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乡族历史大事记
宋宝庆三年(1227年)
蒙古军攻破河州,在东乡地区留有不少西域撒尔塔军人、商人、工匠、妇孺等,成为东乡族的先民。
元至元九年(1272年)
八月立斡脱所,穆斯林斡脱商队深入吐蕃地区贸易,东乡地区有十多处斡脱地保留至今。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
十一月忽撒马丁管领甘肃陕西等处的屯田事宜。
是年置宁河里匠达鲁花赤一人,管理今东乡诸多工匠。其地名沿留至今。
明嘉靖五年(1526年)
知州张宗儒将河州从45里消减为31里,其中东乡有10里。即麻夫里、梨子里、黑水里、哈剌里、女贴里、鸦儿里、结合里、喇嘛里、打柴里、禅家里。
清顺治五年(1648年)
东乡高山人闯塌天,聚众反清,三月攻占临洮,五月攻克河州,处死监督府徐养奇等。后因清军合围,闯塌天遭杀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废里甲制,改会社制,东乡设24会,1107社。
秋河州知州王会臣考察东乡,赋诗反映了百姓疾苦,“里胥”掠取高额官粮和赋税“诛求到骨髓”。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东乡唐汪川红塔寺碑落成,此寺“甲于洮河诸刹”。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三月二十四日东乡唐汪红济桥六处群众协助循化苏四十三反清军渡洮河攻兰州,东乡有1000余人参加起义军。
四月清廷李侍尧在洪济桥、唐汪川等地搞“善后”,先后有500多人惨遭杀害。
九月李侍尧派甘肃布政使福,平庆道汪新前往洪济桥、唐汪川查拿“余党”及“缘生家眷”,搜捕妇女95人,同循化妇女30人发往伊犁、厄普特、索伦、察哈尔为兵丁妇,搜捕幼男40名,同循化25名发往云南普洱、广西百色烟瘴地区“自生自灭”。汪家庄“伊玛目”汪福寿把36名唐家庄青少年藏于夹皮墙内免遭一死,后汪被发配绥远。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
伊斯兰教胡门始传人马伏海碑在广河落成,盛赞其德行学识和传教生涯。
清咸丰九年(1859年)
东乡族人马阿不都串联一批迫于生计的穷苦人,揭竿而起,知州赵桂芳率兵镇压,阿不都惨遭杀害。
清同治二年(1863年)
八月阿不都旧部及闵殿臣百余人,响应陕西回民反清,潜往海原,攻占盐茶厅,后分三路而归,途经狄道,欲渡洮河,被甘、崔、杨3庄团练截击,清军派兵镇压,东乡族人民奋起反击。
十月初东乡族人马悟真定谋,乘夜烧毁前来镇压的清军营房,烧死120人。马悟真率众返回河州,途经折桥,与守备清军接火,清军300人被歼。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正月反清军在新路破采用“黑虎掏心”战术,大败清军,马占鳌、马悟真等以战胜之军投降清军,马悟真被委任为右旗督带。至此,长达10年的河州回民起义结束。
清光绪八年(1882年)
东乡北庄追远亭碑和北庄拱北阿拉伯文碑落成,记载马葆真及其后代的传教生涯。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三月东乡族杨海莲响应循化韩努力反清。
五月下旬东乡族数百人以闵伏英为首,率众支援撒拉义军。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五月八国联军侵华,马安良部营长马忠孝(东乡籍)从东乡地区募兵1500余人随甘军赴京反抗八国联军。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春河州知州赵鋐在东乡境内设义学6处,延师教学。
民国8年(1919年)
1月唐汪川设立第一所高级小学。
民国17年(1928年)
1月锁南坝高级小学成立。
6月初东乡族群众2000多人加入马仲英军,路经唐汪川骆驼巷时,遭国民军伏击,败撤。
是月马部马镜堂等又联系东乡群众2000余人,抗击国民军。
冬国民党政府“清乡”,屠杀在东乡拱沟避难百姓10000余人。
民国18年(1929年)
国民党实行“分而治之”政策,把东乡分属邻近临夏、永靖、宁定、和政4县管辖。将现东乡地区所辖百和、关卜、汪集、坪庄、免古池等乡划归和政县,将喇嘛川、大塬、红崖子、扎木池、八什个塬、刘马家塬、春台北庄等地划归永靖县,那勒寺一道川划归宁定,其余归临夏。
民国20年(1931年)
12月14日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东乡籍战士唐万成、杨清峰参加,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民国25年(1936年)
6月东乡锁南坝马和福在宁夏豫旺堡入党,为最早的东乡族中共党员。
10月22日马和福担任中国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首任主席。
民国31年(1942年)
夏东乡改区为乡,把东乡地区划为玉池、维新、柳树、唐汪4乡。
民国32年(1943年)
1月国民政府横征课税,洮河一带群众奋起反抗,22日,东乡族马穆哥、马撒尔东率领东乡族人民,参加了马福善、马继组发动的“甘南农民起义”,在广河排子坪伏击国民党军。
民国37年(1948年)
3月15日省选举事务所公布:永靖马绍武(东乡北庄人)当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9年
8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王震部兵分两路进驻东乡。当地各族群众以最隆重之礼节,拉羊挂红迎接人民解放军,东乡地区宣告解放。
1950年
9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东乡自治区。
11月大规模开展抗美援朝活动,全区有八万多人在“和平宣言”上签名;自治区各地捐款购买大炮,命名为“东乡号”大炮,捐献给国家;有361名东乡族青年报名参军,116人被批准入伍。县政府主席马绍文代表全区人民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
7月3日新办河滩小学。至此,全区有完校5所,初小4所,专设少数民族学校7所,学生450名。
1952年
7月1日东乡自治区392坊清真寺阿訇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汇报翻身解放情况,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
1953年
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东乡自治区更名为东乡族自治区。
7月1日全区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始,自治区普查结果:全区总人口11.15万人,其中东乡族8.91万人。
1954年
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东乡族自治区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9名,列席17名。着重讨论了自治区如何以互助合作化为中心内容,促进农业生产、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
是月区政府主席马绍文(东乡族)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5年
5月7日~13日东乡族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根据宪法、组织法的规定,将东乡族自治区改为东乡族自治县。
9月锁南女子小学成立。
1956年
是年苏联女专家托达叶娃一行来自治县进行东乡语调查,回国后,出版《东乡语》(1961年,莫斯科)一书。
1959年
9月东乡中学成立,有学生140名。
是月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东乡族社会历史调查小组对东乡族历史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编写出《东乡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内部铅印发行。
1960年
是年东乡族女教师董延林出席全国群英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1961年
元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派遣以黑伯理为团长的西北慰问团来东乡慰问三年困难时期的各族人民。
1964年
7月1日进行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东乡县总人口为10.73万人,其中东乡族为8.01万人。
1975年
9月县气象站被评为“全国群体先进单位”。
1976年
10月21日召开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会,宣布粉碎“四人帮”的喜讯,23日在县城举行万人游行庆祝活动。
1977年
是年省州文物工作者在东乡东塬乡林家考古发掘,出土有锡青铜模铸而成的铜刀一把,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铸铜工具,还有大量已炭化的稷穗及麻子等,属马家窑文化类型。
1978年
8月1日达板大桥建成,总投资60万元。用木船摆渡的历史宣告结束。
1979年
12月14日县委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宣传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此后,各清真寺、拱北、寺庙陆续重新开放。
1980年
9月恢复东乡民族师范学校,规定每届招生50名,东乡族占80%。
1981年
针对自治县实际,实行特殊办学措施。对东乡族小学生实行学费、书费两免,中学生发给适当助学金,对农村高中生补助口粮。
1982年
7月1日零时开始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自治县总人口为187309人,东乡族为132785人。
是年据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调查,移居新疆的东乡族实际人数为4.1万人。
1983年
9月25日县内工作的刘自伦、施乃安、杨进明3位同志获得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联合会颁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4年
4月由著名宗教人士马进成投资修建的北庄小学落成,是全县个人投资修建的第一所学校。
1985年
10月1日全县举行篮球、赛马运动会,庆祝自治县成立35周年。
1986年
8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视察东乡县并指导工作。
是月《东乡族自治县概况》正式出版。
1987年
3月27日老山前线一等功臣祁振武、王成安烈士追悼会在东乡县隆重举行。
1988年
4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马正廉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1989年
3月国家计生委、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授予马福海“国家级优秀调查指导员”称号。
1990年
7月1日《东乡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公布实施。
1991年
11月16日二中校长罗彦仁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2年
2月22日《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草案)讨论通过。
5月25日由加拿大驻中国大使基金会和香港富化公司陈丽华无偿援助10.2万元兴建的董岭乡人畜饮水延伸工程建成竣工。它的建成,使董岭乡18个合作社、501户、2805口人和451头大牲畜、2536只羊的饮水问题得以解决。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锁南镇、董岭乡的几户贫困户家庭视察。
1993年
8月国家计委同意立项南阳渠灌溉工程,并列为甘肃省“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1994年
9月19日东乡县在玉门市小金湾建立起来的东乡族移民基地通过了省上的验收。
11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马进龙被授予“模范个人”称号。
1995年
10月15日唐汪乡唐家、胡浪、汪家、上城门和下城门5个村各界人士37人,成立“希望工程基金董事会”。
11月18日经省经委批准南阳渠灌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1996年
4月底中国银行总行捐助100万元修建的“东乡族自治县中银小学”破土动工。
8月东乡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东乡族自治县志》出版发行。
12月底东乡县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8720万元,工业总产值为2593万元。
1997年
6月24日东乡县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在具有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97米万人长卷上参加了签名活动,有1.57万人签了名,并将这一代表24万东乡各族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的长卷寄往北京。
10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的黄河流域9个民族参加的首届民族歌舞器乐赛中东乡族花儿歌手马永华、何清祥分别夺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1998年
4月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河滩乡东干村1996~1997年度全国造林绿化“十佳村”称号。
1999年
8月8日~12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甘肃省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带骨软包装手抓”产品获金奖。
12月5日由中国日报社和省残联等帮扶兴建的东乡县中报希望小学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
2000年
2月1日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举行《中国东乡族》首发式。
10月东乡族歌手马永华灌制的花儿磁带《东乡人》出版发行。
12月13日东乡族歌手何清祥在2000年南宁国际民族艺术节中华民间歌手邀请赛中获得“最佳歌手奖”。
是月由妥进荣主编的《东乡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一书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
9月18日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陶斯亮组织全国30多位女市长到东乡县免古池乡开展救助贫困儿童上学活动。
10月16日英国国际发展项目官员大卫一行9人,在州委副书记赵树德、副州长吴家白陪同下到东乡县验收评估2001年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2002年
5月25日县民族中学被列入国家“二期义教”项目工程的两幢教学实验楼举行开工典礼。
6月1日~3日东乡族少先队员代表马淑倩到北京参加了“各民族少年手拉手”相聚北京活动。
2003年
2月17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东乡县河滩镇和唐汪镇胡浪村被命名为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和十强村。
12月4日下午东乡县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投资农业综合发展项目开工仪式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举行。
12月12日总投资2750万元的国道213线永靖至东乡公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2004年
6月11日总投资5.56亿元的南阳渠总干渠试通水成功。
6月14日“东乡手抓”羊肉标准在兰州举行审定会,并通过审定。
2005年
5月临夏州文联副主席、东乡族学者马志勇编撰的《东乡族源》出版发行。东乡族诗人马如基的诗集《漫行集》出版发行。
7月19日中央电视台《地球上的故事》摄制组到东乡对东乡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进行专题拍摄。
9月23日英国王室安妮公主殿下在英驻华大使韩魁发,副省长李膺的陪同下,到东乡县实地考察英国援华教育、卫生项目实施情况。
9月26日~27日县上举行自治县成立55周年庆祝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10月13日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一行,到沿岭乡和平村调查了解世界银行支持的肺结核病防治、移民搬迁和教育项目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