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现代社会的人才标准是全面素质和谐发展,即多方面的素养和品质都得到精心的培养和充分锻炼的人才。全面素质包含生理的和心理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智力的和非智力的等多方面的品质特点。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素质既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统一体,各种素质不可偏废,而应和谐一致地综合提高。高校担负着培养现代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应在培养学生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第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大学生处于先进生产力的预备阶段,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虽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总揽全局、辨别真伪的能力,遇事容易感情化、情绪化。这就要求高校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青年学生早日走向成熟。在实践中应该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引导他们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倡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当代先进文化,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寻求先进文化和创业的结合点,使大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第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价值只有融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实现,大学生不仅要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而且要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用自身的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进而做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第四,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因此,切实做好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