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社会公德与人的素质体现

三、社会公德与人的素质体现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遵守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实践,在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社会公德为大学生提供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指导。其次,社会公德可以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可以说,提高社会公德修养是青年健康成长的要求。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首先体现在社会中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是否自觉遵守上。

三、社会公德与人的素质体现

(一)社会公德的特点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部分,具有道德的一般特性。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它又与其他道德具有不同的特点。

1.共同性

所谓共同性,是指全社会的所有成员,无论其民族、党派、年龄、职业和阶级属性如何,只要是在公共场所,或是在工作生活中与他人发生交往,就要受到社会公德的制约。比如,当你进入公园游览时,你的身份就是游客,你就必须遵守公园的公共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当你进入图书馆、阅览室时,你的身份就是读者,你就应当爱惜图书报刊,保持安静的环境,如此等等。不论你的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在这些公共场所都是平等的,都必须遵守这些公共生活准则。否则就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可以用国家权力、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正是由于社会公德反映了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因而它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为社会成员所遵循。

2.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社会公德是在人类数百年、数千年的社会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是人们长期流传、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切勿偷盗”的道德戒律,尽管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在偷盗动机尚未被消除的社会里,人们数千年来都将它作为社会公德中的一条重要规则,长期被保留下来。因而,稳定性是公共道德规范的一个突出特点。

3.简易性

所谓简易性,是指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而其内容和要求都是简单明了、易于践行的。例如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攀折花木、不损坏名胜古迹等等。这些规定没有什么深奥的大道理,也不需要作详细的论证和说明,人们一看便知,一听就懂,要求很明确、很具体。只要是一个具有起码道德观念的人,一般稍加注意就能做到。因此,遵守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实践,在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二)社会公德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1.遵守社会公德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

首先,社会公德对大学生正确处理校内校外人际关系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天都要与学校里的领导、老师、行政管理与服务人员及同学进行交往,在实习及社会实践中还要与各行各业的人员交往。社会公德为大学生提供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指导。遵守社会公德就能使同学之间亲密、友善、和谐、愉快,使班级成为团结友爱、共同前进的集体,使寝室成为温馨洁美的家,使社会实践、实习成为令人难忘的课堂,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与身心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可以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它能提高大学生的行为、选择能力。按照社会公德的要求去做,有利于大学生成为爱憎分明、谈吐文雅、举止礼貌、和谐于自然,有益于社会的好学生、好公民。

再次,它可以引导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道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门人才,要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只有积极实践社会公德,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水平,才能为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习任务,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提高社会公德修养是青年健康成长的要求。

2.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公德的水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和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也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首先体现在社会中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是否自觉遵守上。2002年12月4日,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内,一名大连籍女子在等候地铁时,被急于上车的人群挤下站台,当场被驶入站台的地铁列车轧死,这一人为造成的意外事故,引发我们对新时期公共道德的思考——在上海这样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的国际大都市里,人们应以怎样的文明素质与之对应?可见社会公德虽说是全体公民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的高低不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遵守的程度也不同,如果人人都按照“排队候车,先下后上”的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这样的悲剧是不会上演的。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接受较高教育的特殊群体,应该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模范。良好的公共道德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众多素质修养高的人长期努力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