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白领”、“蓝领”和“灰领”,你选啥领?
“白领”一词通常用于指称非体力劳动者,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与之相对的体力劳动者则被称为“蓝领”。在西方,白领和蓝领都是雇佣工人,白领多为管理人员,而蓝领则多为操作人员,也包括部分技术人员。在中国,白领广义地指那些工作条件优越、收入丰厚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崇尚个性的自由与发展。而蓝领的范围就相对广泛,既有一线的产业工人,也有技术人员。今天的蓝领工人不仅要有强劲的体能,还需要接受一定的职业培训,由于收入不及白领,他们通常在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上更加朴实。
“灰领”是一个新兴名词,由于其工作特性和人才类型已经很难用白领或蓝领来概括,因而被称为灰领。灰领专指知识层次高、技术熟练且具有良好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通常都工作于企业的一线,为企业提供设计、组织、管理、技术或其他创造性的服务,各类汽车技术人员、各类设计人员等都是典型的灰领代表。目前,灰领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设计和汽车技术等三大行业,其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兼备,从业人员通常具有蓝领和白领的双重优势。
●准确区分职业性质、全面了解行业种类
白领、蓝领和灰领既是不同的工作状态,又是不同的职业性质与行业种类,而每种职业性质又预示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每一位大学生既有权利在面对不同职业时做出选择,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衣领所代表行业的差异以及自身的适应性。我们所学的专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职业的衣领,而我们自身主观的认识和选择往往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的身边,既有从学计算机工程转向成为养鸡专业户的,也有从公务员的岗位上转而去广阔农村包地种菜的。作出何种选择,全看自身的胆识和策略。
当然,不管我们未来从事哪一领域的工作,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的性质都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职位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成为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衣着光鲜,但是他们的职业流动性强,工作中充满竞争,竞争中又伴随紧张与忧虑,缺乏运动与休闲,还容易得多种疾病;而很多蓝领工人虽所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却能在挥汗如雨中尽情地享受体力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因此,选择什么衣领,从根本上说不能仅凭外在的体面,而应更注重自身的内在需要和特长发挥。
形势链接:北京四成被调查者认为月薪5000不算白领
收入最能直观反映一个阶层状态。两年前,社科院曾公布白领工资标准,认为在北京白领的收入标准为5000元。时隔两年,《北京晚报》再次调查显示,四成被调查者认为白领的收入标准应该高于5000元,更分别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白领的收入应在8000元以及10000元以上。
调查还显示,仅有16.5%的职场人认为普通办公室员工属于白领。将近五成的职场人认为白领应该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同时,22.3%的职场人认为白领应该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几年前的调查显示,九成人希望自己是白领,但如今,这个光环却渐渐消失了。此次调查显示,若被称为白领,两成职场人表示自己会心情沮丧,因为这意味着表面光鲜实际艰难的生活。三成职场人坦诚表示自己心里会很高兴。近五成职场人表示是不是白领无所谓。
联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重重压力。在这个五彩斑斓的社会中,白领、蓝领、灰领群体的待遇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下,在校大学生需要做的并不是马上确定自己要做哪一个“领”,而应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源泉,唯有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充实我们的心灵,才能具备驰骋职场的能力。
●单位的后续拓展空间比目前的“衣领”更重要
一味地向往成为“某一领”而不考察单位的未来发展空间,是寻找工作过程中的短视行为。不同单位的组织架构和发展格局在市场的条件下时常发生变化。通常,我们可以从单位的基本属性、管理制度、运营特征与模式出发,对其未来发展作出预期,而单位的制度设计又往往能体现其目前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和程度。因此,考察单位的未来前景应该成为我们在认识单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不是简单地考虑我们进入怎样的单位后可以有怎样的“衣领”。
成为白领自然光鲜亮丽,但如果你所在单位在整个市场发展中的前景堪忧,或者由于单位所设计的制度不合理、管理不得当而使得整个工作环境缺乏活力,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一个痛苦的白领,终日跟随你的单位挣扎在危机的边缘。很多蓝领的岗位都需要付出强大的体力,但如果与此同时你的技术和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锻炼,并且这一单位所从事的行业是未来新兴领域的代表,那么你勤奋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之后也将迎来你出人头地之日。因此,我们需要对供职的单位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单位的发展前景及其能为我们提供的发展机遇和平台,请记住,关注单位的明天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
形势链接:就业目标调查
为了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参照,帮助企业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河北搜才网与《都市时讯·人才周刊》联合推出了大学生就业专题系列调查之三——就业目标调查。在7天里共有268人参与了这一网络调查。
●行业选择主要考虑因素:专业、前景和兴趣
问题一:在选择就业行业时,你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大学生求职时,首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26.66%的大学生选择发展快、前景好的行业;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行业的大学生占26.6%;只有6.38%的大学生没有仔细考虑,认为找到工作就行。由此看来,“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很多大学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就业取向: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问题二:首选的工作地点是哪里?
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大城市的占30.56%;选择户口或家庭所在地的占29.17%;选择学校所在地的占16.67%;选择女(男)朋友所在地的占6.94%;表示无所谓,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行的占16.67%。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是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首选。
●淡化单位性质,适合就好
问题三: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型的用人单位呢?
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考虑企业性质,认为适合自己就可以;选择民营或私企的占16.67%;选择国企的占15.28%;选择政府及公共机构的占8.33%;选择外资及合资企业的占8.33%。
可见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单位性质在择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大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发展。
●企业发展前景和学习机会胜过薪酬
问题四:选择用人单位时,你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调查显示,企业发展前景、学习培训机会、薪资是企业最吸引大学生的地方。河北搜才网职业顾问认为,对求职者而言,看重每月的薪金固然是必要的,也很现实,但关注企业发展,关注自身的提高更是至关重要的。把对高薪的期盼与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捆绑在一起,说明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目标时,更加突显人生价值观念,目光更长远。
联想:
我们在选择单位的过程中,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单位在当前拥有的各项资源和条件、占据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直接关系到它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同时也将对我们自身价值在社会中的实现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考察单位的发展前景比选“领”更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