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堂与博文书院
北洋大学堂与博文书院有何关系?从“血缘”上讲没有关系。
博文书院由盛宣怀的前任津海关道周馥于1886年筹建,是一所课以“中西有用之学”的中等学校。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开办西学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带有西文、西艺性质的中等教育比较盛行,许多通商口岸城市和省会城市都开办有这类学校,天津也是如此。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兴学强国”的心情远不如甲午之战以后迫切,也没有建立大学的诉求。博文书院的开办经费由海关税收中拨付,津海关道周馥与时任津海关税务司英国人德璀琳意见不合,导致开办费用迟迟无法落实,一拖就是七八年。书院没有开办成,只好将校舍抵押银行还贷。博文书院胎死腹中。
在博文书院停办七八年之后,甲午之战爆发,盛宣怀提出建立大学的主张。北洋大学堂开办时作为救国之急务,不能等到新建好校园再开学,因此盛宣怀想办法奏请由粮道筹款从银行赎回博文书院旧址,用于北洋大学堂办学。对此,王文韶奏折《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中明确写道:“光绪十二年,前海关道周馥请在津郡设立博文书院,招募学生,课以中西有用之学,嗣因与税务司德璀琳意见不合,筹款维艰,致将造成房屋抵押银行,未能开办。”北洋大学堂“所有头等学堂,即照前督臣李鸿章批准周馥原议,以博文书院房屋为专堂。现经广西臬司胡设法筹款,向银行赎回,其二等学堂须觅地另行盖造,……房屋未成之先,借用头等学堂暂行栖止”。由此可见,北洋大学初创校址虽为博文书院旧址,但是,北洋大学并非博文书院之继续,而是从银行赎回校舍,开办大学。以上史实说明周馥开办的是中等学校的博文书院,盛宣怀创建的是北洋大学,两者既无内在联系,又非同一办学层次,也非同一人创建,仅是同一校址而已。
北洋大学创办百年后却出现了北洋大学的前身是博文书院,创建时间应为1886年等移花接木的提法,甚至于有的书中还有“天津大学前身由饭店投资创办,津门首座学府曾称吞纳书院”等错误提法,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1895年北洋大学初创校址为原博文书院旧址,该校址位于现在的西临解放南路,东至海河边的台儿庄路,北临南京路,南界绍兴道区间。此处主体区域现为海河中学使用,其余为“解放南园”公园及居民楼、办公楼,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发源地,也是天津大学116年前的第一个校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