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承与创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传承与创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4-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体系上对国学进行借鉴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开创性工作。

传承与创新:以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处 范媛媛 公共卫生学院 付晓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十七大”的这一号召,也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指针。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思想,如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敦厚信实、勤劳勇敢、先义后利、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国学精华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德育的精髓。我校历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植根于中原大地这片文化沃土是我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国学教育优势,从中原国学大讲堂开讲到“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打造了我校国学德育的良好氛围。2009年10月13日,在我校嵩阳书院开学典礼上,徐光春书记《“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作用》的演讲深入剖析了中原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意义,勉励郑大学子要做好国学的传承和创新。这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体系上对国学进行借鉴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开创性工作。我们相信,一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了国学精粹,并努力实现传承和创新的结合,将会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局面。下面,笔者就如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谈一点工作思路。

一、必须把弘扬国学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

国学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提倡学国学,是对人民群众关于重塑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呼唤的回应。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大学生渴望提高自己国学修养和水平的热情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源于大学生自身国学知识的贫乏,一方面也源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国学本身是民族自信心的显现。然而,对于国学的继承应该是一个扬弃和创新的过程,将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将国学教育与中国目前的教育相结合,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学教育的方向不偏,保证国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实效性。

二、以国学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国学经典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实现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是我校文化育人的体现。在我院的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参与系列活动;另一方面,要结合本专业特色,大力开展经典医学典籍阅读,通过阅读,更好地理解专业思想,领略中华传统医学魅力。

除了阅读经典活动要长期开展之外,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精品主题活动,是做好这一工作的有效方法。比如清明节开展“清明时节忆先烈”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中秋节开展“颂月·团圆”朗诵比赛;重阳节开展“敬老院爱心之旅”等活动,既使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努力构建高品位、多层次、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体系;打造健康、规范、高雅、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三、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国学教育,培育国情国学社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领导。所以,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国学德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团建设上,我们应该创新思路,改进社团形式。具体来说,由于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关注热情与研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样高涨,各种理论研习社团、国学研究社团逐渐兴起。因此,将理论研习社团与国学研究社团实现整合,成立国情国学社团是一个不错的改革方向。国情国学社团的成立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对国情和国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将国情学习与国学相结合,将社会主义理论与价值的学习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相结合,保证了国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对于国情国学社团的发展,要在组织团队上给予保证。2009年9月我校印发了《关于选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学校和郑州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学员的通知》,选拔部分学生干部和优秀人才进入理论培训学校学习。我们以此为契机,以接受培训的理论尖子和对国学有高度兴趣的优秀学生为核心,做好国情国学社团的组织团队建设,继而成立公共卫生学院国情国学研习社团,吸引一批对理论学习和国学有热情、品质优良的学生加入到社团来,为广大同学学习理论、研习国学创造条件。在全院打造关注理论学习、注重国学素养的良好氛围,将国情国学社团打造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助手。同时,依托院系网站开展国情国学社团的信息化建设是做好社团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将在我院网站上开辟国情国学社团专栏,开辟经典阅读专题和国情热点讨论园地,为学生拓展个人素质提供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学校建设的热情,培育学生的国学素养。我们相信,国情国学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极大地发挥大学生作为理论学习和弘扬国学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其自主创新能力和民族精神。

四、把国学经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实践育人,是指将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使其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知识涵养全面提高。在新形势下进行实践育人,应该调整思路,将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具体来说,我院在开展实践育人中提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科技创新上,鼓励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科学创新,我院申报的《以中国传统食品为基础的学生营养餐开发》的课题就是在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上的结合;另外,在社会实践上,我们开展民间医学资料采集整理项目,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发掘民间传统文化宝库,运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整理、研究,也正是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五、以国学指导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是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和重点。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一个“信”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千古佳话。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活动等渠道,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大力宣扬“诚信做人”的人生准则。积极营造“诚信为荣、无信为忧、失信为耻”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目前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之,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通过国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德育的回归。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握和运用好国学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当中,实现对国学的传承和创新,对做好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6-58.

[2]傅可.国学与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实践体系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146-148.

[3]闫莹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3):52-54.

[4]宋海.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J].大陆桥视野,2008(5).

[5]李征.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4).

[6]王颖: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