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社会公德的作用

一、社会公德的作用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公德也是我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三大着力点之一。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可能会瓦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真正搞好。

一、社会公德的作用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关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也是我国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三大着力点之一。

(二)社会公德的作用

1.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

社会风气是社会道德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上,人人自觉遵守公德,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忽视了社会公德建设,致使建国初期已经绝迹了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污染社会和人们的灵魂,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要改变这种状况,采取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能忽视道德的力量。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广泛地进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公德真正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对于实现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形成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良好的道德行为,不只是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准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对于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良好的道德行为源于一个人的精神培养、行为美德和思想素质,是一个人心灵美和行为美的统一,它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谈吐文雅,举止端庄,讲究仪表,气度大方,待人诚恳,志趣高尚。那种语言粗鲁、行为粗俗、态度不端、待人冷淡、情趣低下的行为是与社会公德不相容的。

3.有利于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的相互交往中,由于个人的思想水平、性格特点、文化素养、气质风度的差异和志趣的不同,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要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除了借助法律以外,社会公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公德不仅要求人们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而且要求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这样做,就可以直接避免和减少矛盾,有利于推动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进入公共生活场所,这个场所虽然不能改变他们原来的社会地位、职业,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要受到该场所性质的影响。例如,在图书馆看书的人的身份只能是“读者”,在这里就应该当“文明读者”。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我行我素,那么社会秩序就乱了套,人们生活就不能安宁,社会主义建设也无法进行。因此,为了保证整个社会始终处于良性运转,就必须有各种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法规等,社会公德也有禁止性的约束作用,它是实行社会控制的一种有效的基本的形式。

5.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可能会瓦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真正搞好。因而,我们青年学生要在不断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使自己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