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语言传承

民族语言传承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民族语言传承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一般认为东乡语有7个元音,11个半元音,28个辅音。东乡族民间使用小经文。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在初步调查整理的基础上,为东乡族试创了斯拉夫字母式和拉丁字母式两种文字草案。
民族语言传承_中国东乡族

第一节 民族语言传承

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东乡语词汇中与同语族语言相近或相同的词语约占整个词汇的50%。一般来说,东乡县中部地区这种比例高于50%,而周围与汉族、回族接壤地带的比例低于50%;汉语借词的比重约为30%,而且这一比例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封闭状况的逐步改善而趋增长,尤其是东乡县边界及东乡县以外的地区中,汉语借词数量更多,在某地区甚至发展到由汉语词汇(多为临夏方言)加东乡语语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方言——唐汪话。此外,东乡语词汇中还有不少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借词。一般认为东乡语有7个元音,11个半元音,28个辅音。

东乡族民间使用小经文。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东乡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后经考察研究,发现东乡族民间长期以来使用小经文字,且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这种文字产生于17世纪之前,主要用于记录民间故事、札记、通讯、记事、诠经等,有35个字母。字母无大小字区别,书写习惯同阿拉伯文字自右向左横写,词尾四种书写形式,有些字母还有变体和改变型的写法,但这种小经文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主要缺陷和不足之处有:正字法不健全,无字母表,有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母现象,附加符号多且与元音字母重复。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在初步调查整理的基础上,为东乡族试创了斯拉夫字母式和拉丁字母式两种文字草案。1980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语文办公室拟定了拉丁字母式《东乡语文字方案》(草案),并在东乡县举办了学习班,油印了那森柏的《东乡语读本》,但此方案未能推行。1984年,东乡族青年学者陈元龙,在省少语办文字方案的基础上,拟定了一套拉丁字母式《东乡语文字方案》(草案)。1985年,在小经文字的基础上,拟定了一套《东乡语文字方案》(草案),但此两种文字方案至今未能实行。

对东乡语的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先后在《中国语文》《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甘肃民族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并出版了《东乡语简志》(刘照雄著,民族出版社)、《东乡语与蒙古语》(布和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东乡语话语材料》(布和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东乡语词汇》(布和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东乡语调查报告》(布和等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东乡语论集》(郝苏民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等专著。此外,国际语言学界对东乡语的研究也给予重视,前苏联蒙古学者托达叶娃女士20世纪50年代曾在东乡县调查东乡语,并于20世纪60年代在莫斯科出版了《东乡语》一书。美国学者KenthField经过数年考察,于1998年完成其博士论文。韩国青年学者金瑞卿先生也于1998年完成了其博士论文《东乡语研究》,并在北京通过答辩。

东乡语与同语族语言相比较,有不少特点。在语言方面:元音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元音主要出现在借词里,基本与蒙古书面语相当;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通常只有一种语言形式;根据元音和谐律,东乡语辅音音位较多。在语法方面:东乡语基本语法与同语族语言很接近。在词汇方面:除保留的古代蒙古语组成分较多以外,汉语借词也比较多。

东乡语没有方言的差别,根据语音和某些词语的细微差别,可划分为锁南坝、汪家集、四甲集3种土语。在汪家集土话里卷舌音较多,四甲集土语里保留的古代读音的词语较多。

除东乡语外,汉语也是东乡族的重要交际工具。在东乡县边界地带及东乡县以外的诸如临夏、和政、康乐、积石山等地的东乡族使用汉语较普遍,而且基本上能说两种语言,即在家或村子里说东乡语,在外说汉语,这种使用混合语的地方以东乡县大阪乡、那雷寺、河滩乡、东塬乡以及广河县阿里麻土东乡族乡、临夏县安家坡东乡族乡等为代表。东乡县中部和腹地地带多说东乡语,而且在个别乡村,不会说汉语的人数很多,尤其是妇女儿童。这些乡村以免古赤、坪庄乡、凤山乡等以偏僻封闭著称的乡为代表;在新疆、青海、宁夏以及东乡县唐汪乡的东乡族基本上以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这些地区的特点是要么远离母体——东乡,要么其先民本为汉族,后皈伊斯兰教而成为东乡族。前者以新疆为代表,后者以唐汪乡为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