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当代人物
一、马自祥
马自祥,1949年生于今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是东乡族的资深作家、学者、书画家,中共党员,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1965年参加工作,历任东乡族自治县关卜小学、上庄学校教师,西北民族学院宣传部干部,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省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0年8月,当选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2008年担任民族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2010年9月继续当选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著名作家、学者马自祥
马自祥的著作有儿童读物集《袅袅话东乡》,学术专著《东乡族》《东乡族风俗志》《东乡族文学史》《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东乡族文化艺术研究》《东乡族简史》(修订本),诗集《五瓣梅》(合集)、《踱步集》,散文集《风景这边独好》《东乡秋雨》《东乡族民间故事集》,《夜空也有两只眼睛》(小说集)、《山情》(小说集)、《鸽子飞了》(小说集)、《他从山中来》(报告文学集)、《东乡族文学史》《马自祥书画集》《阿干歌》(长篇历史小说)等26部著作,达1000多万字。
诗集《春天的梦乡里》、短篇小说集《山情》分别获第一、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东乡族民间故事集》获全国第一届民间文学二等奖,《东乡族文学史》获1995年中国北方民间文学评奖一等奖。《东乡族文化形态研究》获2001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1999年7月获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同年9月荣获国务院第三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模范称号。2009年9月获得中国文联、中国民协颁发的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民间文艺成就奖”。2010年7月与人合作的大型歌剧《花儿与少年》获中国第二届民族戏剧会演优秀编剧奖。长篇历史小说《阿干歌》获2009年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一等奖,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首届花儿文学一等奖。
二、马金山
马金山,1950年生,是国家级花儿歌手传承人,副高级花儿演唱艺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临夏州文联会员。
“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政县松鸣岩是河湟地区最大的花儿会场,是河州花儿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和传承地。马金山在松鸣岩唱花儿唱了30多年,学会了很多种相关花儿的曲令。如河州大令、二令、三令、水红花令、咿呀咿令、尕姑舅令、尕马儿令等。近几年来他每年都要演唱250场左右。
2006年4月10日,马金山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办起了花儿学校,现在改名叫和政县文联艺术学校,利用假期和周末给孩子教唱花儿。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花儿的传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像他整理的《三国》《杨家将》《封神榜》《郑成功》等长篇花儿曲,现在会唱的已经没几个人了。马金山说,现在唱花儿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从他记事起,花儿有东乡、南乡、北乡、西乡的区分,每个地方的音调不相同。改革开放后,各个地方的人都是互相学习、互相唱,味道有了很大的变化,花儿也出现了融合。马金山乐观、开朗、热情,是一位在歌声中成长、在歌声中成熟的花儿歌手,对咪咪、唢呐、三弦、二胡、手风琴都有一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调子失传后,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揣摩试唱才恢复了曲调。最近,马金山在和政县文化局等部门的帮助下,编写了一本花儿书《松鸣岩原生态花儿曲令集》(书名暂定)。马金山说:“既然是传承人,那就要做些传承的事,不能让花儿这么好的艺术失传。”
三、马志勇
马志勇,1950年生,中共党员,东乡族学者。
马志勇出生于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锁豁土塬。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曾任州志办主任、主编,州文联副主席,省民族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签约作家,中国花儿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州》杂志与《临夏大词典》主编。
学者马志勇
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其中大学毕业论文《撒尔塔与东乡族族源》以人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对东乡族研究中先入为主的“蒙古人为主说”提出质疑,提出了东乡族族源的“撒尔塔人为主说”,受到民族学界、史学界的一致赞扬和肯定。1987~1997年参与编写《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志》,获得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学毕业以后出版十多部个人专著,有《中国西北角·河州民族论集》(第一集)、《中国西北角·河州民族论集》(第二集),后又出版了明代《河州志校刊》《河州史话》等作品。2004年主编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初印5000册,全面反映了临夏古往今来的历史文化、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2000年调入临夏州文联,有百余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州级报章杂志。主编的《河州》杂志,从栏目设置、封面设计、办刊思路、板式设计等方面全面改进,使该杂志从内容、品味、形式和水平等方面上了新档次。
2005年编写了表现南阳渠的河州贤孝《水梦成真》剧本,由州歌舞团等单位排演,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曲艺调演,荣获三等奖。2006~2009年先后主编出版了《东乡史话》(副主编汪佐华)、《甘肃东乡族史话》《甘肃回族史话》(与马士璐共同主编),受到广泛好评。由他编写的东乡族人民劈山引水的纪实文学《拯救》获得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优秀奖。2009年编写的五集电视剧本《魅力临夏》(由州民委、州广电局编排)在云南召开的第16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上播放,录入100多个国家的网站,向世界各国宣传了临夏的民族、人文文化。他是东乡族中公认的史学专家,其事迹载入《中国专家人才库》《甘肃日报·人物春秋版》。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宁夏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多次采录播放。
四、马建华
马建华,东乡族首位女博士,中共党员,教授,1956年生于东乡族自治县。1999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现为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重点从事教学和有机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东乡族首位女博士、教授马建华
马建华在《中国科学》等核心期刊(SCI收录)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其博士论文《醌类光合酸酶电子转移光氧化DNA的研究》在数百篇博士论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科学院1999年度研究生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在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有机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工作以来,主持参与科研课题32项,获奖2项,发表论文46篇,并主持和参与了福建省、厦门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25项,已主持完成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同时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4篇,其中SCI、EI收录9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论文9篇。由她负责的“集美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中心”2007年已获批福建省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2年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申报并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朊病毒(prion)抗氧化与促氧化机理研究”,目前课题研究初见端倪。曾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获优秀教师、文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被授予厦门市和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了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福建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五、妥进荣
妥进荣,1956年生于甘肃省临夏县黄泥湾乡,东乡族学者。原任甘肃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西北民族教育中心教授、甘肃民族宗教学会副会长、甘肃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妥进荣为人谦虚、沉稳朴实,对人真诚热情,生性敦厚、耿直,在担任民族报社总编和甘肃民族研究所所长、长期顾问期间,颇有政绩,口碑甚好。在工作中他认真执著、成果颇丰,采写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消息、通讯,在甘肃省和民族报新闻评选中多次获奖。1992年采写的消息《活跃在青藏高原上的临夏皮毛贩运大军》,荣获1992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一等奖。1989年采写的《临夏民族用品商店为藏族服务》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好新闻一等奖。采写的《临夏五千余人在拉萨经商搞劳务》获1992年全省“兴陇杯”头条新闻大赛三等奖。1992年4月,他翻越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口,克服了高寒缺氧的困难,为民族报采写了《大山深处的开放贸易口岸——樟木》《待开放的亚东口岸》《在世界最高高原采铬铁矿的临夏人》等6篇系列报道,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临夏人在青藏高原搞流通、搞劳务的情况。
为了办好报纸,他还注重新闻理论的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结合办报的实践,写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调查报告,在一些省级刊物上发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90年在第二次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研讨会上提交并在大会上宣读《努力办出自己的民族特色》论文,提出了民族地区的报纸要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要充分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此文在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1990年与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滕品文合著出版了《甘肃民族经济发展战略》一书,着重探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及对策,被国家民委列为重点科研课题。1990年与人合写的《民族地区报纸如何抓好典型报道》论文在全国地州市新闻理论研讨会上宣读,1991年在《民族新闻》刊物上发表,探讨了地方小报典型报道的优势及作用。
六、闵 海
闵海,1960年生,经名穆萨·伊斯玛仪勒,是东乡族中较有名气的主任医师,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专家,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临夏回族自治州科技应用带头人,现任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他完成和参与完成的医学科研项目有8项,其中有2个科研项目获得地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个科研项目获得地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东乡族的遗传学研究方面,他与人合作,完成了东乡族人ABO血型系统、指纹学特征、指节纹与ABO血型对比等一系列研究,从遗传学方面彻底否定了东乡族是蒙古人后裔的说法。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遗传学杂志》《中国少数民族医学论文集》等书刊。
著名医生闵海
在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防治研究方面,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防治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主持完成的《多种因素综合干预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临床研究》的科研项目获得临夏回族自治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研究中,他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治疗经验,1995年率先在临夏州医院建立起了冠心病监护病房(简称为CCU)。他参与完成了英国牛津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联合主持的国际急性心肌梗死协作研究项目CCS-2/COMMITI,该项目是20世纪末在心血管领域国际上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一。
他主编和参与主编医学专著三本:《中国少数民族医学论文集》《中国民族医药理论与实践》《高血压和糖尿病最新实用防治知识问答》。在《柳叶刀》《临床心脏病学》和《中华内科杂志》等国内外医学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2篇,在《糖尿病之友》《大众健康》和《民族报》等科普杂志和报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34篇。
闵海还是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为了弘扬和传承伊斯兰天文历法,他多方拜师求教,学习现代天文学、历法学和新月观测知识。在新月的观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使伊斯兰天文历法的实用价值体现在穆斯林群众的实际生活中,他每年编制伊历、公历、农历对照表和清真寺礼拜时间参考表,免费发放到各清真寺,为穆斯林安排宗教活动发挥了指导作用。
七、马永华
马永华,1960年生于甘肃省东乡县东塬乡祁家村,是著名的东乡族“花儿”歌手,国家二级演员,临夏州民族歌舞团业务科副科长,曾任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甘肃省第七、第八届青联委员,甘肃省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民间音乐家协会会员,临夏州民间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3年,马永华来到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声乐专业深造,系统地学习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他潜心钻研“花儿”,拜师学艺,每年都到莲花山、松鸣沿花儿会上采风。在借鉴“花儿”专家们的演唱方法的基础上,他大胆融入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摇滚节奏通俗唱法,给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花儿及民间小调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它具有了一种“大俗大雅”的艺术魅力。1987年7月,马永华参加了甘肃省广播电台主办的“长风杯民歌邀请赛”,荣获“银波奖”;同年11月他又参加了“西北五省区宝鸡杯民歌邀请赛”,荣获三等奖。1989年9月,在甘肃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他演唱的一曲《清水令·牛拉车》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参加完这次文艺调演,他又匆匆地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给故事片《黄金大盗》配唱主题歌。1990年参加甘肃省举办的首届“花儿”大奖赛,荣获一等奖。2000年11月参加广西南宁国际民歌邀请赛,获“最佳歌手”奖。同年,他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祝福”大型春节文艺晚会,独唱歌曲赢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马永华已出版发行四盒个人演唱专辑:中国西部乡村歌曲《傻女婿》和宴席曲《飞凤凰》《东乡人》《保安族姑娘一朵花》,均由甘肃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马永华是个双重演员,他唱“花儿”,也跳舞蹈,曾多次参加大型“花儿”剧、音乐片的演出,承担独唱、对唱、合唱、舞蹈,并扮演剧中各种角色,荣获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2000年,他被临夏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专业技术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并受到嘉奖。
八、马福元
马福元,1961年生于甘肃省康乐县白王乡胡麻沟村,原籍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乡石拉泉村,是东乡族的首位男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现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民族伦理与宗教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自工作以来,先后在《世界宗教研究》《西北民族研究》《宗教》《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甘肃民族研究》《社科纵横》《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及《甘肃日报》等刊物,发表了《论伊斯兰婚姻法对我国东乡族婚姻家庭的影响》《浅谈伊斯兰文化中爱教必爱国思想对我国穆斯林的影响》《浅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作用——兼谈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地位》《了解伊斯兰——浅谈伊斯兰教信仰与理性间的内在统一》《浅析泛伊斯兰主义对我国穆斯林的影响》《神圣世俗社会——兼谈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观》以及《浅谈‘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意义》等50余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东乡族首位男博士、教授马福元
他参与完成了《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学术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民族政策研究成果选编》以及《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的撰写任务和资料整理工作。合作出版《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主编《甘肃省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专著有《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民族理论与宗教问题研究》。
他参加完成教育部“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20世纪宗教观及其方法论分歧”研究;主持完成国家民委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历代民族事务管理思想研究”等两项课题;主持完成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项目、“浅谈如何引导伊斯兰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等厅局的多项课题。1998年被评为西北民族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九、陈元龙
陈元龙,经名阿·伊布拉黑麦,1964年生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达板乡陈家村,中共党员,是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东乡族语言文字和回族“小经”文字研究专家。
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共东乡县委农村工作部、组织部、办公室,中共临夏州委秘书处、临夏州人民政府、中共临夏州委,先后任秘书、副主任、主任、副处长、副秘书长、处长,临夏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2003年11月后任中共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陈元龙志向高远,热爱民族文化,为继承抢救东乡族民间文学遗产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发挥文学专业和精通东乡族语言的特长,进行文学创作,经常深入到东乡族群众生活的山乡村落,搜集、整理、发表了许多东乡族民间故事、儿歌、谚语和叙事诗,1985年成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陈元龙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他对东乡族语言和“小经”文字的研究,创制的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编著的《东乡语汉语词典》,填补了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领域里的空白,为东乡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竖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十、冯 岩
冯岩,女,1963年生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是东乡族的第一位女作家,现任《西北民族大学校报》主编。
东乡族首位女作家冯岩
冯岩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欢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尤其擅长抒情与哲理散文、散文诗、随笔和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的创作。一贯崇尚“至真、至善、至美”的创作原则,对生活有着“丁香”般的感悟,对事业有着“红枫”般的赤诚。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飞天》等国家及省地级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并有百余篇佳作入选几十部作品集。与他人合著文学专著5部,2002年出版个人散文集《小城之恋》,并于2004年荣获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优秀奖;2009年出版散文集《西部之恋》并荣获甘肃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有近百篇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级各种征文中获奖。曾荣获中国世纪大采风组委会授予的“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并被授予“兰州市百名优秀青年”“甘肃教育宣传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称号。冯岩的创作业绩曾被省内外文艺界、评论界的知名人士在《文艺报》《中国民族报》《民族文学》《回族文学》等报刊媒体进行过专门的评论和报道。
近年来她致力于西部民族民间文化、中国“花儿”和民间文学的研究与耕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表于国家级及省部级报刊。文艺界、评论界有关人士评价她的作品“立意高远,内容充实,文笔精美,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浓郁的西部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特色,读后有强烈的震撼力,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鼓舞作用”。
十一、穆罕默德·尤素夫·陈坤
陈坤,1966年生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东乡族的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
1989年毕业于甘肃省伊斯兰教经学院,1991~1994年赴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留学,现执教于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曾先后担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客座讲师、马来西亚新山时代艺术学院客座讲师、中国国际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穆斯林》杂志特约书法艺术家、中国少数民族福利基金会文化大使、甘肃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甘肃穆斯林书画摄影协会理事、兰州穆斯林书画摄影协会副会长等职。
著名阿拉伯语书法家陈坤
陈坤自幼学习阿拉伯文,尤其对书法艺术钟爱有加。在留学期间受到埃及著名书法家阿布杜勒·哈米迪教授亲传,书艺大进。自1980年开始,临习名家名作,初学纳斯赫体,后习穆罕默德·赛阿德·赫达德的迪瓦尼体、哈希姆·穆罕默德·巴格达的苏勒斯体、波斯体,博采众长,并将中国汉字书法的气韵、章法和运笔等特点融进阿拉伯文书法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经多年潜心研究编著出版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和《陈坤阿拉伯文书法作品集》,其作品和论文散见于国内外许多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参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其艺术成就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连续报道。
十二、艾 布
艾布,1966年生于新疆伊犁,是东乡族中能够用维吾尔文创作的名作家。1987年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供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家协会。
维吾尔文作家艾布
艾布于1987~1991年间在新疆伊犁州党校任教,1991~2003年在新疆伊犁州文联《伊犁河》(维吾尔文)杂志社当编辑,2003年至今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作家协会工作。2003年出版个人诗集《那是一个月夜》(维吾尔文),1998年与他人合作出版《新疆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2005年与他人合作出版《老榆树下的风景》,2006年与他人合作出版《大地向西》,2009年与他人合作出版《大漠咏叹》,2009年与他人合作出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翻译作品选》,2009年与他人合作出版《建国60周年中国少数民族作品选》。
艾布自2003年起至今翻译了北岛、埃姆朗、萨罗希、安妮、卡尔逊、苏姗、散塔格、苏列斯库、顾彬、韩子勇、沈苇、秦安江、郑之溶等国内外诗人的诗歌作品,部分译作发表在新疆《塔里木》《天尔塔格》《文学译丛》等维吾尔文文学期刊上。艾布于1999年荣获第九届新疆“汗腾格里文学奖”,2000年荣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文章编辑二等奖,2006年荣获第十五届新疆“汗腾格里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十三、马福祥
马福祥,1973年生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乡石拉泉村,硕士,中共党员,是东乡族中有名的法律人。
东乡族著名律师马福祥
1994年读完中学后,马福祥以优异的成绩被甘肃省公安学校录取。1992年他又以良好的身体素质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拳击队进行集训。1996年,他被兰州大学法学院录取为法学硕士研究生。攻读法律硕士学位期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新专业多门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他撰写的《浅论法律人职业道德》一文获得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司法系统论文大赛二等奖。同时,他协助王振华设计并完成了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指导《徒手防卫与监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
在日常的法律工作中,他多次强调要以“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服务”为宗旨。在反思当前我国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不够稳定与规范、人员严重不足和队伍素质不高等严峻问题时,在他自己组织的法律服务团队中又明确地提出了作为基层法律工作者应自觉发挥其社会政治责任的要求。
为了使其率领的法律工作团队,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他明确地提出了要“投身建设、强化管理、服务规范、追求质量、铸造诚信品牌”的原则,并规定了相关的规章与制度。
作为一名优秀的东乡族法律人,马福祥的责任心与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各级政府与法律部门的称赞。2009年,兰州市火车站街道红二村社区党史支部将马福祥评为2009年度社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经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委政法委员会研究决定,聘请马福祥为兰州市城关区政法机关执法督导巡视员;2010年,马福祥又被聘为兰州市城关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人民调解员等。
十四、了一容
了一容,本名叫张根粹,1976年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沟的一个村子,其祖籍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大湾头的张家村,是东乡族的新锐作家。
东乡族新锐作家了一容
他曾在天山草原牧马、巴颜喀拉山淘金,足迹遍及祖国西部。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班学员。2001年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研讨会。20世纪90年代初始发作品,迄今已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小说曾被《小说选刊》《小说精选》《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并入选年度最佳小说和各类文学书籍。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多次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艺奖,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创作新秀奖,《飞天》十年文学奖。2004年荣获全国第三届春天文学奖;2005年中短篇小说集《挂在月光中的铜汤瓶》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短篇小说集《去尕楞的路上》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手掬你直到天亮》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2008年中短篇小说集《挂在月光中的铜汤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同年荣获“镇北堡西部影城文学艺术奖”,获宁夏“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小说《绿地》入选《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少数民族卷(英文版),该丛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法兰克福主宾国主展书之一,该作品已被翻译为五国语言;2010年受美国“写作计划”邀请,赴美国访问交流学习。现于宁夏文联供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