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

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黄汲清,大地构造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1937年12月底黄汲清被任命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1938年2月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15届理事会理事长。1945年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个专业委员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黄汲清任副主任。1984年3月15日,黄汲清加入中国共产党。黄汲清是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因此被誉为我国“石油之父”。

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

黄汲清,大地构造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他首次系统划分中国主要构造单元和大地构造旋回,主编第一张《1∶300万中国地质图》和1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地质图制图事业。黄汲清创建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进而将多旋回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建立板块多旋回开合手风琴式运动模式,开拓大地构造研究新途径。他还提出陆相生油论,具体部署、指导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普查勘探,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大突破,为大庆等一系列大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杰出贡献。

黄汲清,1904年3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1914年至1916年就读于仁寿一中。1921年,黄汲清考上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24年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28年毕业后,黄汲清进入北平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他先后从辽东到辽西,入川、陕、滇、黔,跋山涉水,步行万余里,进行实地考察。1930年至1932年,黄汲清陆续发表了《秦岭山脉及四川地质研究》、《中国南部二迭纪珊瑚化石》等6部专著。1932年夏,黄汲清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选派到瑞士留学,先入伯尔尼大学地质系,辗转入浓霞台大学。其间,他对德、法、意等国进行了考察,1935年写成博士论文《瑞士华莱县素女峰破金峰地区之地质研究》,引起瑞士地质学家瞩目。

1936年黄汲清回国,被任命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主任,率队进入赣、湘、黔、粤等地做了大面积的考察,发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湖南资兴煤田,取得重大地质成果。1937年他组织西北石油考察队,发现玉门油田。同年7月,他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7次国际地质大会,并在苏联进行了广泛的地质考察。1937年12月底黄汲清被任命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1938年2月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15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夏,他辞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任《中国地质学会会志》主编,1942年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5年完成《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1945年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个专业委员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黄汲清任副主任。1946年,他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主编完成了14幅国际分幅1∶100万中国地质图,接着又完成了1∶300万中国地质图,综合了我国地质调查的全部成果。1948年,黄汲清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黄汲清于1952年被任命为西南地质局局长,1954 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副主任,连续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他领导了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地的石油勘探工作,是发现大庆油田的功臣之一。1974年,黄汲清任地质科学院顾问,主要从事国家急需的富铜、富铁矿地质研究,1976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1979年至1993年,黄汲清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1980年,他被授予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称号并被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授予荣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在1982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1984年,他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荣誉理事称号。1984年3月15日,黄汲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黄汲清荣获美国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称号,1986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1988年当选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95年荣获何梁何利优秀奖。

黄汲清是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共发表250余篇论文、20部专著,并为我国新疆油田、大庆油田等勘测做出了重大贡献。黄汲清因此被誉为我国“石油之父”。

img41

矿冶专业学生实习的金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