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高校实践性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实践性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与社会适应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一是日常性实践教学或课程性实践教学,这类实践性教学操作简便,任课教师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自身理解来组织实施,通过材料分析、课程作业、实验操作、观察讨论、布置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要求,在教学管理中予以检查,在教学评价中予以考核即可完成;二是阶段性实践教学,即通过集中安排一些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模拟操作、集中实习、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把平常积累的知识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综合运用。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即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毕业设计方案,这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最后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强化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实践性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按照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要求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比较严重,没有充分认识社会需求对人才素质的深刻变化,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操作模式,畏惧困难和麻烦,不愿承担风险,对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二是师资队伍不足。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多是从事理论教学的,本身就比较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被安放在教辅系列、处在边缘化地位,导致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严重缺乏。三是经费保障有限。实践性教学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和更充分的设施设备保障。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经费短缺,负债过重,运转困难,从而导致实践性教学的硬件条件严重不足。四是人才培养模式老化。没有按照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总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五是教学方法偏颇。“填鸭式”教学者多,应试教育痕迹突出;学生独立观察、分析、解决的问题少,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训练不足;考试考察要求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实践性内容少。六是制度建设滞后。没有系统的实践性教学大纲,即使有约束力也不强,导致实践性教学随意性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