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改,凸显学生主体
番禺中学 张咏梅
那天,我们来到延安初中听了沈满老师的一堂初中地理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延安初中是二期课改的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在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使用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在这堂地理课中充分贯彻了二期课改的精神,三维目标也能充分地体现,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教学设计合理,补充素材精心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材的文字内容比较简单,留下可以拓展的空间,如何利用好这部分空间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合理,在材料的选用时要精细,既要考虑到内容的翔实,又要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沈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考虑比较全面,在景观图片的选择时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而且图片清晰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通过自然景观的介绍——自然环境的特点;人文景观——文化习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设计安排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地理性。
二、紧扣教学环节,凸显学生主体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活动比较多,而且在教学的各时段能适时地出现,并且能够很好地通过学生的活动落实知识点,例如在开始的时候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有关课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议论和评说,首先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时间有点长,有8分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当地的景观照片,由学生进行讲解、讨论,气氛热闹,而且小有“冲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后阶段由学生表演的小品,充分施展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有的学生的表演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的活动始终贯彻在教学的始终,并且能使教学的各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
三、教学技巧熟练,教学手段多样
读图释疑解惑,多媒体的使用对整堂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代语言,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在这节课中教师娴熟地使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图片、地理景观照片等。例如在引入新课时播放了傣族的民族音乐,在授课过程中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照片,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由于多媒体的使用,使所展示的内容丰富、容量大,如果没有多媒体,也许达不到此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拓展的内容,并且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铺垫。例如讲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气候(通过气温曲线变化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讲解,学生基本能掌握,再进一步提问这一地区降水量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拓展的内容逐步分层渐入。通过读图、分析图表、归纳知识、讨论总结等各种方法,丰富激活了课堂,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也充分体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在这堂课中也留有一些遗憾。例如开始时播放的音乐很优美,如果能配以动态的画面,那就更加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回答并不完整,或者是出乎意料,教师要引导和归纳,有时在这方面有所忽略,往往遗漏精彩。在整堂课的结尾,教师提了一个问题——“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出谋划策”,问题太大,不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讲不深,也无法讲深,如果能换一个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问题,也许效果会更好些,例如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到西双版纳去旅游,出发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到了那里哪些景点可以游览,回来后可以做哪些后续工作等,可以分小组讨论。
总之,本节课融入了二期课改的精神,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值得回味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