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1年4月22日,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成立,茅以升、张含英、沈百先等9人组成理事会,公推李仪祉为会长、李书田为副会长,开始加大筹建国立水工试验所的力度。最终选举董事长李仪祉,副董事长兼会计李书田,秘书徐世大,并将原华北水工试验所名称,自1931年10月1日起改为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占地约15亩,位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前院东部的操场上。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

1928年9月,华北水利委员会成立,北洋大学教授、水利工程专家李仪祉就任委员长。在第一次委员大会上,他和委员李书田(兼秘书长)提议筹建河工试验场,获得全体委员一致通过,但筹建规划上报后,始终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批准。

1931年4月22日,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成立,茅以升、张含英、沈百先等9人组成理事会,公推李仪祉为会长、李书田为副会长,开始加大筹建国立水工试验所的力度。1932年,李书田担任北洋工学院院长后,肩负起主持创建国立水工试验所的重担。

同年9月15日,华北水利委员会第十八次大会决定实施试验所工程。此时李仪祉虽已改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但是表示积极支持,加入合作,并拨款3万元。为吸纳更多的机构参与合作,华北水利委员会决定成立董事会,由合作机构最高领导出任董事,黄河水利委员会李仪祉、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院长魏元光、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彭济群三位为常务理事。再经过投票选举水利专家9人出任董事,任期1、2、3年者各3人。最终选举董事长李仪祉,副董事长兼会计李书田,秘书徐世大,并将原华北水工试验所名称,自1931年10月1日起改为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

其后又有国立北洋工学院(当然董事何之泰)、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当然董事沈百光)、建设委员会模范灌溉管理局(当然董事孙辅世)、导淮委员会(当然董事何玉书)、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当然董事傅汝霖)、陕西省水利局(当然董事李仪祉)、国立北平研究院(当然董事李书华)等先后共10个单位加入。筹备专员李赋都后出任所长(北洋工学院教授)。

董事会成立后筹款事宜比较顺利,计划工款30多万元,到动工时已经募集资金20多万元。其后由于“各方赞助异常激烈”,“筹款业已募齐”,陆续到位资金40余万元,至此筹划了5年之久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正式建设。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占地约15亩,位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前院东部的操场上。工程的主体建筑为长72米、宽20米、高14米的试验厅,钢屋架、钢窗、钢门,十分坚固。主体设备包括蓄水池、回水池、大试验渠、玻璃水槽(后改为木制,槽长20.3米、高0.6米、宽0.5米,最大流量为每秒200升)、高低水箱等。主要试验仪器除抽水机购自英国,其他均由德国引进。

工程采取招标制,由董事会登报招标建筑商。1934年5月20日,试验所工程项目“当众开标”,由设在天津英租界的施克孚工程公司中标承包。6月1日在工业学院举行奠基礼,董事长李仪祉因病未能出席,会议由副董事长李书田主持,他在致词中说,“因水利不振,关系民生颇巨。……水利工程学术之落后,亟待深加研究。……根据计划,该所建成后,……不特供水专家之试验,即于北洋、工业两校学生实习,也有莫大之便利”。投入使用后,“除拟以整理黄河为对象外,对于永定河工程以及水库计划,亦决从事试验”。当年的11月,完成初步工程“足可暂供试验之”。

1935年11月9日,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五届年会与河北省工程师协会(李书田时任副会长、协会主席)联合在津召开,67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了“集中水工试验工作,尽先充实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等6项提案。当时该所已经承担了官厅水库坝下消力试验任务。11 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举行了落成典礼。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李仪祉由西安赴津参加。典礼结束后,李仪祉放水进行官厅水库坝下消力试验。《晨报》、《申报》等以“全国唯一设备、亚洲独步”、“全国唯一水利试验机关”等标题做了长篇报道。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是学校与工程单位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研究项目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所,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先驱和开创者。他所体现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而且体现在更广的层面上,即学校与社会结合的层面上。这一产学研结合的办所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欢迎,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