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宋代吐蕃部族分布
一、秦凤、泾原二路的吐蕃部族
庆历四年(1044),宋朝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陕西四路是党项、吐蕃生熟户杂居区,其中鄜延、环庆二路以党项为主,而秦凤、泾原二路则以吐蕃为主,且有生熟户之分,“接连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僻远、横过寇略者谓之生户”[2]。文彦博曾说“秦凤、泾原沿边熟户番部比诸路最多”[3]。宋治平年间,四路大小部族共有1330个[4],其中秦凤、泾原二路就有800多个,约占四路部族的四分之三,仅秦凤路13寨就有部族632个,其中大部族123,小部族509。
(一)秦州吐蕃
秦州是吐蕃的重要聚居地,“吐蕃族帐四路惟秦号最盛”[5]。尚波于部亦作“尚巴约”部,是秦州吐蕃大族,活动在秦州夕阳镇。此地“西北接大薮,材植所出,戎人久擅其利”[6]。高防知秦州时,强取材木,与吐蕃争利,引起吐蕃人反抗。宋太祖不欲边境生事,撤换高防,命吴廷祚知秦州,令其招抚蕃部,并颁布《安抚秦州蕃部尚波于诏》。于是戎人悦服,献伏羌地内附,是秦州以西第一个内附的部族。还有大石、小石、安家、裕勒凌、野儿和尚、隆中、默星、王泥猪、大小马家、丁家、朵藏、枭波、郭干苏都、赏样丹、者龙、俞龙潘、离王、陇波、他厮麻、厮鸡波、空俞、鬼留、药家、李宫、颇忠、延厮铎等部族。
(二)渭州吐蕃
渭州是吐蕃部族另一重要聚集区,部族众多。大、小卢十部系渭州吐蕃大族,居住在渭州潘原县西北。渭州平凉县东北有两条平行的河即大卢河、小卢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汇入泾河。这两条河流周围居住的就是大卢族、小卢族,是内属的较大部落。《宋史·李继和传》言:“自青石岭东南去,则由小卢、大卢、潘谷入潘原县。”宋咸平三年(1000),延州钤辖张崇贵等破“大卢、小卢等十族,禽获人口、羊马二十万”[7]。另外还有党宗、党留、格隆、延家、大王家、苏温罗、廓厮敦、铎厮那、阿克节、妙娥等部族均居住、活动在渭州地区。
(三)泾、原州吐蕃
斯多伦部,赵珣《聚米图经》作“撒陀龙部”,是以斯多伦为诸族帐首领,居住在泾州(今甘肃泾川)的吐蕃大族。宋天圣三年(1025)六月,因斯多伦“有过逃去复归”,被泾原都钤辖周文质等斩“且加凌迟”,诸族帐“皆惊疑,遂传箭相结,钞掠堡栅”[8]。野龙十九族也为泾州大族,《册府元龟》卷999载:泾州言,“招到蕃部野龙十九族”。另外还有折密桑、下杏家、角撒、樊家、折平、密克默特、张绍志、生户六族等部族均居住、活动在泾州地区。
明珠、灭臧、康奴三族系原州(今甘肃镇原)吐蕃大族。《涑水纪闻》卷9载:“环、原之间,属羌有明珠、灭臧、康奴三种最大。”《长编》卷138庆历二年(1042)十月戊辰又载“原州属羌明珠、灭臧二族兵数万”。《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的奏文中有“原州管下有明珠、灭臧、康奴等蕃部常与西贼相连作过”的记载。另外还有大虫、野利、水令逋、白家、羊嘱、巴沟、拨藏等族均居往在原州地界。
二、熙、河、兰、会、巩州吐蕃部族
熙州本武胜军,宋熙宁五年(1072)收复,改为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熙宁六年收复;兰州(今甘肃兰州),宋元丰四年(1081)收复;会州(今甘肃靖远),元丰二年(1079)进筑修复;巩州(今甘肃陇西)旧称古渭寨,后改通远军为巩州。这一地区吐蕃部族繁盛,仅古渭一地,就有吐蕃“兵数十万”。熙河地区原来受唃厮啰政权的控制,其政权分裂后,这一带吐蕃部族摆脱了唃厮啰所立的“文法”。青唐族控制了古渭一带,木征弟董古(董裕)控制了武胜军(今甘肃临洮)一带,唃厮啰的长子瞎毡居龛谷(今甘肃榆中)地区,瞎毡子木征又占据了河州,兰、会州地区则为禹藏花麻所控制。
(一)古渭州吐蕃
青唐族是古渭州吐蕃大族,“人马颇众”,居住在古渭寨境内,其首领“蔺毡先世跨有九谷,后浸衰,仅保三谷,余悉为他族所据”[9]。在诸族中,“青唐族最强,据其盐井,日获利可市马八匹”[10]。其中“蕃部俞龙珂在青唐最大”[11],也最强。宋熙宁四年(1071)八月,俞龙珂率其族12万口举族内附,赐姓名包顺。另外还有沙克精谷、讷支蔺毡、张族、党令征、鱼角蝉等部族居住、活动在这一地区。
(二)兰、会州吐蕃
龛波给家二十二族是兰州地区的吐蕃大族。宋元丰四年(1081)八月,熙河路经制使李宪率领熙河、秦凤两路兵越过马衔山向西夏进攻,“降龛波给家等二十二族首领,凡千九百余户”[12]。龛波给家二十二族是西夏占领时期,居住在女遮谷(今兰州夏官营)一带的吐蕃部族。另外还有巴令谒、懒家、章家、渴龙、乞当、马波、刑家、公立、注丁、擦令归、绰克宗、李巴毡、阴波等族在兰州地区居住和活动。
禹藏六族即“裕勒藏六族”,是会州的吐蕃大族,宋仁宗时归降西夏。“通远军以北定西一带元系夏国婿花麻所据之地”[13]。花麻即“禹藏花麻”,是其首领。宋元丰四年(1081)十月,李宪率军进至屈吴山,招降以禹藏郢成四为首的蕃部,遣家属老小复归西使城,西使城赐名定西城,当时为会州辖地,早被西夏占领。郢成四归降,交回西夏的“伪印并伪宣告数道”,世为这一带酋豪,族望最大。另外还有汪家、遇四族等也都在会州地区居住和活动。
(三)熙、河州吐蕃
玛勒族,《宋会要辑稿》作“武胜马禄族”。宋熙宁五年(1072)五月,宋廷诏令“割秦州宁远等四寨属通远军,仍于青唐、武胜军并新招降玛禄族三处地分各建一堡寨”[14]。熙州旧名武胜军,玛勒族居地在熙州。另外,突门、结斡恰尔、康藏星罗、吹斯伞王阿噶、蒙罗角、抹耳水巴、鄂特凌、托硕、隆博、冷鸡朴、兰山等族也都在熙州地区居住和活动。
剡毛、鬼驴、耳金、星罗述四族居住在熙州、河州境内,曾归附西夏,属西使监军司管辖。宋元丰四年(1081)十一月十九日,“兰州节次招到西使监军司管辖夏国西蕃剡毛、鬼驴、耳金、星罗述等四部族大首领、蕃钤辖药熟等二百三十余户,二千余口”[15]。
乔家族是吐蕃大族,居地在洮州之西,河州西南。《岷州志》卷3也载有乔家族,《兰州府志》卷2载:“河州西南有乔家关,当以乔氏得名。”乔氏即唃厮啰第三妻,出自乔家族。另有布沁巴勒、岱尔、郎家、日珠、结彪、耸昌厮均、何郎业贤、常家、杓家、羊家、赵家、摩雅克、咱家、沈千、结河、伦布宗、磋藏、丹贝、叶公、章罗、谒兰冬、铎精诸族也都居住、活动在河州地区。
三、黄河以南吐蕃诸族
黄河以南地区包括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迭部)、宕(今甘肃宕昌)、阶(今甘肃武都)五州及积石军(今青海贵德)。南宋时期,这一地区的吐蕃部族逐渐向南发展到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这是宋代吐蕃的重要分布地区,文献记载说:“洮岷蕃族繁盛”[16],古叠州“有四十三族、十四城,三十余万户”[17]。这一地区吐蕃部落众多。
(一)积石军、岷州、洮州吐蕃
积石军本溪哥城(今青海贵德),宋元符年间,为吐蕃溪巴温所据。宋大观二年(1108),臧征朴哥以城降,即在其地建军。扎实庸咙部是河南地区的核心部族,起初,“唃厮啰兄扎实庸咙为河南诸部所立,与唃厮啰分地而治”[18],控制了以积石军为中心的黄河以南的吐蕃部落。后来部属首领果庄势力渐盛。在积石军地区居住、活动的还有鬼章、木波、吹折、密臧、陇逋、庞拜等部族。
哈鲁、厮纳、蕃城、凌珪四族均为岷州吐蕃大族,包诚之子包海、包明、包喜、包猛、包文分别为这四族首领。另外还有瓜家族、罗斯结、贝斯结、青龙、本琳沁、固密、辖乌察、固云沁巴、衣彪等均在岷州居住和活动。巴毡角部亦作“巴珍觉”部,是洮州`吐蕃大族。巴毡角是木征弟,系唃厮啰族属,占据洮州,王韶既得河州,以景思立知州事,自率军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巴毡角“亦以其族自归”。宋熙宁六年(1073)十月二十六日,宋神宗诏“以岷州都首领瞎吴叱、洮州都首领巴毡角并为崇仪副使”[19],巴毡角赐姓名赵醇忠。还有密垒、强扬、逋撒孝赠、把羊、卦斯敦、默锡勒罗密克、巴凌等部族均系洮州蕃部。
(二)阶、叠、宕州吐蕃
阶州武都郡,本白马氐之地,西魏置武州,唐代宗大历年间陷于吐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收复后,改为阶州。叠州合川郡,山多重迭,秦汉魏晋时,为诸羌据有,后周西逐诸羌,始统有其地,置州。北宋时有叠州城(今甘肃迭部),在洮州界,熙宁十年(1077)收复。宕州怀道郡(今甘肃舟曲),山峦叠嶂,为诸羌之地。阶、叠、宕州均是吐蕃重要的聚集地区,有众多吐蕃部族在这里居住和活动。
陇逋族亦为“陇卜族”,是迁徙不定部族,曾一度在秦州永宁寨居住。熙宁七年(1074)八月,宋朝“赏讨阶州峰贴峡陇逋族蕃部之劳”[20],则言其居住在阶州峰贴峡。《宋会要辑稿》既载叠州有陇逋族[21],又载有西海陇逋[22]。其居地不定,正说明为迁徙不定的吐蕃部族。陇逋族“即啸聚大罗苏木嘉族,攻焚峰贴峡寨,杀害官军民”。这两个部族都同居于峰贴峡,系阶州蕃部。
钦令征部,《长编》作“策凌扎卜”部,宋熙宁六年二月,王韶率军入岷州,“叠州钦令征”以城内属。另有浪黎厮江、毋家、梦阿郎、戡陀孟迦、青厮逋、心拶、彭布锡卜萨、鲁黎诸族也都在这一地区居住与活动。
四、黄河以北的湟、鄯、廓州吐蕃
湟(今青海乐都)、鄯(今青海西宁)、廓(今青海尖扎)三州及青海湖以西地区是宋代西北吐蕃的最大聚集区,也是宋代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宋史·兵志》言:“盖鄯、湟乃西蕃之二小国,湟州谓之邈川,鄯州谓之青唐,与河南本为三国,其地滨河,多沃壤。”[23]邈川以独立国自称是阿里骨以后,唃厮啰、董毡时期均为青唐所辖。唃厮啰死后,青唐政权分裂,“厮啰地既分,董毡最强,独有河北之地”[24]。“河北之地”就包括湟、鄯、廓三州,也就是青唐国之地。青唐国辖境广远,部族甚众,宋崇宁三年(1104),宋收复三州时,湟州归顺户口约十余万计,鄯州归顺户三十余万,廓州归顺户二十余万,开拓疆境幅员三千余里,“共招降到首领二千七百余人,户口七十余万”[25],足见这一地区吐蕃部族繁盛。
(一)湟州吐蕃
邈川系古湟中之地,宋元符二年(1099)收复,建为湟州,宣和六年(1111)改为乐州。东北控夏国右厢、甘、凉一带,西接青唐(今青海西宁),部族繁盛,形势险要。
亚然家族又作“雅仁结族”,是湟州吐蕃大族,《九朝编年备要》卷9载:“授唃厮啰、温逋奇官,邈川亚然家二部首领也。”唃厮啰与李立遵不和,曾徙居邈川,宋廷授其为保顺军节度使,仍兼邈川大首领,其实温逋奇是亚然家族最早的首领。至温讷支郢成四时,仍为河湟地区大族,“住河州之北,所管二十八部族,有兵约六万四千人,西接董毡,南距黄河勺家族,东界拶家族,北邻夏国”[26]。还有齐暖、多罗巴、聂农、浪家、禄厮结、乞平、尹家、潘罗溪、漆令、六心、朴心、归丁、丹波秃令结、结药特、郎阿章、缅什罗蒙、杓鲁新等族均在这里居住与活动。
(二)鄯州吐蕃
鄯州,故青唐城,宋元符二年(1099)陇拶降,建为鄯州,仍为陇右节度,元符三年放弃,宋崇宁三年(1104)收复,建陇右都护府,改为西宁州。
宗哥族是北宋中期河湟地区影响最大的一个部落,初隶属于凉州六谷吐蕃联盟,以其居地在宗哥河(湟水)一带而得名。李立遵为首领时,势力发展迅速,号称“劲兵数万”,全盛时,“聚众数十万”。后因李立遵与唃厮啰不和,李立遵势力衰弱,宗哥族也随之衰微。唃厮啰族亦作“嘉勒斯赍族”,是以唃厮啰命名的吐蕃大族。唃厮啰系吐蕃赞普苗裔,后从西域移至移公城,又被李立遵略取至河州。与李立遵分裂后,徙居邈川,后又徙居青唐,建立青唐吐蕃政权。还有洗纳、心牟、陇逋、容鲁、钦厮鸡、习令波、青归、山南、阿装、吹厮波等部族均在这里居住与活动。
(三)廓州吐蕃
廓州唐末陷入吐蕃,宋元符二年(1099),以廓州为宁塞城,弃后收复,仍为廓州。
青丹谷部系吐蕃大族,居于廓州境内青丹谷,曾恃险最为强硬。宋崇宁四年(1105),王厚率军入廓州,青丹谷首领阿丹、阿撒四等率众归顺。还有邈龙、拘掠、洛施军令结、溪丁朴令骨、鲁遵等部族在这里居住与活动。
五、西凉府吐蕃部族
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军队东调,无暇西顾,河西防务空虚,吐蕃乘虚而入,大量进入这一地区,唐代的河西地区成为吐蕃的重要迁徙地,吐蕃部族聚集。至五代时,仍有大量的吐蕃部落散布于河西地区,灵(今宁夏灵武)、凉(今甘肃武威)、甘(今甘肃张掖)、瓜(今甘肃安西)、沙(今甘肃敦煌)五州均为吐蕃的重要居地。文献中可见的只有西凉府吐蕃。
折逋族系凉州大族,长期生活在凉州地区。据《宋史·吐蕃传》载,后汉乾祐初,权知西凉府孙超死后,“州人推其土人折逋嘉施权知留后”。入宋后,折逋葛支、折逋阿喻丹、折逋喻龙波(游龙波)等先后任首领。折平族亦系凉州吐蕃大族,淳化五年(994),大首领督延巴率族贡马千匹。其部族曾受李继迁侵扰,愿与宋朝“会兵灵州以备讨击”[27]。其首领有铸督延巴、握散、撒逋渴等。
六谷部为西凉府吐蕃大族,以居住在凉州城南六条河谷地区而得名。《长编》谓“六谷者,西北之远蕃也,羌夷之内,推为雄豪”[28]。六谷部分左、右厢,左厢副使为折逋游龙钵,右厢副使为崔悉波,六谷都首领、大首领为潘罗支、厮铎督兄弟二人。还有宗家、当尊、阎藏、潘毒石鸡、觅诺、的流、样丹、督六、咩逋、卑宁、没暇拽于、阳妃谷、吴福圣腊、马家、周家、赵家、日姜等族均居住、活动在这里。
分布在这五大区域的吐蕃部族名称各异,或以地名族,或以人名部,或以姓为部族名,他们大多以分布地域为固定的活动地区,也有少数部族迁徙不定,居地有变。这些种类繁多的部族及其广泛的分布地域,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北吐蕃群体,也为宋朝的历史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