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外游泳危险多
水域宽阔、水质清洁、泳者较少的江河湖海给我们提供了比游泳馆优越得多的游泳环境,且在大多数自然水域游泳都是免费的,因此,它们成为许多青少年游泳爱好者的首选。但是,自然水域中潜藏着许多“隐形杀手”,例如水深浅不一,水中杂草甚多,水流、水温变化大,等等。并且自然水域无专业救生员,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救护措施,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据统计,发生在自然水域里的溺水事故是正规游泳场的4倍。在缺少安全设施和救护措施的情况下,切忌到自然水域里去游泳。
案例一 郊外踏青,溺水深潭
2006年4月的一天,湖北某高校的大二学生魏某等八人,相约到市郊春游。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一条小溪中游泳。八个人中只有张某会游泳,其他的同学便在浅水区戏水玩耍。4月的溪水,水温还很低,张某只游了几分钟便发生腿部抽筋,立即回到岸边休息。此时,魏某在水中慢慢摸索前进,水已超过了他的胸部。有同学提醒他注意安全,不要到深水中去。也许是好奇心的驱使,也许是想逞能,魏某不以为然,继续缓慢前行。过了一会儿,大家突然听到一声“救命”的惊呼声,回头一看,只见魏某掉进了深潭,在水中不停地挣扎,张某和部分同学迅速去救。在施救过程中,张某再次发生腿部抽筋,自己也险些发生意外。由于水太深,其他同学又不会游泳,营救未能成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魏某沉入水底。半小时后,魏某被闻讯赶来的村民从水中救出时,年轻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
(根据湖北某高校保卫处提供的资料整理)
案例二 江中戏水丢性命
2007年7月的一天,湖北荆州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雷某,返校办理毕业手续并领毕业证。下午6点多钟,雷某和另外两位同学信步走到长江边。三位同学觉得天热,便脱掉外衣,到江水里嬉戏。7月的长江水流湍急,不仅浪大,漩涡也多。雷某站在斜坡的边沿,一不留神,滑入江中。另外一位同学迅速跃入江中施救,无奈江水太急,且雷某不会游泳,那位同学无法将雷某救上岸,眼睁睁地看着雷某被汹涌的江水吞噬,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根据湖北荆州某高校保卫处提供的资料整理)
点 评
同学们相约郊外踏青、出游,本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不料突生意外,令人扼腕哀叹。案例一中,魏某明知自己不会游泳,又不听同学的劝阻,安全意识淡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教训十分深刻。案例二中,雷某不熟悉长江汛期水情和水下情况,不幸溺亡,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同学们游泳一定要到正规的游泳场和熟悉的水域,才能有安全保障。在不知情的水域,地理环境复杂,水深浅不一,且水温较低,水坑、暗礁、暗流、杂草等都有可能成为夺命杀手。在游玩过程中,同学之间要相互提醒,互相照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对危险的行为要坚决劝阻和制止。
提示
1.不要到野外游泳。如果集体组织,应到正规的游泳场所。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请专业救生员负责安全保护。
2.对游泳场所的环境事先要了解清楚。如该水域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潮汐等。不可在设有“禁止游泳”、“水下危险”等标志区域内游泳。
3.对自己的水性和身体健康状况要心中有数。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游泳,泳技或体质较差者不要离岸太远,更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4.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下水前先活动身体,最好带上救生圈等救生设备。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5.太饿、太饱、太疲劳或生病的情况下不要下水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链 接
水中遇险的自救方法:
1.遇到意外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应当边呼唤他人相助,边设法自救。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等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游在水面上,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2.会游泳者,不慎呛水时应保持冷静,在水面上闭气静卧一会儿,再把头抬出水面调整呼吸,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心慌意乱,就有可能接连发生呛水,引起喉头痉挛,造成溺水而危及生命。
3.当发生手脚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4.如不慎被卷进漩涡,应立即平卧在水面上以加大漂浮面积,迅速冲出漩涡,或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等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若游泳遇到水草,应用仰游的姿势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跳,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游从原路游回。
5.不熟悉水性的人落水,除呼救外,应先镇静,取仰卧位,把水面当做柔软的“水垫床”,仰面向天不要低头,保持头部向后才能使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呼气要浅而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可使身体平卧浮于水面,以便他人施救。如果将手臂上举和胡乱扑动,则会呛水和加速下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