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读钱学森:意义在论文之外

再读钱学森:意义在论文之外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读钱学森:意义在论文之外[1]并不过时的论文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历经3年准备,《钱学森文集》英文版、中文版终于付梓出版了。钱学森与他们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能将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公开发表的51篇论文翻译出版,是对钱学森最好的纪念与缅怀。1991年,钱学森的学术秘书王寿云曾将之整理成册由科学出版社推出。钱学森是一位工程科学家,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经验。

再读钱学森:意义在论文之外[1]

并不过时的论文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历经3年准备,《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英文版、中文版终于付梓出版了。

承担本书策划与主持工作的是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创始人、92岁高龄的李佩先生,参与这次翻译工作的力学界专家谈庆明、王克仁、戴世强等也均已是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了。钱学森与他们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能将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公开发表的51篇论文翻译出版,是对钱学森最好的纪念与缅怀。

这51篇论文并不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1991年,钱学森的学术秘书王寿云曾将之整理成册由科学出版社推出。由于时间已过20年,已存版本稀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决定重新排校出版英文版;同时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直接阅读、领会并研究钱学森早年的科学成就,并决定同时推出中文版。

时间是文学作品最好的发酵剂,因为历经时间的考验仍能呈现价值与意义的,往往会被称为经典;但对科学著作来说,旧作却常常难以与新著抗衡,因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作品会在时间的流走中黯然失色。

“在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翻译出版他半个多世纪前的论文,在纪念和缅怀之余,这部书的出版还有什么样的学术意义?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读这样的书会不会有些过时?”

当记者向王克仁提出疑问后,他笑了笑,平和地反问道:“今天,我们很多出版社还在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你说有没有意义呢?”

王克仁说:“从这些书中,我们能够看到科学是怎样从非科学发展到科学的,这是做科学的人应该要了解的历史。我们暂且不谈钱先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所研究的问题对现在仍有指引作用。这些论文,我们并不要单看它的本身,而要从中理解钱先生的思路和想法,他是怎样用科学的办法处理工程问题的。他后来提出的非常重要的工程科学、工程控制论等思想,都是理论,他的实践就是这些论文。”

因此在王克仁看来,这类图书不是该不该出的问题,而是该如何出的问题。“一部分人读不懂这类图书,还有一部人即使读懂了,也不会从这样角度来思考,真正领略到精妙之处。”王克仁说,《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如果加一些导读型的文字,就更有价值了。

工程科学思想的起源

为了让中文版不仅在文字上而且在精神上忠于原著,李佩在挑选翻译人员时颇为严格。“我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从英文到中文的转换工作,因此翻译者除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外,更要有专业水平。最终参与翻译工作的都是该领域的专家,而且他们差不多都听过钱先生的讲课。”

老先生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都抱着学习的态度,每一个名词、每一句话推敲翻译、仔细核对,书中的公式,他们还要像作研究一样自己再重新推导一遍。

戴世强说:“我们几十位参编人员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编译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大家不仅借此机会研读了钱先生的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而且对钱先生所倡导的技术科学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技术科学思想,也就是钱学森所倡导的工程科学思想。文集中的论文,特别是1946年后的综合性论文始终体现着这一种指导思想。

中科院院士郑哲敏特别提到,读者应该了解钱先生提出这些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科学(即技术科学)的深刻的时代背景。

郑哲敏说:“20世纪上半叶是飞机从螺旋桨转向喷气推进的时代,是火箭技术从科幻走向科学,努力实现航天梦的时代,是利用电子技术实现数字计算机的时代,是成功研制原子武器和实现原子能利用的时代,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展现价值的时代,是大批科学家通过战时定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工程研究获得丰富经验而重返校园的时代,也是美国科学和工程教育酝酿革新的时代。钱先生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这些经历无疑对钱先生形成工程科学思想以及掌握从总体把握问题和判断发展方向与重点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钱学森是一位工程科学家,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经验。他认为,科学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两个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科学与工程间的桥梁,两者既有分工又相互依存。工程科学不能满足于帮助解决产业界和工程师当前所面临的任务,更为主要的是要有预见和超前性,为产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王克仁说:“近些年,媒体对于钱学森的报道很多,但还是有一些点没有抓着。我们往往注重钱学森回国后在‘两弹一星’上的贡献,而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工程科学的思想宣传并不充分,其实这些非常重要。他的工程科学思想在他的海外文献中多有体现,我想这也是我们再读这些论文的意义所在。”

【注释】

[1]本文原载2011年11月15日《科学时报》,作者李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