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携手国际大社名社,致力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

携手国际大社名社,致力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携手国际大社名社,致力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1]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着力打造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并入选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我国一些拥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学术性出版社,完全可以抓住当前欧美主流出版社扩大中国业务的时机,采取版权输出、合作出版、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国学术和出版走出去的进程。

携手国际大社名社,致力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1]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着力打造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出版社全年版权输出品种53种,较2010年翻了一番,接近扭转版权贸易逆差,向国际主流学术界和教育界介绍了中国最新的科技成就和文化贡献,提升了中国学术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与国际大社名社合作,使走出去的影响最大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走出去工作的主要合作伙伴集中在全球领先的学术和教育出版商,如施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圣智(Cengage)、德古意特(De Gruyter)等,这些国际大社名社学术声誉异常卓著,市场网络四通八达,有助于中国原创内容最大程度地被国际学术界所阅读和接受。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著名校友。201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成功出版了《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收集了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51篇,涉及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火箭弹道、工程控制论等领域,解决了航空航天科技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对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并入选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

同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签订了版权输出协议。爱思唯尔将使用集团旗下顶级学术出版子品牌Academic Ptess,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Collected Works of Dr.Hsue—shen Tsien:1938~1956》英文国际版。该书出版后,双方还将在2012伦敦书展上举办首发式,向全球展示我国科学家的学术风范,介绍我国科技工作的杰出成就,该活动已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中国主宾国重大活动之一。

二、注重丛书整套输出,突出项目合作方式,扩大走出去的规模效应,增强走出去的可持续性

与单本图书版权输出相比,整套丛书版权输出可以有效扩大版权输出的规模,而项目合作方式,则可以使走出去工作更具可持续性。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走出去实践中,特别注重这一点。

光物理是近代物理学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为了全面总结中国科学家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了“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全8种)。该丛书由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教授担任总主编,组织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二十余家科研单位的四十余位一线专家共同撰写。该丛书也入选了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

2011年10月,作为中国第一家访问德古意特出版社柏林总部的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一行与该社科技出版副总裁亚历山大·格罗斯曼、人文出版副总裁安珂·贝克等进行了深入会谈,顺利达成“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全8种)英文版版权输出协议。同时,双方还达成共识,将在合作出版中国学者的英文版学术著作、创办英文学术期刊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三、挖掘优质内容资源,合作策划原创英文版科技专著,版权输出提前介入出版流程,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注重将版权输出工作提前到组稿阶段,提前与国际出版社就相关英文版学术专著选题进行共同论证,以便最终顺利合作出版,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了中国学者的一系列英文版学术专著。这些学术专著的作者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包括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代表了相关领域的最高水平,成为出版社竞相追逐的优质内容资源。

2011年,双方合作的《Blind Signal Processing》(史习智教授)、《Quality—Based Content Delivery over the Intenlet》(李翔教授、李建华教授)和《Virtua1Reality &Augmented Realitv in InduStry》(马登哲教授、Jurgen Gausemeier教授等,本书荣获上海市版权贸易优秀输出版图书)等英文版学术专著成功出版,目前已经漂洋过海,运抵施普林格的海德堡仓库,面向全球主流科技图书渠道推广发行。2011年,双方还新签订了一系列新的出版合同,包括《Pinng Contro1of Complex Net-worked Systems》(汪小帆教授、苏厚胜教授)、《Comparative Design of Structures》(林少培教授、黄真教授)、《Porous Models for Wave-Seabed Interactions》(郑东生教授、张宇博士)等。

我国一些拥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学术性出版社,完全可以抓住当前欧美主流出版社扩大中国业务的时机,采取版权输出、合作出版、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国学术和出版走出去的进程。

【注释】

[1]本文原载2012年4月4日《出版参考》,作者李广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