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调整与定名天津大学
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抓紧国民经济的恢复并迅速取得了成效。新中国开始勾画建设蓝图,提出学习苏联经验,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旧中国经过长期战乱,高等教育始终处于难以为继的状况,存在着诸如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学校布局不合理、科系重复设置、办学规模小、文科学生培养偏重等问题,不适应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以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1951年,根据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教育部进行了院系调整与合并工作。1951年6月2日,教育部(51)高三字第533号文件通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自1951年8月1日起正式成立新校,初步意见拟订名为天津大学”。
河北工学院原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优良学风的工科院校,1950年更名为河北工学院,院长赵玉振(赵今声)。解放后,北洋大学、河北工学院院系发展很快,学生人数增加很多,但限于校舍、师资等条件限制,两校的发展均受到了影响。考虑到国家建设的需要和两校的发展,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接受教育部的调整意见。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两校组成了并校筹备委员会,并成立了编制委员会、科组调配委员会、计划委员会、校产清理委员会。1951年9 月22日,教育部(51)高一字第1192号文件,引用政务院文件正式通知批准并校以及定名天津大学的方案。1951年夏,教育部决定将北京农业大学水利组并入天津大学。1951年9月26日,在天津市元纬路南院大礼堂举行了天津大学成立及开学典礼。自此,北洋大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天津大学时期。
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为天津大学仅6年时间。195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河北工学院,随之河北工学院复校。1959年天津大学呈文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我校校史计算方法及校庆日的计算问题》请示中提及:“院系调整后,又在北洋大学之基础上调整改名为天津大学。所以把前段历史联系起来计算是符合历史发展情况的,也是符合一般人对天津大学看法的。”1959年1月2日,河北省教育厅(59)教高字第266号来文《关于天津大学校史及校庆日问题批复》:“关于你校校史改为1895年算起和同年10月2日为校庆日的请示,并经转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同意,请即按照执行。”由此,天津大学的前身为北洋大学,河北工学院的前身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1980年及1985年的10月2日,天津大学举办建校85周年及90周年校庆活动时,均向高教部、国家教委报告天津大学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得到批示同意。高教部部长蒋南翔、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先后来校参加校庆活动,讲话中均提及天津大学前身是北洋大学,成立于1895年10月2日。1987年河北工学院举行建校85周年庆祝活动请示河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前身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算起。1987 年9月29日,河北工学院名誉院长潘承孝、党委书记林牧、副院长冯其标邀请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朱磊到河北工学院就历史沿革中有关问题进行商谈,双方就河北工学院的创建时间从1903年算起等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后经两校党政领导同意通过了《关于河北工学院历史沿革中有关问题的商谈纪要》,顺利地解决了河北工学院历史延续时间、历史沿革等遗留问题。同时也进一步确定了天津大学和北洋大学的继承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