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的基础

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的基础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员组织广大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和文化工作者搞好该项工作,需要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调查、研究、保护和创新诸方面的工作基础。
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的基础_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论文卷

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的基础

邱正保

摘 要:对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已经引起了中共陇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动员组织广大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和文化工作者搞好该项工作,需要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调查、研究、保护和创新诸方面的工作基础。

关键词:陇南白马人 民俗文化 保护研究基础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已经引起中共陇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有不少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令人欣喜。当前,要因势利导,扎实工作,努力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调查、研究、保护、创新的基础。

一、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调查的基础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即有关陇南白马人民间风俗的文化,是指陇南白马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享用并沿袭下来、由陇南白马民众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陇南白马人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是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群体文化的基因。[1]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涉及陇南白马人的生活、生产、社交、信仰各个领域,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还包括传统形式的联络和信息。[2]全面真实系统地调查掌握这些资料,是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最基础的工作。

陇南市是白马人历史上生活的主要地区,白马人的民俗在西和、武都、文县等地留有大量的痕迹,在文县铁楼乡的13个村寨和石鸡坝乡的薛堡寨还比较完整地传承着他们独具魅力、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活动。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实地调查掌握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资料,要把重点放在文县铁楼乡的13个村寨和石鸡坝乡的薛堡寨村。同时,也要重视文县其他乡镇及西和、武都等地资料的调查搜集工作。

对重点地区村寨的调查,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要深入开展重点民俗事象的调查。每个村寨要广泛搜集线索,逐项开展调查。从方法上讲,一般来说,先采访年龄大、身体不好的重点人,然后再采访其他人;先作文字记录,然后再录像、照相、录音;先调查搜集音乐舞蹈、神话故事传说类资料,然后再调查手工制作技艺、语言以及其他类别资料;先由采访人周详如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然后在专家指导下再挖掘整理。要认真搜集阅读利用已经调查到的资料,对较粗略、不完整、不符合原貌的,要深挖刨根究底,使其详细、完整、符合原貌。尽可能搜集实物资料,忠实地用文字、照相、录像、录音等手段,记录口头流传的资料、民俗活动资料、民俗行为资料和不可移动的实物资料,力争不漏一项重点内容。

其次,要深入开展对传承人的调查。我们要在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资料调查中,把各个门类的杰出传承人作为一个重点和专项进行科学、深入的调查,在掌握情况和资料的前提下协助文化部门进行传承人的认定和登记。对传承人的调查,要事先选好对象,然后进行采访,对本人、同行、亲戚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要记录和提供他们的代表作,甚至还要做口述史,要把他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原原本本地用文字和绘图记录下来。调查内容,包括传承人的最基本的资料,如姓名、艺名、性别、地址、职业、信仰、受教育情况等,以及他所传承的项目、技艺与当地地方文化、民族记忆的关系。他这个项目在村寨、在社区群体和行业中的地位,他的授业师傅、他的亲戚、他传习的方式、他有没有拜师、有没有仪式、行内有什么规则、有什么样的禁忌、有没有祖师、有没有行会。对他所掌握的特殊技艺,要像考古工作者描述考古发掘的文物那样做出非常准确而又简明扼要的记录和表述。在对传承人进行调查时,要弄清楚其传承谱系、传承路线(传承链)、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传承人对所传承的项目的创新和发展。对传承人的调查,还要记录(或描述)、搜集他的作品。只有在把传承谱系和传承线路弄清楚,把传承人的专业技能与创新点弄清楚,把他的作品记录下来,这样的数据资料才有可靠度,也才有价值。[3]

第三,要深入开展对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整体调查。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的人在研究的地区生活较长的时间,与其研究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亲自观察他们的习俗,用参与观察和亲身体验来获取充分、翔实的资料,以同情之态度(陈寅恪语)深入那种文化氛围,在体验中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文化特征、意义和价值。[4]

对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资料的实地调查要有紧迫感。2009年基本完成音乐舞蹈类资料调查搜集任务,2010年基本完成手工制作技艺、神话故事传说、语言等资料调查搜集任务,2011年完成其余资料调查搜集任务。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起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资料数据库。

二、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学术研究的基础

研究陇南白马人的民间风俗习惯,是一项学术研究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对陇南白马人历史和现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研究,探求其本质结构,特点和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文化陇南建设服务。其内容包括对陇南白马人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和阐释,对陇南白马人民俗史的研究和叙述,以及对陇南白马人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等。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的关键在于学术人才的培养、锻炼和成长。没有合格的人才队伍,没有献身于学术的人才梯队,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学术事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学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术的熏陶,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学术的实践,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炼,需要在践行之中发现不足和提升水平。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大多数是在各个领域里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但是,研究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练习扎实的基本功,并积极投身到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去,努力使自己成为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的骨干。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学术研究,是一个探索过程。研究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一方面要有田野工作观念和体验式研究意识,从陇南白马人日常生活中搜集不间断地延续、传承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有文献意识,要关注文化典籍和文本,必须广泛地阅读、搜集第一手文献资料。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还必须懂得考证功夫,去伪存真,否则就不可能获得第一手可靠材料。从搜集资料到资料考据,属于资料学范畴,可以编纂为资料集;同时,要对这些“可用之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写出严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是一个宝库,牵扯领域极其广阔,需要多学科地挖掘和研究。研究者必须有多学科的知识建构,有广泛的涉猎。对于初涉这项研究的人来说,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特长、爱好和所处的条件,在了解整个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体系的基础上,经过慎重考虑,确定一个明确适宜自己的研究领域。然后,要认真阅读这个领域的文献资料,找到一个经过努力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题目。如果找的这个问题是新的,又有一定的意义,那就为学术研究开了好头。接下来,就要围绕问题通过读书、观察,广泛收集和充分占有资料,对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经过对比、类比、推理后,提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继续推敲,使之成为推不倒的结论。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需要合作。对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民俗文化现象本身,还必须从描述表象,向民俗现象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影响民俗文化发展、传承的政治、经济、民族、意识形态、自然环境延伸。只有不断整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才能把民俗文化现象科学的描述、记录下来。开展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是民俗研究较好的一条出路。只要研究者相知相近、兴趣相同,就可以某一课题、某一著作甚至某一论文,自愿组合,共同研究。特别是一些专家应与陇南白马人中的有志者有机地组合起来,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领域,诸如音乐、舞蹈、语言、服饰等,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深入进行挖掘探讨,把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的成果推上学术平台。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学术研究,最后要落脚到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上。学术论文,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凭借,又是真实全面系统记载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的工具。学术论文撰写,要按照有关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前置部分:题名,署名,中文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最后是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5]学术论文的观点要反复概括提炼,做到观点正确、有新意、深刻、集中和鲜明;标题要反复推敲,做到具体生动、题文相符、简洁凝练、有学术色彩;论据要反复精选,做到论据真实准确、全面充分、与论点有内在联系;论证要反复斟酌,做到归纳论证严密、演绎论证透彻、事实论证有力、对比论证鲜明;修改要反复切磋,做到观点新颖正确、资料典型充实、结构完整紧密、文字洗练规范。论文写成后,要积极投稿,争取发表。如果退稿,不能灰心,要认真修改完善,直至采用。一个课题完成后,要选新的课题,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长期艰辛的劳动,把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学术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三、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的基础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是一种“活世态”代代相传的生活样式,展现的是陇南白马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保护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就是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的创造力。民众是民俗文化的创造者,是民俗文化的主人。如果陇南白马民众不珍视、不爱惜、不保护、不传承自己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必然会中断和消亡。在保护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资源中,要设法使陇南白马民众成为主人,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坚持生活相立场,用科学完整的文化生活场空间理念作指导,采取动态的生活化开放式的保护方式,让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在当地传统生活文化根基上原真性或原生性地沿袭传承。[6]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保留陇南白马文化元素。“5·12”大地震给陇南白马人村寨和民居造成了重大损失,使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当前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难得机遇。在灾后重建中,一定要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和自觉性,无论是村寨公共建筑,还是村民个人住房,都要建成既安全、经济、适用,又充分体现陇南白马人建筑文化特色的式样。如果抓不住这次机遇,就会给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造成巨大损失,就是历史的罪人。

第二,要再申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要在深入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出一批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其传承人,建议并支持文化部门将代表作申报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有代表性的艺人申报认定为国家、省、市级传承人,争取将陇南白马河流域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7]

第三,支持陇南白马人传承自己的民俗。要积极组织和大力支持陇南白马村寨开展群众性的各种传统民俗演唱活动和各种传统工艺制作活动,倡导家长对子女进行系统的传统民俗文化养成教育;要督促支持传承人带徒传艺,培养下一代传承人,指导当地民俗活动。要在陇南白马人各小学对陇南白马人学生教习陇南白马人歌舞、陇南白马人礼仪。

第四,每年正月按照传统习惯在铁楼乡举办一次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艺术节。艺术节要一年一个主题。主要由陇南白马人参加,展示各种民俗艺术,进行竞赛评奖活动,对优秀者予以奖励,以提高表演水平。通过艺术节,发现培养人才,增强陇南白马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白马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五,保护陇南白马人物质文化。对陇南白马河流域的古树木、古桥梁、古墓葬、古寺庙、古建筑、碑刻、水磨坊等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档案,挂牌保护;对地震造成损害的,进行修复。对陇南白马人的民俗文物要广泛搜集,筹建民俗文化展示馆。

第六,保护陇南白马人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严格禁止陇南白马河流域乱砍滥伐、开荒种地,扩大退耕还林面积,实行牲畜圈养,提倡烧煤、烧液化气,支持建沼气池、使用太阳灶,大量营造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尽力保护和恢复陇南白马村寨的生态环境。

四、夯实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创新的基础

民俗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其中许多内涵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不同时代的民俗是历史传承与时代背景结合的产物。要使民俗文化不中断、不消亡,需要在传承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目前,亟待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倡导陇南白马人的即兴创造。要大力支持陇南白马人在传承民俗文化过程中不断即兴创造,创作出一批既传承着传统文化精神,又包含时代语汇和观念,并能够打动人的有情、有义、有趣的“原生态”歌词。将其充实到演唱活动中去,以丰富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内容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体现时代气息。

第二,创作具有陇南白马人音乐元素的歌曲。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铁楼和石鸡坝白马人村寨进行采风,提炼陇南白马人独特的音乐元素,创作出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音乐那样让人一听就能辨别出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让陇南白马人音乐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第三,培养陇南白马人歌手。陇南白马人能歌善舞,禀赋优秀者不少。音乐工作者要深入陇南白马村寨,从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原生态演唱辅导,编排具有陇南白马人独特风格的音乐舞蹈节目。要推出一批陇南白马人歌手,参加全国、全省性比赛,争取好的名次,达到宣传文化陇南的目的。

第四,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扬弃。组织力量挖掘陇南白马人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精华,剔除浸入的杂质,规范陇南白马人的称谓和服饰、语言、民俗演唱活动,使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特色更加鲜明。

第五,创作反映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的文学作品。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要各显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挖掘整理、科学研究、有效保护、创新发展白马民俗文化而出力。要创造条件,支持会员去陇南白马人村寨深入生活,利用小说、电视剧、戏曲、诗歌、散文、论文、绘画、书法、摄影、电视节目等各种形式,真实地反映陇南白马人的生活,宣传他们的民俗文化。

通过上述工作,为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鸿苓.中华民俗览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Proclamation of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A].马成俊.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丛书[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

[4][6]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术创新[J].河北学刊,200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S]

[7]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N].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3)

(作者简介:邱正保,男,汉族,甘肃省两当县人,政协陇南市委员会主席,陇南市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