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节自我尺度与世界尺度

第二节自我尺度与世界尺度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我们在人格上应具有“三级适应”水平的纯度与尺度。为此,我们又遇到了自我步入创造意义世界过程之后的又一重大课题,即在创造意义世界的过程之中,依据何种尺度使世界与自我更具有意义。

第二节 自我尺度与世界尺度

每个生命体都在不停地创造着这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着自我,每一主体都试图在意义世界的创造中,也希望在自我世界的存在与发展中更有意义。前提是我们应该清晰自我的感官世界和智思世界在创造中具有多么不同的作用及后果,这一问题本章前面已论证,在此还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在创建意义世界与意义自我之时,存在着一个内在心理上人格的守恒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所谓人格是人为了平衡主、客体关系而设置的自我安魂机制,它将有助于主体适应环境而使主体活在世上觉得安适自在。这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完成的心灵文化工程。现代心理学家将它称为“三级适应”。人对环境的“一级适应”是在无意识水平上发生的,它只从自身需要出发即直接作用于环境(行为)而不想想环境是否接受其行为。若行为受阻,人才开始求助于思维,寻找摆脱窘境的出路,即通过反馈调整主、客体关系,以便合理地实现自己的行为——这一在心智水平上发生的能动适应是“二级适应”。但一级、二级适应都只带有个体心理特征,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即真正的公民,当他想在更大的历史舞台心安理得地生存、享受与发展,就不能不尝试从普适价值规范的角度来评判自身行为,即开始按人类文明对他的期待来设计自我——同时蕴涵普适价值尺度的个体需求和行为才是“三级适应”。显然我们在人格上应具有“三级适应”水平的纯度与尺度。

为此,我们又遇到了自我步入创造意义世界过程之后的又一重大课题,即在创造意义世界的过程之中,依据何种尺度使世界与自我更具有意义。

尺度规范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规则的世界,古人称其为道,今人称其为规律。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宇宙万物,或静或动,或大或小,都有其运行规律。“万事有度,无度则滥。”这个“度”,其实指的便是规则。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是日月按照一定空间轨道运行的结果;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大自然依照一定时间轨迹轮转的结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衰亡过程,是一切生命现象衍息的必然结果。

风筝之所以能翱翔天空,是因为有丝线的牵引;“鱼翔浅底”游弋自如,是因为有水的浮托;随气候变化而南北迁徙的大雁,之所以能飞越千山万水从不迷航,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与有序的队形;辛勤奔忙于采蜜一线的工蜂,即使逾百公里也能顺利返回,是因为工蜂有特殊的飞行规则;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接踵交错的车辆秩序井然而不会发生碰撞事故,是因为大家都遵守着交通规则。

“出淤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是做人处世的上善准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是与人共处的制衡规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又何尝不是一条为恶必报的潜规则?

正如汽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发生交通事故一样,不遵纪守法的人,势必会遭受法律的惩处。

世界因规律而美丽,人类因规则而和谐,只有真正领略了规则的内涵,才能洞悉人生的真谛,从而拥有美丽的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表明了我们的渺小;角度改变态度,说明了视角与位置的关系,而尺度规划人生,却表明了人在必然世界里有一个有限之极,而在希望世界里却有一个无限之极的关系问题。所以,当我们在行为选择时,就不能等同于动物。我们的主体尺度,源于我们的本性,源于我们更近似于动物的需求欲望,而我们的客观尺度,即行为指向对象的规定性,源于我们主体世界之外世界的特点与规律。这样便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力图要得到创造意义世界和意义自我的结果,就要使我们的行为与客观世界的尺度要求相统一,这就如同纽扣眼为纽扣之大小而设计,但纽扣也不能不适应扣眼,过大则不能紧衣,过小则难以相扣一样……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人想致富,见到人家卖矿泉水很赚钱,就到处去找洁净水源。乘火车到铁路尽头,换乘汽车到公路尽头,再沿公路步行到终点,终于找到了洁净之水,经化验,此水不仅含有十几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更可贵的是,那水没受过任何污染,纯净极了!

专家说,这是一流矿泉水的基源。他欣喜若狂,立即贷款修路、投资井厂,第一批产品出来,信心十足地投放市场,一经检验,却道细菌超标,检查一切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找不出原因再回头化验水的基源,毛病正出于此,水源已被严重污染,急问专家可有办法对付?专家道:办法只有一个,从现在起停止使用细加保护,五年后重新启用,但要想恢复到先前的纯净程度,是没有可能了……

不幸的他顿时五雷轰顶,他知道祸首正是自己,是自己派去修路盖房的行为本身污染了水源……

其实,这里深刻地涵盖着我们在行为实践中应把握的双重尺度的关系道理。欲望使然的自我尺度完成着需求满足,它无度无所顾忌,客体世界的尺度不仅限定着我们所追求满足的界限还规定着这种追求满足的行为方式,于是,自我尺度对客体尺度的规定性越是尊重,便越能创造出意义世界,并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产生并完善着意义的自我!

人类该有自己的科学知性,即国人常言,实事求是。“实事是指独立于我自己之外且不受制于认知主体的自然实在;“求是则是我们对事实存在的知性陈述,客观地描述其存在的特点,运动的速度、位置、质量变异及其内在机制,又称规律。不褒不贬不溢不损,此即“知性”。

我们有多少成败不足以证明着这两种尺度要和谐吗?

成败取决于尊重

对客体世界尺度的尊重,对自然之道的尊重,是我们创造意义世界与意义自我的理性所在!

例如,自然之道给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能超过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生产量,动植物的消失数,不能超过通过进化方式所产生的种类数,水灌溉量不能超过地下水的可持续性流量,捕鱼量不能超过鱼类的可持续性再生量等,不难理解,人类必须节制自身的欲望和价值索取,尊重自然法则。

我们每一个个体,以及众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组织,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威胁,不是自身能力或机遇上的不足,而是因无法抵御各种欲望刺激(特别是诱惑)而导致对客体世界自然法则的放弃,以至于不顾自然之道所致。

了解下面这个故事,我们对此便有更深切的体验……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萎了一片。“快撒些种子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乘风飞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走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撒下来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

“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起了。”“冲到哪了,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有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了青苗,一些未曾刻意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从禅师对这件事情上所具有的“五随”心态来看,其中任何“一随”不都蕴涵着对事物发展必然性的明觉吗?

禅师的这份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悉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是对客观尺度、自然之道的尊重……

为什么我们会在心境上反复振荡于浮躁、自负和功利、沮丧焦虑和迷茫之中,那是因为我们被欲望所牵引而忽视和放弃了创造意义世界中必须依据的客观尺度。自我尺度使我们无意顾及自然之道或客观尺度,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满足与体验,其追求的结果是:

欲望的缠绕使我们不能以真实的态度面对存在。

本我的视角使我们难以生成客观的理性。

唯我的重心使我们消解着以公正之心为基的行为选择。

为此,何以不丢失客观之尺度?很明显,人对自然的畏惧是因为对自然法则尺度知之甚少所致,而人对人的畏惧却是因为对同类知之甚多所致……

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农场,主人是位农学博士,农场是他父亲的父亲创办的,他继承了祖父的遗训,一直专心经营着这片只有100公顷的土地,遗训的核心是:实行土地轮作制,不得无度耕种。他父亲临终时把他叫到床前说:土地有它自然的尺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这个尺度,无休止地索取,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在你祖父去世后,我刚接管农场时,看到由我们培育种植的奇异珍果和天然卷菜,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尤其是天然卷菜只有我们独家生产,价格成倍上翻,订单像雪花飞来,面对滚滚财源我就决定把正在轮作休养的30公顷土地用于扩种天然卷菜产量一下子增加一倍,满足了销售商们的出口要求,可第二年卷菜价格却下降了1/3,到第三年价格又降1/3,结果,产量上去了,收益却并未如想象的那样成倍增长。由于扩种,增加了机械、水电、肥料、人工成本,每公顷收入反而比以前少了,地力也下降了。特别要命的是,由于天然卷菜集中上市,包装跟不上,只好用袋装统货出口,人们认为是假货,不肯掏腰包。这是你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和教训。

父亲的教训,深深刺痛了农场新主人的心,他谨遵祖父遗训,一直坚守土地轮作制,50多年风风雨雨不改初衷,除了已栽植的奇异珍果外,他把剩余的60公顷的土地划分为两个轮作区,一年种植,一年休养,限量生产,精美小包装,并打上由他亲自签名的标志,市场上始终保持旺销势头。全家人过着衣食无忧、富足有余的日子。尽管家里有人从事其他职业,但他坚守父亲的承诺,并选好自己的接班人,在他成为“全球环境义务大使”后,到过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宣传保护环境,珍爱家园,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类要敬畏自然的尺度”。

无独有偶,在我国浙江千岛湖,旅游公司下有个专门从事养殖的水产公司,利用独特的湖水养殖一种叫“胡子鲶”的鱼,他们利用的水体只占千岛湖的1%不到,每亩产量不超过1000公斤,鱼的个体和生长时间都有严格标准,鱼小了大了、生长时间长了短了都不行,同时,他们还研制烹调用料,精选独特配方,形成独家风味,并且只限在千岛湖范围内上市,专供游客食用,绝不外卖,每天还实行“三限”,即:限鱼捕捞量、限每桌供应量、限每天餐桌量。不管多么热销就是不涨价,被调足了口味的游客,到千岛湖都想亲口品尝“鱼宴”,为了能吃到“鱼宴”,据说要提前好多天挂号预订。曾有几家外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前去洽谈合作事宜,扩大生产,准备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店,都被公司婉言谢绝。很多人对“有钱不赚,有肉不吃”的做法不理解,公司总经理面对央视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合作是好事,这种合作是冲着暴利来的,合作就要扩大生产,扩产就要多销,多销就要连锁连锁就要出售配方,结果势必导致为利而渔,盲目扩张,水体恶化。为鱼而“渔”和坚守土地轮作,虽隔千山万水,又是不同产业,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既敬畏自然的尺度,又敬畏市场的尺度。无论高山大地,还是湖泊海洋,能养育多少生命,容纳多少生物,产出多少价值,造化早有安排,敬畏这大自然的尺度正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石,关键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要时刻装着这把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