

2.组织激励的科学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进行了层次性划分,分别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前三者属于低一级的物质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高级的精神需求,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柔性管理认为,激励是对组织成员的尊重、信任、关心和奖励的全面综合,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实施时应将二者相结合,从而满足组织成员的低层次和高层次需求。

3.内在驱动的自我约束性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依靠的管理力量不是制度和权力,不是管理者的发号施令,而是在管理者的引导和影响下被管理者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心理,从而实现被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内部驱动性。

4.柔性管理的持久性

柔性管理使组织成员将外在规定转化成为自我承诺,最终转变为自觉行动并进一步固化为自我习惯,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一旦协调一致,便能够获得相对独立性,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总之,柔性管理是一种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柔性管理是现代高校军训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柔性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中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便阐释过柔性管理的思想:“尚柔”、“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和光同尘”等等,但在现代高校军训工作中,柔性管理却是近些年才真正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在21世纪以前,高校军训工作的管理研究主要是从制度、技术和行为的视角展开,即刚性管理,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度化管理的滞后性

刚性管理习惯于通过学校组织的权威性、等级性及行为的规范性推动军训工作,致力于构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工作教条化,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外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军训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突发情况出现时,会导致管理者无据可依,无章可循,无所适从,出现信息空白和制度漏洞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刚性管理要求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绝对服从,明显的等级差别和被动型的接收方式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协调,制度只能规范学生的言行,但不能规范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都明显增强,他们已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导,不满足于书本的条条框框,因此在刚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责权的不对等和不平衡,极易使军训学生产生“不平等、不公正”的想法,降低参训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军训活动的正常开展。

3.追求量化管理,容易诱导教育的功利色彩

人的习惯养成是长期的社会环境等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不是靠几天或十几天的锻炼就能形成,讲求盲目服从的刚性管理的军训模式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用强硬的态度和奖惩手段刺激学生的低级需求,不但不能客观地锻炼和考核学生的能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学生的价值取向,强化学生的功利意识和浮躁心态,无法适应“以人为本、科学效率”的新时代要求,最终导致军训效果流于形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功能的扩张,参与社会领域的深入,现代高校组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硬性化军训管理模式中非人性化矛盾越来越突出,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教育与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现代高校军训工作环境和模式的更高要求使柔性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方法的窠臼中突破出来,柔性管理对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为施训者和受训者创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军训管理制度上升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将“以军训提高国防意识,增强军事和身体素质”作为自我要求和自我承诺,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弱化消极和被动因素,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组织特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为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柔性管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军训工作中的应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二十年的军训工作不仅有柔性管理的理论基础作指导,还有可靠的实践保障,从角色定位、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柔性管理体系,实现了柔性管理在军训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现代高校的军训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转变僵硬的维稳训练观,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军训管理观念

柔性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通过非强制性方式将外在的管理目标内化为被管理者内在的约束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秉承“立德树人,培育英才”的核心精神,围绕“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工作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未来领军人才为目标开展军训工作。

军训前,学校成立军训领导小组,召开军训工作协调会,实地走访军训基地,选派驻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严格把控军训基地的住宿、饮食等环节,提供可靠的驻地医疗保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全面统筹军训工作;军训过程中,军训领导小组要求驻训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行为规律出发,倡导驻训教师在军训工作中对学生做到严、爱、察、活,即严格要求学生的军事训练,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细节上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灵活处理出现的问题。比如对于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训的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组织他们执行后勤、内务、岗哨等其他军训任务,给予同等考察,不能另眼相待;对于少数民族学生,配备少数民族驻训教师,同时在饮食方面配备专人负责,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和饮食习惯等等。

只有真正尊重受训学生的人格、合理需求、个性和特长,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军训管理理念,让受训学生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贴心和关爱,公平相处,平等沟通,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将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模式。

2.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表现的开放性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认为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落脚点。柔性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参与式的、主观能动性的、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有效契合的管理模式,在这种尊重、平等、支持的关系下,被管理者在接受管理目标后是自主、自觉和自治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遵循柔性管理的原则,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表现的开放性管理模式,通过六种途径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意识引导,调动学生自我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以党团建设为平台,进行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管理;重视先进个人的评比宣传,开展以连队为单位的自我管理;开展宿舍创先争优,实现军训宿舍区的自我管理;依托板报评比、军旅歌曲和征文比赛等多样化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学生—教师—教官”三位一体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交流的畅通。如此,军训活动既是受训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受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了发挥自我潜能的条件,构建了个性化教育与军事化教育相结合的军训教育体系,保障了学生对军训计划和进程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从而有效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提高了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检查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完善主动、科学、全程的管理机制,为柔性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伯克说过,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柔性管理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人性化,必须依赖一定的规范,需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作保障。大学生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健全的阶段,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合理、科学的制度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使其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个人的发展目标以及社会的基本要求趋于一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立了完善的“计划—实施—激励—反馈”军训工作制度管理机制。在军训工作中,通过军训前筹备协调会、军训每日的工作部署会、学生座谈会、工作汇报会合理配置资源,及时总结反馈,掌握和解决潜在的隐患和矛盾;通过军训动员大会、日常军训管理、党团建设等渠道落实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通过优秀党员评比、优秀军训学员评比、宿舍创先争优等激励机制适度奖惩,以充分调动受训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军训每日播报等宣传载体进一步反馈效果,完善机制。主动、科学、全程的制度管理机制是柔性管理的立足点,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导向,也提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底线,有利于促进良好的军训秩序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应该得到受训学员、驻训教师和承训教官的共同认可,而不是用来约束和压制人的。管理体制的僵化会限制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盲目草率的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也会造成军训工作的混乱。因此,高校军训工作必须注重制度设计的合理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注重学生在制定管理制度过程中的参与。

现代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柔性管理,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大学生上好入校第一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需要现代高校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本理念,关心学生,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柔性育人的绩效。

参考文献

[1]郑是敏.柔性管理在大学生军训中的应用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12(6):47-48.

[2]徐永利.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及其长期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36-37.

[3]姚晓辉.浅谈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1(7):572-573.

[4]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73-76.

[5]申万兵.论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9(8):81-83.

【注释】

[1]周艳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军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4.

[2]宋伟.90后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陈乙玮,付飞.浅谈大学生军训期间心理辅导及思想辅导.时代教育,2007(6).

[4]施颂华.大学新生军训教育的育人功能.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周艳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军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夏多玲.大学生军训中辅导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探析.中国外资,2012(279).

[7]魏义梅.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78-180.

[8]陈东霞,姜尖.对当前高校新生教育中的军训和国防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95-97.

[9]陈文海,陈岸涛,高校优秀辅导员专业成长“三部曲”.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10]王荣德.论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师资培训研究,19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