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问题引出

一、问题引出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着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申报“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教改课题,并在2007年被立项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实习基地学校联系、协商,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校地常态合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问题引出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无论是以富勒为代表的“关注”阶段论,还是以伯顿、费思勒、休伯曼等学者为代表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无论是以利思伍德为代表的“心理发展阶段”论,还是以莱赛为代表的“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都把师范教育阶段视为教师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这个意义上讲,师范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高低会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师范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教育人才,因此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式实际上是一个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一系统已被赋予了“职前教育”和“职前培训”的特点。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人想要从事某一专业工作,首先必须系统学习该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接受该专业相关技能的培训,并获得从事该专业的资格证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加大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力度,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教育实践能力,使他们不仅有能力去应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招聘,同时也有能力尽快适应复杂多变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高等师范教育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迟云波(1961—),男,重庆涪陵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外语教学论、实用英语语法教学

重视外语教学实践课程,着力训练学生初步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历来是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师范专业遵循的基本教育原则。以前,这种训练基本上是在校内以课堂内教师指导训练和课堂外学生自主训练、教师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但是,随着中小学课程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迅猛发展,中小学对英语教师已经开始从“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我们的训练内容和质量要求与中小学对英语教师的“质量”需求之间的距离开始出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能不能利用四川文理学院得天独厚的周边条件,把我们的实践课程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实现校地之间的常态合作机制,并借以拓展和增强学生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带着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申报“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教改课题,并在2007年被立项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实习基地学校联系、协商,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校地常态合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