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节行为中智德要素的构成

第三节行为中智德要素的构成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握我们作为人的生存优势,并不仅仅简单地明晰自己的优势或是环境的优势,它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智性与德性的平衡表现。为了切实把握自身的生存优势,为人类作出不辜负自身生命价值、智能潜力的奉献,不要害怕所谓舆论的攻讦。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旧报纸”心理效应表相上是一个我们如何对待时光的价值态度问题,其实更深层的意义却表现着行为的智性技术要素构成与价值要素构成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第三节 行为中智德要素的构成

人之内涵

“因为什么”的思考,把人的视线引向外在世界,使人类对外在世界的探究日渐深刻,使人的智慧也随着这种探究日渐精要“为了什么”的思考,却把人的视线引向人本身内部思考、德性价值的思考,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无论我们的智慧、知识和技能本领多么见长,外在的世界已被我们这些优良的要素改变得为我们所需而面貌全非,只要我们把握一点,即智性永远该建立在大写的“人”上,永远建立在人的德性基础之上,我们就将会与自然与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生命进程!

这个“人”字,笔画虽简单,然尽得先民的哲学思想之真谛。一撇向阳,一捺向阴,撇捺相接,是为“人”字。人生于天地间,得天地阴阳之气,一阳一阴,阴阳平衡,故人有别于他物也。如龙马为阳,龟蛇为阴,猴虎为阳,鸡兔为阴,独人字一撇一捺,兼阴兼阳,得天地之精华,参阴阳之变化,而为万物之灵长。

正因这一撇一捺,一阳一阴,阴阳交接,像染色体之双链,可以分裂,可以复制,可为样板,可为典范,才使得人既生生不息又不断完善。一撇像阳刚之激昂,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捺像阴柔之深沉,不断吸纳,不断总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阴一阳,互相配合,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损邪益正、革故鼎新。一撇的起点越高,志向则越可贵;一捺的落点越厚,则精神越富有。

一撇一捺构成一个半封闭的三角区,在这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内涵。在这里,一些人可能有谦逊,有诚实,有宽厚,有博爱;无欲则刚,有容乃大,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勉励,共同净化,共同提高;而另一些人可能有贪婪,有淫邪,有漩涡,有黑洞,恶意相向,包藏祸心,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互相角逐、互相猜忌、互相攻击、互相仇视。

把握我们作为人的生存优势,并不仅仅简单地明晰自己的优势或是环境的优势,它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智性与德性的平衡表现。

也许你擅长于形象思维,或者擅长于抽象思维,那么,就不要悖逆自身的优势去做难以有收获的事儿。即使工作环境一时与自身优势有所不合,亦可积蓄潜力,力求于本职中创出一个适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微环境来。例如,有位青年原是擅长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料却被分配到一个行政事物管理部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身的优势才能,而是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很是适用的处理行政事务管理软件,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用,从而使业余转化为正职,使他在把握自身的生存优势方面获得了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可靠的根基。

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不断生长着的优势,才是有望获得兑现、获得显效的生存优势。因为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将可能使昨日的优势变成今日的劣势。只有不断生长着的优势才有望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以独特的色彩生存。这里的关键是要使你自身的生存优势在面临被淘汰的处境时坚韧而淡定,你已另奏新曲,乐声悠扬,使人耳目一新了。

立足本职,常是发挥自身优势,顺势成才的重要途径。本职不仅仅是指一种“定性”的职业限制,更是指一种力求精进的极为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生存条件。善于把握自身优势的人,往往正是善于立足于本职取得成就或获取进一步腾飞条件的人。这不能说是视本职为跳板,而应该说,这是视本职为做出更多奉献的基石,因为从社会的整体利益来说,只有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生存优势的岗位,才是每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本职”!因此,力求这种“本职”的实现,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希望,亦是个人把握生存优势的重要战略。

为了切实把握自身的生存优势,为人类作出不辜负自身生命价值、智能潜力的奉献,不要害怕所谓舆论的攻讦。人生难得几次搏!即使一时忍辱负重,也要“顽固”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所谓“青萍一点微微发,万树千枝和根拔”(元代吴昌龄语),只要你的生存优势尽情发挥出来了,使人民因此得到了好处,人们就会刮目相看的,你也会感到欣慰的。

当然,在尽力发挥自身的生存优势中,家庭的人才链作用社会的人才轴作用也是不可轻视的和可以指望的,只是在其他篇章中还要谈到,这里就不赘言了。

对自身优势和社会优势的考量里面紧紧地包含着为人的德智要素!

德智要素构成

追究一下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生命个体的行为选择中都无疑包含着两个构成要素:一是行为的技术构成要素,二是行为的价值构成要素。前者决定技术规范对我们行为的要求,对它的遵守决定着我们行为的效能大小,后者显示行为付出的结果对我们价值权重之大小,这两种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下面的一个生活实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些论点。

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有一次,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反映,自己已经跟着书法家学了很长时间了,可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书法家就对他说:“你改用最好的宣纸试一试,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个学生按照书法家说的去做了。果然,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字进步很快。他奇怪地问书法家是什么原因。书法家说:“因为你用旧报纸写字的时候,总会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会觉得无所谓,反正还有的是废旧报纸,因而就不可能完全专心于练字上,而让你用最好的纸张,你会心疼好纸,会感受到纸张的珍贵,从而全身心投入,也就会不自觉地比平时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字当然会进步。”真的,在生活中,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做不值钱的“废旧报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青春的日子流逝了也不会惋惜,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旧报纸”还有很多很多。没有人会感到青春正在消逝,但所有人又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道理正是如此。实际上,这样的心态极大可能使我们恣意挥霍着青春,生命并非演习,生活并非演戏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青春其实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我们一路走来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了。把青春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好的一张纸,这样,当你书写完你的人生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人生是多么的厚重与辉煌。

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旧报纸”心理效应表相上是一个我们如何对待时光的价值态度问题,其实更深层的意义却表现着行为的智性技术要素构成与价值要素构成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一个目标的达及,究竟是我们对此具有更为娴熟的知识与技能会促使我们完善,还是这一目标对我们显示出的价值意义大小而促使我们去做并做好呢?而这一学生书法的进步显然是由行为的价值意义使他改变态度而认真地发挥技能完成的。

很明显,人类需要为人之道,而天地的主宰却严守自然之则但在我们现实的理念与行为选择中,有多少是因为我们看重行为的价值意义而忽视了行为的自然之律,由自然而兴起的人类社会每一步提升,结果都发生了与母体的巨大背离。人类的智能开发了,人的肢能却衰退了;人用的眼镜发明了,人的视力减弱了生物医药出现了,抗病的能力降低了;生存状态改善了,自然资源枯竭了……

总之,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在我们理念与行为的权重选择中更多地看重对我们自身所显示的价值意义,而忽视乃至于放弃行为中的自然之则的要求所致,为此,我们的态度,具体而言,我们态度中所反映出的智性与德性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情感和思维,这是我们遇到的生命实践中的又一难题!态度认知及行为中的智性与德性

【注释】

(1)远之著.生命之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5,140

(2)陶行知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471

(3)L.kohberg: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Harper 8x Row,publishers,san Fran-cisco,1984.P.526

(4)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5)高德胜.生活德育论.人民出版社,2005: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