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目标是社会科学系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中的根本指导方向,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一知、二守、三讲、四会”的培养目标体系(《社科系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多年以来,社会科学系的诸多活动均是围绕此目标展开的。
在思想教育与培养方面,社会科学系依托本系学科优势,强化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理论宣传。社会科学系思政教研室在为本系本专业开设大量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之外,同时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哲学思维训练和思想理论宣传。这些课程的讲授,多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进行。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鲜活的社会事件加以论说,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在课堂外,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组织学生定期不定期开展思想理论方面的主题班会和组织生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意设计活动,拓宽思维。尤其是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的成立,再次为社科系学生提供了提升理论水平,强化思想认识的平台。
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社会科学系主要以四川文理学院论辩演讲协会为平台,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或参加。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自己总结出“要想明天说得棒,不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在论辩演讲协会组织的院系辩论赛活动中,层层选拔选手的方式使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口语表达活动的影响范围。此外,社会科学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在日常教学中,十分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对非师范专业,如法律、旅游等专业,则通过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法律协会和旅游实验室等平台,在校园内展开模拟训练,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
对学生书面写作能力的要求,一直是社会科学系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专业学生均要接受写作概论课程的学习,并根据专业方向特点,制定相应的写作课教学方案。在日常教学中,社会科学系安排教师对学生各类论文的撰写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使学生通过亲自撰写专业论文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之外,社会科学系学生会和团总支也开展了相应活动,如要求学生每周撰写通讯稿,内容不限,形式多样,各专业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写作,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对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将其作品推荐到学院报纸和其他刊物公开发表,激发其创作兴趣。
实践方面,社会科学系优势突出。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各专业每学期均制定了详尽的教学工作计划,并规定必须包含社会实践活动。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前往宣汉王维舟纪念馆、达州张爱萍故居、宣汉普光气田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考察,并在教师带领下调查洲河水质污染、三峡移民生活现状等现实问题;历史学及旅游专业学生前往大竹净土寺、凤凰山红军亭、元稹纪念馆等进行见习和学习;法律专业学生通过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法律协会多次举办模拟法庭、法律宣传活动,并成立法律咨询室,展开实践。师范类专业学生在课堂知识讲授基本完成后,进入初、高中进行教育教学实习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吸取宝贵经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则深入律师事务所、法院、检察院、旅行社、酒店等社会机构,以实际工作检验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
综观社会科学系“四会”体系的实践工作,成果显著,特色突出。社会科学系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四会”体系,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它始终以社会实践检验教学成果为标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能人”。
[1]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4)
[2]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
[3]王道坤,陈仲.实施素质教育工程 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