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播撒“良风”的一代宗师王劭廉

播撒“良风”的一代宗师王劭廉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撒“良风”的一代宗师王劭廉王劭廉,字少泉,天津人,祖居天津市河东,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王劭廉接管北洋大学堂后,北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体制变革。王劭廉对校务严格管理,学校所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以身作则。王劭廉治学严格之事流传于天津社会和高等学校,为世人所称赞。王劭廉离开北洋后,到开滦矿担任协理10年,于1936年11月19日病逝于天津寓所,享年70岁。

播撒“良风”的一代宗师王劭廉

王劭廉(1866—1936),字少泉,天津人,祖居天津市河东,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

王劭廉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被派往英国深造,学习造船工程。王劭廉学成回国之后,仍返回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教授数学、英文等课程,后任教于北洋大学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北洋大学堂总教习丁家立辞职,由王劭廉接任,总教习改称教务提调。王劭廉从1906年担任教务提调到1914年离开北洋大学,在北洋大学掌校9个年头,这是北洋大学堂治校办学之权由外国人手中归于中国人之始。此时正值时代大变革时期,从清末列强入侵,清王朝日暮途穷,到辛亥革命改朝换代,建立共和,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同时也结束了伴随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在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坚持北洋大学的先进性和办学特色,把握好北洋大学的走向,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且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榜样,王劭廉功不可没。

王劭廉接管北洋大学堂后,北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体制变革。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二个教育管理规定,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所规定的中国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部分分为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三级。这里澄清了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北洋大学堂头等学堂是大学,而二等学堂是中学,实则二等学堂是大学预科,证明北洋大学堂一成立就是多学科、多层次的大学。1904年,根据“癸卯学制”北洋大学堂制定了《学堂新订各规则》,内容包括总办规则、教习规则、监学官规则、检查官规则、考试规则、杂务处规则和斋务规则等。1906年王劭廉接管北洋大学堂,学堂总办由津海关道兼任,实际事务则由教务提调、庶务提调和斋务提调负责,是“三提调”时期。王劭廉作为教务提调(即原来的总教习)兼责监学官、检查官,实际对学校负起了全面责任,学堂规则得以严格执行。

王劭廉主张办学面向社会需要,1906年应外交需要,北洋大学堂开办了法文班和俄文班,培养翻译人才。培养出法文毕业生13名,俄文毕业生14名。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为满足社会对师资的需要,先后开办了两期师范班,培养出师范毕业生69名,为发展我国师范教育做出了贡献。我国著名师范教育家李建勋、齐国梁等,均出此时。在王劭廉任职期间,北洋大学堂已经发展成为以工、法为主,兼有文、理、师范等科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王劭廉任职后着重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他主持重行厘定北洋大学堂功课,将高等普通科目作为预科功课,提高了课程难度。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高,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清朝廷的重视,得到皇帝派员会试的特殊礼遇。如1910年(宣统二年),皇帝亲批张亨嘉、陈宝琛等大臣会考北洋大学堂毕业学生。考毕奏折提到:“臣等遵旨即会商定期于九月初九至十六日在学部署内分场扃试,并由学部派司员在场内轮流监察,以防弊端,该生等亦能恪守场规,秩然有序。试毕由臣等将各场试卷详细校阅,计取列最优等三名、优等八名、中等四名,谨将分数缮具清单,恭呈御览,除该生等奖励应由学部照章带领引见,请旨办理外,所有臣等会考北洋大学堂毕业学生事竣。”奏折中列最优等三名为冯熙敏、王正黼、王钧豪。

王劭廉的办学特色为严谨治校,不走捷径,富于责任心,无论所任何事,自觉学识未足,即全力以赴。

王劭廉对校务严格管理,学校所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以身作则。他从不迟到早退,并亲自听课。王劭廉治学严格之事流传于天津社会和高等学校,为世人所称赞。王在学校任职期间还先后兼任直隶学务公所议长、直隶咨议局局长、天津县议事会副议长、教育部临时教育会议议长等职。王之名誉地位颇高,当时北洋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和王的影响不无关系。王的教学风尚所制成规、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对北洋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后被继任的掌校人发扬,到赵天麟时终于形成“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的校风。

他还非常重视选派优秀留学生出国深造。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他派马寅初、冯熙运等14人到国外留学,其中13人赴美国、一人赴德国。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他又在师范班第二班中选出7人资送欧美留学,1914年又选报2人赴日留学。王劭廉任期内共派出留学生三批23人,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如资选出国的马寅初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刘景山成为著名铁路专家,李建勋、齐璧亭成为著名师范教育家,冯熙运成为著名法学家等等,为国家造就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王劭廉在掌管北洋教务期间,严肃学风,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教师队伍培养等为北洋后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以生源质量为重,加强后期培养,面向社会需要培养教育人才。学习外国科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思想对北洋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王劭廉离开北洋后,到开滦矿担任协理10年,于1936年11月19日病逝于天津寓所,享年7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