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湟地域区
河湟地区,包括黄河以南地区和湟水流域,黄河以南地区包括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迭部)、宕(今甘肃宕昌)、阶(今甘肃武都)五州及积石军(今青海贵德)。湟水流域主要包括湟(今青海乐都)、鄯(今青海西宁)、廓(今青海尖扎)三州与青海湖以西地区。河湟地区曾是吐谷浑族的主要居地,也是宋代西北吐蕃的主要聚集地,这里吐蕃部落众多。西夏国势最盛时,曾占据了湟水流域的西宁、积石、乐、廓等州。
一、地理位置
宋代西北吐蕃所居住的河湟地区就是三大藏区(藏文书中称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翼,下部朵康六岗)之一的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据《安多政教史》所载,安多之名取自巴颜喀拉山东麓的阿庆冈嘉雪山与多拉山两座山名的首字,合并起来而命名[30]。安多藏区就是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区。
河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是黄河与湟水流经地区。黄河自发源地蜿蜒东流,绕过积石山后曲屈西北流,在今青海省兴海县境内逐渐弯向东流,入积石军,经廓州、河州(今甘肃临夏)境,出今青海省境流入今甘肃省永靖县,再从兰州城北进入西夏境内。湟水自大通山南麓牛堆心曲折向东流,经鄯、湟二州后,汇入黄河。黄河与湟水流经的地区,宋时称为河湟地区。这一地域南接川西高原,东接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河湟地区北面越过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连,东面越过大通河,沿庄浪河通凉州(今甘肃武威)、会州(今甘肃靖远)。西面限于日月山,南面限于小积石山。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今青海湟中县南,是青海牧区与农业区的天然分界;小积石山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北,其南则为大积石山,黄河上游即在大、小积石山间东西南北环绕。这一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势险峻,崇山峻岭,纵横交错,深涧峡谷,回绕其间,道路险阻,交通不便,自古以来为羌戎所居之地。东汉张衡《西京赋》谓:“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31]
战国时期,秦向西开疆拓土,在今临洮置陇西郡,以此为起点,筑长城防遏匈奴。秦的统治西及洮河河谷,洮河以西则鞭长莫及。安史之乱后,吐蕃强大,向四周扩张,其势力曾西越陇山,北入河套。唐朝末期,吐蕃势力衰弱,种落分散,散居在河湟地区的吐蕃人则以青唐(今青海西宁)为中心建立起唃厮啰政权。其下属部落主要聚居、耕牧在河湟地区,黄河河谷与湟水河谷地带是其主要农牧区,湟水河谷也是连接青唐与陇右地区的通道。北宋时期,河西走廊被西夏阻塞,青唐城便成为宋朝与吐蕃及西域交通的枢纽,中外行人贡使由渭水河谷经巩州(今甘肃陇西)、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至湟州,循湟水河谷抵青唐再转而西去。而凉州至青唐须渡大通河后,进入湟水河谷上而西行。西夏攻凉州、青唐,就是循此路线进军,先取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后再攻青唐。若从甘州出兵,则可过扁都口,翻越祁连山直接进攻青唐。显然,青唐是具有战略地位的形胜扼要之地。
二、生态环境
河湟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决定了这一地区既有农耕生态区,也有畜牧生态区。河湟地区生态环境较好,平均海拔高度达3000米,气候寒冷,草场面积分布广泛,有各种类型的草场,如高寒草甸型、荒漠草原型、山地草原型、草甸草原型、沼泽化草甸型及灌木丛林等遍布各地,大部分地区牧草茂盛,品种质量均为上乘,这一切皆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湟、鄯、廓、积石、熙、河、洮、岷、叠、宕等州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地区,沿河地带成为吐蕃人的主要农业区。“武威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32]湟州与鄯州地处湟水河谷平原,地险而土沃。湟水又称洛都水,发源于祁连山,由三股泉水南流10公里后汇为一水,继续南流15公里后,又汇入二水后转向东南方向后,又纳入诸多支流,水势大增,折向东流20公里后,入西宁界,称为西宁河,流经今青海乐都、民和东与大通河会合后,在今兰州西入黄河。湟水两岸水利灌溉发达,尤适宜农耕,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高。大通河源出青海湖西北的大通山,东南流400公里,与湟水会合。大通河两岸草场宽阔,适于畜牧。西夏占领这一地区前,大通河是阻挡西夏西进的天然屏障。大通河出山后与湟水汇合后古称浩门水,因渡河处有山隘如门而得名。在鄯州西北有北川河注入湟水,沿北川河谷西北行,入祁连山,穿扁都口,就可抵甘州。濒临湟水南岸的湟州(即邈川)和鄯州之间有渴驴岭、戴星岭、狭口堡等险要。唃厮啰击退西夏进攻,与其占据湟水河谷的有利地形密切相关。
积石军辖区在今青海省贵德县,濒临黄河,金朝占领北宋熙州地区后,另设积石州,辖区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与积石军毗连而地望不同;廓州辖区在今青海尖扎县北,积石州与廓州东西相距75公里,廓州在黄河东,而积石州在黄河南。沿河谷地皆可耕牧。《水经注》卷2载:“河水又经允川,而历大榆、小榆谷。”大、小榆谷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河曲一带,东汉时,曾是先零、迷唐等羌族部落聚集地,土地肥美,又近塞内,又“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33]。东汉永元五年(93),东汉政府破迷唐羌,“收麦数万斛”[34]。后又平定西海(今青海湖一带)设郡,采大臣曹凤建议,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当年的大、小榆谷正是宋、夏、金、吐蕃竭力所争之地。
总之,由于河湟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因而在政治、军事和中西交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对宋、夏、辽、金均产生极大的引诱力,势必竭力争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