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影视创作实战能力中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三、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影视创作实战能力中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影视创作实战能力中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一)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一般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

三、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影视创作实战能力中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

一般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两大类知识: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规律、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程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的取舍问题,应该以从业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4]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时我们首先调查了解相关产业和行业对影视创作人才的需求,对工作岗位和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行了仔细研究,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认真总结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对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调整和完善,这样做也符合实践教学原则中职业性原则的要求。

从2004年开始,加强了与达州市电视台、万源电视台、一些省市知名广告公司、传媒公司联系与合作,将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作了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使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更合理,内容更详尽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接触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授课的前几周要有针对性及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过近四年的积累,我们已经成功指导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并形成了详尽丰富的作品创作档案和作品资源库,可以通过组织他们观看往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实践花絮和国内外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并认真分析创作这些作品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基本创作技巧,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给他们讲讲在创作这些作品背后的一些感人故事和创作乐趣,让他们对这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充满渴望和学习的激情,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目标、实践学习的方法在无形之中就慢慢形成了,在课后很多学生还会主动向教师请教,与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交流,此时要耐心给他们解答并进行正确有效地引导,并给予鼓励。同时我们还形成了一个传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在早些时候给高年级上课时就已经给他们灌输了这种思想,当高年级学生进行实践创作时,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进去,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最初阶段的学习时,选拔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协助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既让低年级学生少走弯路,又让高年级学生巩固强化了专业技能。

(三)采用“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

1.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

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原则,实行“讨论式”、“启发式”、“交流式”实践教学。[5]

以《摄像技术》和《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我们在每次进行实验实训之前,提前设计布置实验任务,创设情景,在学习的初期,指导学生对校园风光、身边发生的新闻或故事,通过观察拍摄,运用不同的拍摄方式用镜头记录下来,并及时回放评析镜头,着重训练学生的摄像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镜头意识、画面感,理解掌握画面造型元素以及不同镜头的造型特点和拍摄技巧。在学习的中期,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优秀影视作品,对作品和作品中的某一些场景完成脚本还原,这样可以实现让学生见多识广,深刻理解这些作品和场景的创意精髓和构思,加深对镜头的分解和组合的理解和认识。在此阶段,同步指导学生灵活选题选型,分组策划摄制一些不同类型的小节目,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镜头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镜头叙事能力和画面感,并了解影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流程、镜头剪辑技巧以及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理论的应用意识,同时还可以达到“以编促拍,以拍促编”的效果。在学习的后期,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多次的交流与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节目的修改和完善,临近学期结束的前几周完成小组总结、个人总结以及小组学习档案的归档整理,并举办学习成果汇报,通过互相的观摩与学习,结合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让学生发现差距,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任务,为下一步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奠定基础。

2.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影视创作的核心技能是由前期的策划、拍摄和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字幕设计、包装、合成等技能组成,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同样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为指导原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分组独立完成一部作品的创作。在此环节中,要注意情景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的应用,注重职业氛围,在创作流程和创作要求上要与现在影视传媒行业的要求基本相似,进行仿真式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以《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为例,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是一学年的课程,上学期学生已经对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得到了掌握和强化,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在上学期结束时,授课教师就已经要求大家在假期对作品进行选型并思考作品主题,寻求创作灵感,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分组认真总结寒假关于作品创作的思考,同时号召他们利用开学时间再次走进同学并深入社会认真思考及广泛收集作品主题,经过教师的指导修改,完成初步的选型选题报告和策划报告,经过审核和筛选最终确定每个小组的创作主题。各小组根据选题进行稿本的创作编写,并按照教师统一提供的创作文案格式规范完成每个作品详细创作方案的设计,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根据审核通过的作品详细创作方案开始进行拍摄和后期的剪辑、配音配乐、字幕设计、包装、合成等工作,每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时向教师报告小组作品的摄制进度,在关键环节主动请教师进行指导、把关和审核,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和创作人员之间的讨论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稿本和调整创作方案完成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并按时提交作品。在临近期末时,指导学生开始策划并准备举办每年一届隆重的学生影视作品展暨颁奖盛典,院系领导老师同学和校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面向全院汇报成果,既能广泛征集意见,又能通过活动的策划提高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扩大影响,也实现了实践教学环节形式的多样化、影响的品牌化。在历届学生进行影视创作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作品的质量都非常严格,学生创作的激情非常高,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都令社会各界和全院师生感动,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鼓励。

3.专业综合创新实践

通过鼓励并指导优秀学生参赛或摄制校内外专题节目、大型晚会现场节目制作,进行综合创新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专业综合创新实践能力。

2004年11月~2005年3月,指导教科系2002级学生创作的专题片《情系灾区 重建家园》荣获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2008年3~8月,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指导教科系2006级学生创作的专题片《让爱伴孩子留守》和纪录片《将爱蔓延》分别荣获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2004年至今,我们还多次组织学生摄制大型晚会、校内外专题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电视节目现场制作能力和编导能力。2007年12月,指导学生将视音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巧妙结合对达州市中心广场演艺大厅举办的“凤凰欲飞、情系巴山”大型文艺晚会进行舞台动态视频背景和晚会现场进行包装,整场晚会所有节目基本全靠背景视频巧妙串联,给达州父老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这些技能综合运用对于学生专业综合创新实践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指导学生摄制的《大山的呼唤》、《那些地方、那些日子》、《青春散场》、《唤醒自己》等专题片都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四)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积极为学生拓展见习、实习机会

通过专业见习和实习,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加强与电视台和传媒机构的合作,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从而让这些单位成为学校的“练兵场”,学生的“习武地”。我们曾组织学生到达州电视台、万源电视台、渠县电视台、首讯传媒、科创网络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见习和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为走出校园奠定了基础。通过努力,很多见习、实习单位与我们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意向,比如达州电视台DV大看台栏目组在我院建立了四川文理学院工作站,我们推荐的优秀学生平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达州电视台参与创作实践。科创网络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旗下有很多品牌,通过与他们的合作,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