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社会适应的预习期

三、社会适应的预习期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大学阶段是培养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是适应社会的基本手段。

三、社会适应的预习期

大学阶段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作最后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关系到一个人职业的选择,影响到人生发展的道路,因此,它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预习期。

第一,大学阶段是学习、掌握从事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阶段,是适应社会的基础。同学们是专科生,所学的专业和社会特定的工作岗位联系十分密切,大家毕业后是各行各业生产第一线的专门人才,比如:企业直接负责工艺流程的技术人员;医药卫生人员;某些高新技术部门的操作人员等等。面对将来具有实用性、技能性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又都是深入基层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校学习专门化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顶班上岗、称职能干,社会对同学们的期望就会实现。

第二,大学阶段是完成社会角色转变,培养职业角色所应有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的阶段,这是适应社会的关键。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精益求精地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这是对一个职业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做行政工作的,有政德要求;从事商务工作的,有商德要求;搞医务工作的,有医德要求;做教师的,有师德要求等等。道德规范要求同学们在大学阶段,要严格要求自己,躬行实践,养成习惯,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地适应社会需要,为做好工作打好基础。

第三,大学阶段是培养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是适应社会的基本手段。当今社会的任何一种职业,都是社会化的劳动职业,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都需要与人接触,与人合作,工作中各有分工,岗位上各有所长,总是以个人老大自居,事事占先是行不通的,理解、原谅、包容、合作是同学们正确的处事态度,在大学阶段应从日常小事做起,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主动交往,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

第四,大学阶段是磨炼吃苦耐劳意志的阶段,这是适应社会的主修课。作为高职高专生,大都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条件较艰苦,这是对大学生意志力的考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基层做起,在艰苦的条件下有意识地磨炼意志,培育吃苦精神,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劳动来获取最直接、最生动、最实际的工作本领和经验。也许今天我们还仅仅在原来的起点上做重复性劳动,殊不知这恰恰是为明天的成功、进步、发展做充分的积累,也恰恰是生活对大家生命极限的考验,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都在向我们表明,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吃苦耐劳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的法宝。

第五,大学阶段是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阶段,这是适应社会的前提。大学生的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更是一种神圣责任的象征。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意味着社会角色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将是大学学习的全部内容。为此,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社会的期望,也是大学生的神圣责任。再说,大学生所承担的是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应当做到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必须认识到: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为社会做什么。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描绘,因此,把握好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自强不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是大学生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