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科系对有效实践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共识
(一)教科系积极探索有效实践教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简称教科系,成立于2002年,是我校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而组建的新系。从2002年到2009年,教科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只有教育技术和心理咨询两个专科专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应用心理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艺术与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心理咨询、现代教育技术、影视多媒体、五年制小学教育、人群康复等5个专科专业的系科。
全系教师携手同心,在学校及系上的规划引导下,进行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刻苦钻研教学,教学技能明显提高,科研成果大幅增长,系科建设蒸蒸日上。
从成立之初,教科系对实践教学的讨论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在认真学习了教育部1、2号文件以及学院首次教学工作会的“6+1”个文件精神后,全系多次召开教研会,研讨实践教学,以求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群策群力推动本系的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大家一致认为,把教育科学作为研究对象的教科系有必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改革。结合现代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教科系的老师们提出要以现代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结合现代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创新地开展实践教学,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对实践教学的讨论从最初的“什么是实践教学”,到“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最后达成“利用先进的、前沿的教学理念促成有效实践教学”的共识,分为三个发展步骤。
1.关于什么是实践教学的讨论
在对什么是实践教学的讨论中,教科系要求每位老师撰写了有关的书面学习心得,并编订成册。老师们认为,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有老师认为,“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发明创新等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实践教学的概念固定在教学计划范围之类,而应从实践教学的本质上加以定义。实践教学应该是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知识学习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注重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如何检验和发展的一切有益的活动。其根本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2.关于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的讨论
关于“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的问题,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案。
第一,重视实践教学,提高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习教育部及学院相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提高认识,深化教育改革,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实践教学各项工作。
第二,认真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召开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编写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时数、仪器设备、经费预算、考核方式、学分等做详尽的规定。
第三,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利用教师兼职,组织一支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在培养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增加实际工作的经验,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授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制定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现有实验室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确保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五,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或者以股份制或其他方式建立一个、两个校级的、规范的、永久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实习基地里,学生在老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共同带教下,完成实习教学计划。
第六,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
(3)利用先进的、前沿的教学理念促成有效实践教学的初步共识
在进行一系列改革后,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但是,21世纪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科系的老师们收集大量的资料,多次召开教研会,提出利用先进的、前沿的教学理念促成有效实践教学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取得初步成效。
(二)教科系关于有效实践教学的总结性经验
教科系在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之后,逐步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有效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切实保证了高效地、高质地、科学地、可持续地开展实践教学。
1.软、硬件资源建设
有效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分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设备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教科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建立了包括达州电视台、万源电视台、达县中学、宣汉中学、开江职业中学等在内的多个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资源。同时,本系内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也从无到有、积少成多地建设起来。特别是应用心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个本科专业的成功申报之后,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系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教育与传媒实验室和应用心理学实验室。教育与传媒实验室分为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播级)、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卫星电视转播系统等。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共有5个,分别是基础心理学实验室1、基础心理学实验室2、心理测评实验室、投射技术实验室和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其中,应用心理学实验室于2008年被学校批准为重点建设实验室。通过对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学校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考查,学校引进了一批新的实验设备,如JGW-B1型心理实验台、PSYKEY心理测评系统等。
2.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高效高质、可持续开展的制度保证。教科系的实践教学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包括实验、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还有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因此,教科系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也分为实验室管理、见习实习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创新学习管理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现在已经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设备操作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设备借用管理办法》、《教科系实习见习管理办法》(试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以及《创新学习评分细则》等多个文件。
图1
3.实践教学实施环节
实践教学实施环节是保证实践教学高效高质的关键,是学生获得能力提高的最重要一环。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能力的提高,老师们总结出了“课前摸底—课中创设情境—课后检测”的实践教学课的基本方法,不断地将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的课堂中去。其中,探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师生们的青睐。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成功的监督机制。它既是检验学生实际获得实践能力的教学手段,又是检验教师实践教学课堂设计成功与否的依据,更是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老师们总结过去的许多经验,提出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标准,去检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情况,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