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学森文集(1938~1956)》:中外文化交流典范

《钱学森文集(1938~1956)》:中外文化交流典范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学森文集》:中外文化交流典范[1]在日前举行的伦敦国际书展上,作为中国主宾国的重要活动之一——《钱学森文集》全球首发式隆重举行。一支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编译队伍说起来,《钱学森文集》并不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上海交大社决定利用这次中国主宾国的机会,倾力推介《钱学森文集》一书。经过艰辛的准备工作,《钱学森文集》国际版在伦敦书展成功亮相,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外出版机构的战略合作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钱学森文集(1938~1956)》:中外文化交流典范[1]

在日前举行的伦敦国际书展上,作为中国主宾国的重要活动之一——《钱学森文集(1938~1956)》全球首发式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爱思唯尔出版集团董事长池永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等嘉宾出席并发表讲话,各路媒体记者蜂拥而至,纷纷把镜头对准了这个中国高端学术走向世界的一刻。

柳斌杰说,钱学森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世界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要开拓者。《钱学森文集(1938~1956)》的出版得到了国家出版专项基金的资助,是继承、开发钱学森思想遗产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携同中科院数十位专家学者,重新编译原作,着力打造精品,在国内推出《钱学森文集》中英文版,又携手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共同出版国际版。这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做了一件意义重大、功不可没的工作,是中国精品图书走向世界的最新重要成果。

一个运作了4年的出版谋划

这套书的出版,要追溯到2007年。

2007年,上海交大出版社负责人与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见面,双方谈到,现在的媒体往往关注钱学森回国后在“两弹一星”上的贡献,而对钱学森的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工程科学思想的宣传并不充分。比如说,钱老与他的导师冯·卡门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提出了“卡门—钱近似”公式,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之后,钱学森在原子能、火箭与推进、物理力学等方面开创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国际力学界和航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工程科学思想在他的海外文献中也多有体现。

准确地记录科学家、思想家重要的科学发现、思想成果、技术创新,是职业出版人的崇高追求。上海交大出版社一直致力于高端学术图书的出版,并着眼于把中国的学术图书介绍到国外去,打造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2011年是钱老的百年诞辰,交大社希望在这个重大的纪念日子里奉献出钱学森图书的精品力作来。就这样,一个苦乐兼收的四年出版计划被提上了议程。

一支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编译队伍

说起来,《钱学森文集(1938~1956)》并不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1991年,钱学森的学术秘书王寿云曾将之整理成册,经过钱老亲自审定,由科学出版社推出。由于时间已过20年,现存版本稀少,书中有些内容因为影印的原因不符合现代出版规范,很有必要重新排校出版,并且当初只有钱老的原作英文版。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直接阅读、领会并研究钱学森早年的科学成就,中文版的推出迫在眉睫。

这个文集里的51篇文章,都是经过钱学森亲自审定的,可以说全面地代表了他在1938年至1956年间海外求学和工作生涯的学术贡献。他写的学术文章,曾经被他的美国学生当成范文背诵;他撰写的学术论著,严格按照国际上的学术规范。对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科学巨人,如何对他的文章进行翻译,这对译者和组织者本身的水平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

钱学森归国后,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长期担任着领导职务。这里有一批热爱他的朋友和学生,可以说是他的娘家。李佩教授是中国科技翻译学的创始人,曾长期在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她是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跟钱学森和其夫人蒋英有着深厚的友谊。

就这样,李佩和她的朋友应邀加入译者队伍。李佩不顾年老体弱,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份重任。李佩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尽管已经90多岁的高龄,但是她依然活跃在中关村这片科技热土上。在她的号召下,很快组织齐了翻译队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李家春,还有一批知名教授、研究员如谈庆明、陈允明、戴世强、王克仁、沈青(已经因病去世)、周显初等27人。这个编译团队,平均年龄达75岁以上。

无数次地讨论分析,无数遍地查阅原稿和资料,李佩和她的翻译队伍埋头苦干,工作认真到几乎严苛的地步。大家对钱老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对钱老的作品出版要求不能出一点差错,既要尊重、理解钱老原有的表述,又要对其中可能的谬误进行分析、勘正。每周三一次的集体讨论会,几乎成了这个团队四年来雷打不动的活动。大家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质疑,拿出来一起讨论分析,集思广益,最后确定处理方案。

出版社选出精兵强将来负责这本书稿,请理工科技书稿的资深编辑来负责书稿审阅,请“世界最美图书奖”设计者来做封面设计,请实力雄厚的排版公司来负责排版校对。一切都按照最高标准来走完出版流程:六审六校、全部用电脑软件重新描图、使用进口的纯质纸张等。

最后,当新鲜出炉的图书送到北京中科院力学研究所里,本书主编李佩教授抚摸着这两本厚厚的图书,仔细检查着印制、装订、墨彩、纸质,然后对她的编委会成员说:“这个,我很满意。”

一次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出版的实践

《钱学森文集(1938~1956)》收集了钱学森的重要学术论文51篇,他的学术不管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他的经典著作在国内整理出版后,理应要带头“走出去”,引领华人学术走向世界。

上海交大出版社为此目标暗下决心。

2012年的伦敦书展,是中国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后的一次重要的文化全球亮相。推出中国文化的精品,展示中国的高科技形象,是此次书展的题中之意。

上海交大社决定利用这次中国主宾国的机会,倾力推介《钱学森文集(1938~1956)》一书。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慧眼识珠,很快在该文集国际版的伦敦全球首发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

经过艰辛的准备工作,《钱学森文集(1938~1956)》国际版在伦敦书展成功亮相,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外出版机构的战略合作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注释】

[1]本文原载2012年5月4日《中国科学报》,作者刘佩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