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事务的对话管理——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导向与追求
机械工程学院 杜社娟
在经济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刻影响下,当今时代已是一个对话的时代。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谈判、协商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对话是各民族文明发展的前提。同时,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对话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
可以说,协商与对话、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民主与平等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普遍价值追求。对话已经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作为高校管理系统中最基础一环的辅导员,要实现大学生管理与时俱进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核心精神和理念。
一、辅导员实施对话管理的哲学基础
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对话哲学已经成为当代哲学重要思潮之一。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被称为现代“对话”概念之父。布伯指出,与世界具有二重性相对应,人生亦具有二重性,即“我—你”人生与“我—它”人生。在“它”世界中,人把周围的人和物都当做与自己相分离、相对立的客体,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主要是为了利用它们为自己谋利益。而“你”世界是“我们与之相遇的世界”,在“我—你”关系中,不存在相互利用的物质关系,而是彼此的精神相遇,“你”不是为了满足我的任何需要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如所谓的“爱的需要”)而与其建立“关系”;“我”通过“你”而存在,在与你的相遇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我—你”关系是我与你之间直接地、交互地、活生生的精神上的相遇关系。布伯把这种“我—你”关系和敞开心怀称之为“对话”。
二、辅导员对话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从对话管理的哲学基础中可以看出,对话理论包含“我—你”关系理念、民主平等理念、和谐理念等。这些理念运用于辅导员的学生管理之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话管理与大学生事务管理这一具体范畴相结合,构成了大学生管理的新范式。这一新范式主要体现在其全新的管理理念上。任何范式的变革都是从理念变革开始的。因此,辅导员实施对话管理首先是辅导员在具体的事务管理中所秉持理念的创新。其内涵如下:
(1)辅导员和大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和尊严的个体。相互之间都应把对方当做具有独立人格、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而接受与尊重,而不是视对方为普通的“管理对象”或视之为至高无上、不可企及的权威,这样双方为对话搭建了平台。
(2)在对话管理中,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我—你”式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辅导员和大学生都不是作为依附性和被动性的对象,而是作为与“我”围绕共同话题充分交流意见的“你”。双方共同参与、真诚合作、相互分享。在这种关系中,辅导员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3)“对话”是一个理解和沟通的过程,是辅导员和学生间在共同探讨管理活动中进行,是辅导员和学生主体间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对话以理解为基础,没有理解也就没有对话。
三、辅导员实施对话管理的意义
辅导员在管理学生过程中秉持对话管理的价值理念,是培养当代社会具有独立思考、民主精神的新公民的途径之一,有利于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情境的铺设。
1.实施对话管理有利于大学生完满品格的养成
对话管理是锤炼学生品格的重要途径。对话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在对话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认知,还可以学会生存、学会处事。对话是一种转向、一种他向思维。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人共事;学会关爱他人,换位思考,养成责任意识和合作互助精神。对话是一种心与心的相遇、情与情的碰撞,在这种对话精神的长期浸润下,学生会养成一种诚信的品格,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时,对话既是一种他性的激活,也是一种我性的坚守,它要求自主思考、自主创建,使学生摒弃一切依赖思想,养成独立自主的品格。随着对话管理的发展,学生的完满品格将会得到不断提升。
2.对话管理与我国所提倡的民族创新不谋而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传统的主客体管理模式,把大学生当成客体,单向向大学生实施权威,发号施令,忽视大学生的鲜活个性,抹杀大学生的主体差异,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何而来?
大学生对话管理是一种包容异质的管理,它能够容纳来自各方的不同的声音,主张不同的思想、观点以及知识与信息的互补、交流与激荡,达到知识和思想的共享与创生,从而形成一个对话共同体。这是一个拥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的对话场域,是一个更富有创造性的集合体。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主体走到一起共同学习与工作,就某些共同关心的主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和看法时,常常能够克服单个主体因生活领域的局限所带来的认识的封闭性与狭隘性,常常能够突破个体认识上的自我中心性与独断性,开拓思想认识的新视野。每个人都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大家用一种自由平等的方式,通过对话的双向交流,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自由的思想场域。这是一个知识创新、思想创新的发源地,也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乃至创新品格形成的策源地。
四、辅导员实施对话管理的策略
1.搁置己见,用心倾听
戴维·伯姆在其《论对话》的著作中指出,人们由于其生活经历的不同,总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意见或观念,而这种看法、意见或观念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假定(As-sumption)。因此,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假定,不同的思维假定会有不同的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一方面这是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但同时也为冲突埋下了种子。每个人当别人否定其潜在于意识深处的思维假定时,会本能地反抗。因此,在对话过程中,首先要搁置这种思维假定,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
辅导员和大学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下成长,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挑战权威,但正如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所述,任何现象都是可以被解释的。当学生学业失败时、网络依赖时、感情受挫时,辅导员首先应搁置己见,放下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架子,了解学生的心理路程,包括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家庭亲子关系等,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尊重差异,提倡共享性思维
世界是多样性的存在,多样性产生差异,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差异是对话的基础,差异产生对话。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看待事物的方式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管理绝非消除差异,而是在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的充分发展。对话管理正视大学生的这种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尊重其独特个性,走出自我,分享彼此,不拒绝和排斥学生的差异性想法,共同融入团体意义之中,使得这种共享精神与理念渗入每个学生意识里,成为他们处理各种事务与关系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3.加大学生班级事务管理的参与度,实行信息公开
参与即是对话。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同时这种参与精神的培养也是在实践中实现并完成的。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吸纳学生广泛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被动的管理客体变为主动的管理主体。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整体观、班级责任感、使命感。
同时,要实行班级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也是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基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管理不公的重要原因。同时,辅导员的管理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具体的奖学金、助学金、评优评先等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事务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这种价值理念会通过辅导员具体的管理行为传递给学生。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体制中最基础的一环,代表着国家意志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管理和交流。应该说,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效能息息相关。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如民主、平等、沟通、对话、尊重等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价值理念,以此为价值导向渗透在管理的各环节中,通过“对话”有效地管理学生,并将之传递给学生,实现“管理育人”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3-65.
[3]戴维·伯姆.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23.
[4]黄威.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19-25.
[5]安世遨.论大学生对话管理方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8):78-80.
[6]安世遨.对话:当代大学生管理新理念[J].辽宁教育研究,2008(6):112-113.
[7]吴景松,李春玲.论对话哲学视阈中的教育管理观[J].辽宁教育研究,2007(7):29-30.
[8]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