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跨越笔试、面试道道坎
在获得了一定的证书、成果、证明之后,我们也获得了面对应聘的自信,必要的积累使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心中不慌。
单位招聘的步骤通常是这样的,先是以招聘会或媒介招聘的形式广收简历,接着是单位按所设定的标准遴选简历并通知部分应聘者进入下一轮,然后是笔试或者面试。也有一些单位不笔试而直接面试,但面试可能按不同比例分为多轮,经过层层考核以后圈定所需人才。
●在复试中学会做有心人
从以上所述可见一份工作多么来之不易,要经历多道门槛才能实现跨越。那么对于求职者来说,在接到复试通知以后,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文科类的学生在应聘行政或管理岗位的过程中通常要经历笔试,笔试考察的就是我们的书面反应和表达能力。应聘者应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笔试的范围,围绕笔试的范围查阅相关资料,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课程内容,做到心中有底。在准备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怎样恰当地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因此,对于近期国际、国内的大事和社会形势的了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所聘单位的认识,以及能够分析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对所聘单位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在考试过程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卷面必须做到字迹端正、整洁,因为招聘单位往往从卷面上联想应聘者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和作风。字迹潦草、卷面不整的人,容易给人以不可靠的印象;而那些字迹端正、答题一丝不苟的人,至少能以认真的态度和细致的作风赢得单位的青睐,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一部分求职者通过笔试幸运地进入面试环节,而多数理工科专业的求职者可能直接面临的就是面试。面试是门学问,面试时求职者将和主考官正面接触,一个细微的环节都能决定你是否能被录取。面试多是问答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来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状况。面试时主考官通过提出“请给我们谈谈你的情况”、“你对公司有何印象”、“你认为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等问题来考察求职者的工作动机和个人愿望;通过提出“你怎么安排你的业余时间”、“你的好朋友怎么来评价你”、“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等问题来考察求职者的兴趣、能力、特长等等。
面试的时间通常都是很短暂的,面试官则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了解求职者是否符合单位的需要,因此,所提的问题中既有综合性的,也有针对性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马虎回应。同时,面试所要考察的还不仅仅是你回答问题的质量,你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在面试官的眼中。有些用人单位还会通过特定的情景设置来考察你的多方面素质,比如,让人事经理扮演一位清洁工人,让单位要员来给大家端茶倒水,甚至还会在等待面试的场地设置一些障碍,或者对面试进行全程录像等等,全方位考察你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从中作出符合他们需求的筛选。
●努力凸显自己的综合素质
面对复试,综合实力和应试技巧是两大组成部分。综合实力不是可以靠临时抱佛脚获得的,关键是怎样使自己已有的实力和素质在面试的环节中充分地得到展示。
每一位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专业,也都有自己的专长,但是除去技术要求十分突出的工作岗位,综合素质是多数职位的普遍要求。因此,不管你来自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在突出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务必要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知识的广度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科学生在突出自己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融入更多对问题逻辑性的思考和表达;理科学生则可以使用更多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问题所作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
同时,一些特定的问题很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说,你是否能对面试单位所在的行业进行宏观的形势分析,通过语言表达来显示自己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或者你是否能通过自己合理的行为表现,让用人单位感到你既能低头做好实际工作,又能抬头思考大问题、把握大局面。可以这样说,在求职这个问题上,谁把握了面试的环节,谁就占据了先机。
案例链接:直击招聘会现场
“喂!你们要国贸专业的学生吗?”在日前的夏季人才交流会上,一名毕业生模样的男性求职者,一边向用人单位“咨询”,一边递上自己的简历,但对方招聘负责人有意跳过他,直接面试下一位。“像这样连基本礼貌都不懂的学生,我们不敢招。”该招聘负责人胡先生说,在这两天的应聘过程中不少学生都缺乏基本的礼仪。比如,有的求职者在跟考官交流时不断地接电话,手机铃声调得很大,而且一接就没完没了,完全没有考虑他后边还有其他应聘者在排队等候。
记者走访中发现,临近毕业,经过几个月招聘市场的磨练,不少毕业生在应对考官专业面试题时,能对答如流,已有职业人士的“派头”,但在一些最基本的礼数上,却往往和专业水平相差甚远。前面企业招聘人员还在面试,但后头插队、大声喧哗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面试前关掉手机或者将铃声调至震动是基本的礼貌,而一些求职者却在面谈时煲起“电话粥”……“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却是起码的职场礼仪。”可见,很多用人单位还是非常注重这些细节的。多数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士表示,在应聘面试中,内在素养比面试技巧更重要。有技巧没素养,就好比你十八般武艺的招式全会,却没练内功,空有“花架子”但吸引力却很有限。
联想:
笔试、面试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须历经的环节。要在应试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应试实在是一场实力和技巧的大比拼,要在一言一行中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有力并有利地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跨越招聘的门槛,顺利进入职业生活。
形势链接:国家图书馆招聘应届生 文理科均需先过作文关
近日参加国家图书馆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笔试的学生发现,与其他单位不同的是,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的学生,想进国家图书馆工作都要先过中文作文这一关。据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共有近两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国家图书馆简历系统应聘注册,专业涵盖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计算机科学技术、外语、中文、历史、经济、法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参加考试的一位计算机专业的考生表示,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就不再学习语文,国家图书馆入职笔试增加作文题很有必要。一位新闻专业的考生说,在看到考试题目时感到有些意外,现在很多招聘单位都不考查写作水平,国家图书馆增加作文测试会有积极的作用,尤其会提醒理工科的学生平时也要加强文字能力的培养。
国家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社会教育的最高学府、公民教育的终身课堂,国家图书馆承担着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成果、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员工,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较好的语言文字能力,掌握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认识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性,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中文水平应该是国家图书馆录用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图书馆今年的笔试题目在原有的行政职业能力和综合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作文题,以全面考查应聘者的文化素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水平。
联想:
对求职者而言,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仅仅在于知识结构的不同,面临的就业形势其实是一样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既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能兼通其他领域的知识,使自己既专且博,适应多种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