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姚连生中学 吴金明
自2006年参加长宁区青年后备干部培养至今已经三年了。在教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导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研训学习、导师带教等,无论是教改理念还是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勤于学习,才有“底气”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丰富或删减的侧面上,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改进或创新上,而应该更注重教师的育人观、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教育质量观等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这一系列的转变不是仅凭听几个专家讲座、观摩几节优质课或上几节研讨课就能彻底解决的。多年来,总感觉自己所上的课似乎缺乏一个“灵魂”,缺少一种“底气”。现在想想缺少的这种东西实际上就是现代教育改革理论知识的匮乏和《课程标准》的粗浅认识而导致对现在教育的反思。试想对教育的终极目的缺乏认识和理解的课怎能有“灵魂”、有“底气”,怎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精髓?
参加研修班后,班主任、导师都要求我们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写出读书笔记,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灵魂、有底气的“师者”和管理者。这种“逼迫式”的方式对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不错良好的效果。我逐步从“要我读”转变“我要读”,不再把读书看成完成任务而是转变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进步、一种跨越。要知道过去总是找一些不读书的理由说服自己,使自己仅有的一点理论知识随着课改的深入而显得匮乏。几年来,我读了《教有所思》、《不跪者教书》、《学生第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终身的准备与超越》、《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八位大学校长》以及《听课、评课和说课》系列丛书等等,不能说几年来读了这么几本书就值得炫耀,而是通过这几年的“逼”使读书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的时候多了一种“为师”的“底气”,多了一种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期盼以及对实现教育目的的使命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勇于实践,才有所获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践行,在实践中收获。2008年下半年我被区教育局安排到姚连生中学任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从一名中层干部到校级干部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角色转换而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简单,它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一年的实践工作我认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培养一种能力。
1.政策意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并领会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识。一年来,我认真学习教育有关政策并领会其精神实质,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边学习边思考,坚持学用一致,以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2.全局意识。作为校级副职,就是要协助校长、书记开展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对学校整体或局部规划、决策等能进言献策,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工作负责和承担责任。此外,还需要有整合能力。德育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课内、课外几乎所有学校活动都和德育有关,这也就注定了德育工作一方面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非常复杂和琐碎。如何将整体性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相结合,上级不同条块不同部门安排的工作与学校工作相结合,常规性工作与临时性、突发性工作相结合,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为此,每学期在安排学校德育工作时我会根据区德育会议精神制定一条本学期德育主线,将教导处、团队、青保、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汇总、归纳、提炼而加以整合,坚持“分而必和,和而又分”的原则开展工作。一年的实践自我感觉德育工作“凌而不乱、碎而不繁”。
三年对我而言是充实的三年,进步的三年,也是难得的三年。之所以说是充实的、进步的三年是因为在这三年中得到了导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才使我有信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之所以说难得是因为区教育局、教育学院能提供这样的机会,搭建这么好的平台供我们学习,让我们展示,真心希望这样的培养形式越多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