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在高等学校,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各基层党组织(包括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来贯彻落实,建设和谐校园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来保障,必须切实提高党领导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体现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只有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高校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以打造一支优秀党员队伍为着眼点,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开拓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要是分党委、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为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最前沿,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教育方针是要更好地完成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层党组织在带动和发挥党员、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承担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和谐校园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非常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同时,缺乏对新旧社会和改革开放前后鲜明对比的感性认识和深刻体验,有些学生甚至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某些方面的负面效应。因此,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和谐校园建设要求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就能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以友善、仁爱、修身、治国为人生价值准则。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教师都要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把自身的竞争观念、自我意识及利益追求引上正确的轨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广大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目的、专业思想、成才动机、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求实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
第三,和谐校园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各级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管理育人意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合理设计,建立健全联系群众与服务群众制度、党员教育管理与保障服务制度等基本制度,使基层党建工作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制度体系,保证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为和谐校园建设服务。[12]
(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前提
班子建设是一个单位、一个集体取得工作成效的关键。如果高校的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存在问题,学校的日常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建设和谐校园。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实践中,一定要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一,树立大局意识,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合并调整和改建升格,各高校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整合资源,也随之在校内进行了院系整合。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几个单位整合到一个新的单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专业的人融合到一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各基层党组织就必须树立大局意识,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班子成员学习制度、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周例会制度等途径,把能否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行政的决议、决定,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作为检验班子成员的重要政治标准,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决策机制,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二,提高民主意识,坚持重要问题事先沟通机制。要工作就会有矛盾,矛盾是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不断化解各种矛盾,通过以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形成各种教育要素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矛盾会时时发生、处处存在,班子成员有时候对遇到的问题看法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产生个人恩怨。这就要求班子成员不断提高民主意识,按照重点从自身找原因的原则,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评议分析来统一思想。只要班子成员都能态度诚恳、实事求是、敞开思想、坦诚相见,谈成绩实事求是,摆问题不遮不掩,提意见推心置腹,就能够明确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差距,进而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强化民主意识。因此,坚持重要问题事先沟通机制,可以化解矛盾、解开疙瘩,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效措施。
第三,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实行群众参与机制。高校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所处理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群众利益,如职称评聘、人员选聘、骨干教师遴选、考核定级、评选先进、奖学金评定等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因此,能否坚持群众的观点,把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工作做好,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工作实践中,只要基层领导班子在制度建设、政策安排、工作流程上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把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作为检验班子成员的试金石,坚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实行群众参与机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群众满意、领导认可,就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干群携手共进机制。领导就是责任,责任意味着奉献。一个没有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领导干部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决策能力是重要方面,但各项工作能否走在群众前面,群众是看在心里的。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基层班子成员时时处处要走在群众前面,坚持要求群众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日常工作中,领导上班来得最早,下班走得最晚。班主任工作辛苦,领导就带头担任班主任,深入一线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群众参加公益事业,领导就带头参加公益事业。高校基层领导干部如果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事事走在群众前面,就会在师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才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各基层单位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列。
(三)加强作风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要条件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工程”,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生命工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一是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主”的方针,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基层党组织要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加大力度查处违纪违法事件,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2007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突出重点”,“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13]要重点抓好人、财、物的管理及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大各项工作的监督力度,做到着眼防范、关口前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三是要不断强化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配合和广大群众参与的遏制腐败的机制。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还要教育每一位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仍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勉务实,以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巩固和发展全党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校风,形成良好的学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加强组织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保障
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是党的生命力与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通过每个党员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一个党员应该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照亮一大片,带动一帮人,如果每个党员都能做到这一点,党组织的战斗力就会更加强大。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壮大组织队伍;要扩大党校培训规模,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史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学生党员,不仅是着眼于和谐校园建设,更是着眼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他们不仅是和谐的一分子,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站在历史高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发展新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工作放在组织建设的首位。另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还要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将来建设和谐社会。
(五)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切入点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党的建设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进一步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作用。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是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和吸引更多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热爱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和教师从事学校党务工作,特别要选配好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