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强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具体路径
(一)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
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由于实践性教学在管理类专业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全院应该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只有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教学,边教学边实践,边实践边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这必须成为师生们的共识。
(二)大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出外短期培训,力争实现理论性老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让教师在上理论课程的同时,能够与实践相结合。
(三)将实践性教学目标化
针对实践性教学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从教学计划、教材选用、考试层面、实习层面等多个层面来保障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教学计划看,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也强调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40%。
从考试层面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在期末考试时,必须有实践动手能力考试,并且不得低于50%。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考试就必须要学生设计一个网页;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推拿按摩学》必须要考试学生的手法、按位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必须让学生到市场进行调查并写出书面调查报告作为期末考试的重要权重等等。
从实习层面看,实习是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的实践性教学,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管理类专业学生实习的时间长达半年,为了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控,实习学生除了要将实习鉴定表交回系科外,还应该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实习报告,并评出优秀报告,装入学生档案等。
(四)将实践性教学经常化
除了在上课时为学生讲授实践基本方法以外,还应该将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要让学生利用课余尤其是周末、寒暑假等,到市场中去锻炼,在实践中去检验、巩固和完善理论,并将心得写成周记或者调查报告;此外,还要让学生参与到院、系、班级、社团等组织的管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管理能力。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集中实习与零星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
学院要加大实验室及设备的投入力度,建好教学必需的实验室。在现有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学院出面与其他单位合作,将学生带到其他单位去进行实验,做到资源共享。
(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学生实习、实践最重要、最稳定的平台,只有与各类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道路,让学生走出校园进企业,让企业领导走出企业进校园,做到产学研结合。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也指出:“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与理论性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大作用,但它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要素都发挥作用,才能够增强其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