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量工程”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展新思路

“质量工程”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展新思路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工程”的提出对于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质量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战略抓手。为多样性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从而推动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

“质量工程”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展新思路

余 红 李 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本文从对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认识出发,探讨了质量工程对人才培养和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得出了信息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并分析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质量工程的视野下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思路:建立短期培训与支持教师长期发展相结合的持续发展机制,最终形成高校技术支持教师发展中心。

关键词:质量工程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新思路

The New ideas of College Teacher’s ET train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Project

Yu Hong Li Ji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proje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w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project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College teachers.It is concluded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teachers’edu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bout the college teachers’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Under the vision of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proje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of college teachers’edu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To set u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 by combining short-term training and suppor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and ultimately form the technical support teachers development center.

Key Words:quality project;college teachers’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new ideas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教育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和深化内涵发展转变。“质量工程”的提出对于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需要依赖卓越的教师队伍,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时代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当前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质量工程”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实施质量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战略抓手。“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引导为主要抓手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六大内容之一,成为大范围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的创新并向纵深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主要渠道,更成为各高校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1.质量工程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质量工程强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推进质量工程的本质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日趋多样化,不仅需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性、研究性人才,也需要懂得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掌握职业技能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为多样性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从而推动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

(2)质量工程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分工的高度专业化,高等教育质量要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根据学校的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综合的自主创新实践机会,完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质量工程要求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要实现教育变革,教师是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突破口。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质量工程启动视频会议上提出: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手段。

质量工程的实施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高校教师优质教学能力。对面向21世纪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高校教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精髓中,还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冲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校教师是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者,才能实现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新突破,从而推进质量工程现代化进程。

二、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未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

2000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根据“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的精神,决定从2001年开始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先后批准153所高校建立“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至今共培训了6万多名高校一线教师,在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推动了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纵观近10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状况,结合“质量工程”的实施,将对高校进一步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新的思路。

1.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成熟。许多高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日趋稳定一般包括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学理念、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等)和教育技术技能(图片处理、视音频处理、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开发等),培训形式以短期的集中式培训为主,培训的教师主要是各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专业人员。绝大部分培训分成两大环节:即理论讲述和技术使用。

随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不断改进,部分高校开始将培训目标和培训进行分级、分类,培训等级分为二级,其中理论培训主要以一级为主,适当增加二级的内容,技术培训和应用培训部分以二级为主。培训方式更加多样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关注技术与工作的整合、创设真实情境、反思性教学等,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2.存在的不足

(1)教育技术培训与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存在差距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发展很快,规模不断扩大。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搭建了一个便利良好的平台,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教育技术培训比较长一段时间处于技术、技能类培训,大面积的培训从信息技术入门开始,与当前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存在差距,表现在:

一是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差异较大,不同年龄、知识结构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不同,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以同一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难以完全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二是技术学习与教学应用尚有距离。当前高等教育实施质量工程,核心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注重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包括内容体系、实践体系等等全方位的改革,那么教育技术如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呢,无论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依然未能深入贯彻。

(2)缺乏长效机制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在满足教师现阶段学习需求的同时,还应当满足其学习的持续发展需求。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教材的选编、培训者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考核方式的选择等大多由培训机构主导,对于同一期参训的教师都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模式单一。这种培训模式着重于公共知识的传授,它能够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系统的知识。

教育技术自身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将最新的理论与技术及时地传递给教师们,真正让老师们自然而然的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还缺乏从政策上、理念上的、制度上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培训体系将对高等教育教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质量工程”视野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展的新思路

要实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短期培训是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短期的培训不可能为教师提供永久不衰的知识和技能,坚持长期发展才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效提高的关键策略。推进质量工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短期培训与支持教师长期发展相结合的持续发展机制,最终形成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范式转变。

1.建立短期培训与支持教师长期发展相结合的持续发展机制

培训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目前在涉及专业学习提升的术语中,往往都是用培训这个词来统称。实际上,培训是指具体的、看得见的技能的转移、获得、增加或者扩展。这类技巧一般具有专业性,或者有自助手册的支持。而发展是复杂的活动,它与培训是互为补充的。对专业人员来说,发展是个持续不断的自觉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贯穿较长的时间,甚至终其一生。换言之,发展,是指个体掌握学习的能力——在有老师、更重要的是没有老师时的学习能力。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方法是一种短期的、标准化的培训范式,传递的内容是离散的技能和技巧。培训范式适合于“专业知识”层面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在合理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培训,能够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

与培训范式形成对照的是,强调成长和实践的专业发展方法,将教师看作是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专业共同体成员,作为一种专业人员,他们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基础,形成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我们也发现,近来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则体现为,教师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和教育工作,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他人进行合作,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自然而然地参加到学校的改革中来。

发展和培训有着鲜明的对比,发展是终极一生的事业,是没有尽头的。所以我们提出,短期的培训和长期的发展相结合。可以说,发展和培训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者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范式——学的范式和教的范式。

表1 培训范式与发展范式的比较

img134

教师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其角色身份从教师成为学生,成为成人学习者。在以学生的身份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学习者所经历的教学范式,却仍然体现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就是培训范式的困境,在教的范式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很难在其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的范式。

很显然,短期培训是以教为中心的。在培训的概念中,强调的是个人获得具体的、可鉴别的技能,增加或扩展已有的技能,是由别人对学习者进行培训,在这一培训的范式中,蕴含着的其实是“培训者即专家”这样一种理念,特别是当培训者所提供的培训是涉及“最前沿的”——比如信息技术——的时候,因此,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这种“以培训者为中心”的理念更是明显。培训尽管能够提高教师的能力,但是在教师的专业实践中,需要远比技能更复杂的面对特定情境做出反应的智慧,初级的培训只能提供实践的基本背景。这就需要教师坚持长期的发展,教师需要持续的学习、实践、反思,发展知能,改进教学行为。

总之,教师要想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质量,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教师功利性参与培训正确引导向信息化教学方向发展,使其真正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使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成为教师职业内涵的一部分,在短期培训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走向长期发展,使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一样常态化,成为高校教师职业工作的必备内容。

2.使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成为高校技术支持教师发展中心

近几年,高校管理观和管理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质量工程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首先,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了高校教师不断自主发展的必要性。“高等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陈希,2010)可见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这促使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更新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其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得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以提高教学科研效率和成果。例如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技能,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资源的获取、相关教学和科研软件的使用等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必备素质。此外,知识的快速更新也让教师意识到不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之,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必要形成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高校作为教师发展的主要场所,应该为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和及时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而不仅仅是扮演管理和督查的角色。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是教师接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教育的新的命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寻求专业化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符合教师标准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拓展专业内涵的基础上,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渐达到专业的成熟,这样的一个历程几乎是没有终结的,将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包括职前教育阶段、入门适应阶段和在职任教阶段。

纵观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模式开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向以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由以培育技术型为主的培训模式向培养专家型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型,也就是说,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愿景正在形成,即从一种系统思维的角度来看待教师的发展:在学校的改革努力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核心要素之一。各级教育部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学业水平的基础,是学校面向新的教育挑战能否取得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形成势在必行

研究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新的教师发展愿景,需要改变以培训为主的方式,需要采用新的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中心。这种技术支持教师发展中心不仅能够影响教师个体的知识、态度和教学实践,也能影响教学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更能对教师所在组织机构产生影响,并为进一步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R].教高〔2007〕1号,2007.

[2] 傅根生,赵泽虎.质量工程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扬州大学学报,2009,1:45-47.

[3] 吴畅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21-23.

[4] 徐淑梅,焦道利.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任务驱动[J].甘肃科技,2005,(5):105-107.

[5] 王永波,赵峰,齐香兰.谈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36-37.

[6] 黄小丽.浅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144-145.

[7]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个行动学习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8] 李遵.从教师发展中心看高校教师发展平台[J].青春岁月,2010,22: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