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改革尝试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进入科研活动,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科研工作的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让学生意识到一些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模拟现代科研为要求,提高对实验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更加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我校力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对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不正确认识,采取了以下措施予以纠正:
1.减少实验项目。将原来一学期12个实验减少到6个必做实验和2~3个选做实验。
2.引入“挫折实验”。在6个必须做的实验中,对于一两个实验理论比较简单,但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实验步骤要求比较多的实验保持40%以上的“失败率”,只有不到1/3的学生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3.开放实验室。在非正常教学时间,全日开放实验室。欢迎学生实验前来预习准备实验及实验“失败”后来重做实验。
4.实验记录本。强调实验过程记录的重要性,学生在进实验室到离开实验室过程中的实验记录计30%的考核成绩,其间所有记录必须用专用记录本,最后的数据分析(或失败原因分析)也在同一处讨论,计30%的成绩。由于这段时间记录的时效性,培养了学生对实验数据和过程的重视,避免了实验前后抄袭报告的现象。
5.评分制度中去除“失败”概念。所有实验都允许失败、鼓励重做,没有理想的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失败原因来代替。
6.实验论文和口头报告。实验课程期末的考核为一份实验论文和针对论文的10分钟时间向全体同学的口头报告。论文的内容包括学生该学期实验的个人工作、贡献和小课题研究。学生可以在6次必须做的实验后对一些实验作内容扩展,或做个性化的设计改进,以及做其他题目的选择实验。由于实验口头报告的压力,学生一般会在前期的实验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以力求内容的创新,并且在选做实验的过程中针对其做进一步研究。
总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应该加强平时的实验教学,积极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教学和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实验能力的目的。
[1]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EB/OL].2006-05
[2]孙腊珍,孙金华.近代物理实验改革与实践[J].物理实验,2005,25(5)31-32
[3]沈元华,马秀芳.光学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J].物理实验,2005,25(4)22-24
[4]熊永红,任中明等.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物理实验[J].2005,25(2)28-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