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训的人际适应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陈 璨
摘 要:军训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人际适应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基地,大学生的军训是人际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生军训的人际适应功能研究和这一功能的策略研究与分析,对巩固军训成果、与时俱进地提升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训 大学生 人际适应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文件)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并明确了这项工作的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文件要求站在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军训不仅对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大多数高校军训设在大学生入校初期,而这一时期是塑造和发挥大学生的人际适应功能的关键时期。明确大学生军训的人际适应功能,分析、研究相关的策略,对于巩固军训的成果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人际适应
(一)适应性与人际关系
适应性是近几年来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适应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自身的身心健康程度。具有较高心理适应性的人应对环境变化时有积极灵活的态度,能够主动调整自己,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对方是不是自己所愿意亲近的人就成为主要问题;人际关系的建立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而人际关系的感情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大学生的人际适应
人际适应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大学生初进大学校门,面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人际关系等,过去的经验不再适应当前的情境,高灵活性的个体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与认知,来达到与情境的协调一致,这就是大学生的人际适应。
同学之间、室友之间、师生之间、个人与班级之间以及个人与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对大学新生来说,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交往需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较中学时更为复杂。大学新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年龄一般处在18~19岁,这一阶段是他们的身心从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时期,他们对全新的生活充满着期待。另一方面,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是刚刚脱离紧张的高中生活,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生活。大学新生在向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过渡的时候,开始独立地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但由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他们导致适应不良,如果新生在适应环境上产生问题,就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人际交往的不适应,会给一部分新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步入大学的新生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军训的人际适应功能
(一)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由一系列的心理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构成,是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正向社交方式。
1.认知成分
认知是个体对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和评价等。认知或认识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认知过程是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在人际适应中,认知就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对待不同个体的信息编码、存储、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和概念加工,进而组成一定的认知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人际适应活动的调节作用。
2.情感成分
情感是个体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对象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者情感反应。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
在人际适应中,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愤怒往往能使对方丧胆而让步,流泪能够换得对方的同情,恐惧能将人们的心拴在一起,对他人爆发的激烈的情感能够处变不惊、心平气和的人往往令人尊敬,情感冷漠常使交往者打退堂鼓,感情相同时往往会得到双方的共鸣,坦诚和坦白可以获得人的同情,嬉笑怒骂往往能达到目的使对方难以抵抗、不战而降,而大智若愚常能得到对方更多的让步。在大学生的人际适应中,学会根据情境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能极大地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3.行为成分
人类行为的发生过程是以内外环境的刺激为基础的,刺激人类行为产生的最重要的刺激源是与人的客观需求相联系的因素。例如环境污染危及人类最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而构成强烈刺激,后者促使人类产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认识,从而使人类有保护环境的设想和行为反应。因此可以说,刺激——人——行为3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行为。
人际适应中的行为是社会行为,人们通过不间断地学习、模仿、受教育、与他人交往的过程,逐步理解到必须使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社会的承认,符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价值。
(二)实现条件
1.交往规则的适应
交往规则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中的认知成分。
军训提供适应交往规则的情境。人际交往是一个在特定的情境中遵循一定的交往规则,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系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军训为学生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帮助新生把握交往过程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比如,现在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交往对象的角色和身份是什么,是否可以说这类话等等。
军训提供适应交往规则的个体平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但其中是有原则可循的,如诚信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交换原则、情境控制原则、宽容原则、适度原则等。大学新生在军训的相互交往中会自主发现或被引导而陆续明白这些原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情感交流的适应
情感交流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关系中的情感成分。
军训提供情感交流的现实基础。军训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新生相互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交往的平台与实践机会。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班级、院系、专业、年龄、性别等的限制,为新生提供交往的平台与实践,“重在参与”的集体活动门槛不高,谁都可以参加,而且也没有否定性的评价,新生的积极性高,因此可以为更多的新生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而不只是限于网络系统。
军训提供情感交流的对应模式。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一个人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体验他人的真情实感,只凭自己的主观感受与人交往,他就无法使自己的交往行为具有合理性、对应性,也就与其他人发展不了亲密关系。大学新生在军训中会发现同学们之间的差异性,有些同学多才多艺,有些同学则除了学习没有更多的兴趣爱好,知识面较为狭窄,有些同学内向,有些同学外向,而军训共同的生活会让他们明白怎么样建立与不同类型的同学之间关系的不同模式。
军训提供情感交流的不同表达形式。情感交流不一定要靠口头语言,还可以依靠书面文字、大众传媒、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军训中大家团团坐做游戏,集体拉歌,信息交流,都是非口头语言来交流情感。军训提供了口头语言和躯体语言相结合的交流形式,使得大家能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情感交流。
3.生活方式的适应
生活方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关系中的行为成分。
军训有着不同于大学生活中其他课程的课堂内容和教学环境。实弹射击,野外宿营拉练,应急生存训练等课堂内容,同吃同住的教学环境,加上饭前列队唱歌、集体活动席地而坐、对教官的命令绝对服从等纪律约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之间在相互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上增加了了解,提高了对彼此的宽容程度。由于目前90后的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缺乏锻炼和社会实践,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得彼此产生了依赖和信任,逐渐产生了渐趋一致或者求同存异、彼此理解的行为方式。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学生之间不间断地学习、模仿、与他人交往,逐步理解到必须使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适应和理解彼此的生活方式。
三、大学生军训中人际适应策略
(一)在军训中培养新生的人际自主意识
任何事情起根本作用的都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军训人际适应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培养自己的人际自主意识。
军训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确实是一件新鲜事物,然而他们对军事训练却缺乏感性认识和亲身体验,对军训的印象大多来源于电影、电视、歌词及文学作品,通常只停留在壮丽、雄伟的抽象层面上,他们怀着这样的心理期待投入军训,对好好利用军训带来的人际交往平台没有意识也是正常现象。培养新生的人际自主意识要从各个方面激发大学生军训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帮助他们在军训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
1.寄送通知书时附上军训说明书
在给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寄上一份军训说明书,在军训说明书中让学生认识到军训人际适用功能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好的人际适应的不同维度,在军训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人际适应能力,进入大学就立即准备接受军事训练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2.积极做好开训动员教育
通过军训的动员教育,使参训的同学明确军训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军训是人际交往功能建立的良好平台,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有意识地采用人际交往的法则,这样可以使新生对即将到来的军训中的人际交往有较为现实的认识。
3.军训中设立人际适应指导员
正如军训中设立队长来发挥组织作用一样,设立人际适应指导员发挥人际适应提醒和提示作用。当新生中出现沉默寡言、表情呆滞、人际交往的反映灵敏性较差的现象时,人际适应指挥员能及时沟通,帮助缓解人际紧张氛围,必要时向专业老师求助。
(二)在军训中培训新生的良好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通过对积极品质、中间品质、消极品质的研究,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1.开展各种报告及专题讲座
在军训中对新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报告和专题讲座来实现。通过先进事迹报告发挥榜样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通过人格品质的专题讲座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意识,让大学新生正视现实,悦纳自我,发现优势,挖掘潜力,积极地塑造自我,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对生理和心理的缺陷,正确对待挫折。多看自己的长处,消除自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用真情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2.老师和教官以身作则
学生刚进入大学,老师和教官起着重要的育人角色,他们在言谈举止、军容风纪等方面都应做学生的榜样,对学生们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当学生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人利益与优良品质出现冲突和矛盾时,身边的榜样面对相似情境的做法往往是学生们进行行为选择最好的指路灯。
(三)建立军训效果的长效管理机制
军训是大学生入学的人际适应形成期。军训的效果可以在军训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看到,但是只有对军训效果进行长效管理,设法巩固大学生军训的德育成果,才能有效发挥军训的人际适应的持续功能,更好地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1.重设军训场景
通过不定期地请军训期间的教官回到学校,给学生开讲座,进行军民联欢等方式重设军训场景,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人际适应圈,加强大学生军训中形成的人际适应能力,进而巩固军训中的人际适应成果。
2.重回军训故地
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学习,扩大学生不同层面的视野,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人际适应广度和层次,加强学生人际适应的灵活性,以进一步巩固军训期间的人际适应成果。
四、结论
军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一个课堂,作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品质训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功能。发挥军训的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均需要强大的人际适应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人际的关系的适应能力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以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军训期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军训中的人际适应建设,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军训中人际适应的功能和对策,确保军训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晓新,毕爱萍.人际交往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
[2]张金秋,金佳勇,常海龙.谈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J].科教纵横,2008(11):249.
[3]王云辉.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征及问题应对[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统战理论与实践,2008(4):57.
[4]刘磊.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信息,2008(18):544.
[5]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彭贤.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熊静.大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
[8]王维杰.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调研[J].调查研究,2006(1).
[9]潘宏伟.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36).
[10]赵洪发.谈新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和作风收获[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
[11]褚韩生.大学生军训中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J].中国校医,2007(21):341-3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