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陇南白马人的服饰
唐 虹
摘 要:在四川省阿坝州、平武县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自治乡,分别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白马人就是藏族人,他们认为白马人讲的语言是安多藏语,只是个别词语发音有方言区别,从族源讲,他们就是藏族。当然,对于这些,我们暂且不去谈它了,这里我只是想谈一谈他们的服饰问题。
关键词:陇南 白马人 服饰
地域的不同,人的服饰也会有所不同,白马人的服饰也一样,比如居住在四川平武、阿坝地方的白马人和居住在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在服饰方面就略有不同。本文只着重谈一谈目前居住在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人的服饰。
一、寓意深厚的帽子
白马人的服饰十分独特。男女都喜欢戴一顶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这种毡帽呈盘形、圆顶、边为荷叶边形状。白马人自己称这种毡帽为“沙嘎”帽。在这种白色毡帽上还有一些其他装饰物。比如缠绕在上面的红、蓝、黄、紫等色线,垂飘在帽檐之外,有的在帽顶前端还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但是在每顶“沙嘎”帽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插在帽顶侧的白色雄鸡的尾羽。
为什么每顶“沙嘎”帽上都必须要插上一支或几支白色雄鸡的尾羽?据白马人自己讲述,这来自于一个美好的古老传说:在很早以前,白马人的王带领军队与入侵者发生了战争,这场战争进行得很激烈,白马人虽然英勇,但终于还是寡不敌众,白马人全军覆没,最后就剩下王一个人逃了出来。这位王跑啊跑,最后又饿又累,就晕倒在一座山脚下。眼看追他的敌人是越来越近了,王还没有醒过来。正在这危急关头,山顶上有一只大白公鸡打起鸣来,鸣声惊醒了王,使他得以脱险,也使得白马人得以延续至今。为了纪念大白公鸡对白马人所做的贡献,后来的白马人无论男女都要在帽子上插上白公鸡的尾羽,以示大白公鸡在白马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是男性插一根白羽毛,女性是两根或三根,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
制作这种白色毡帽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目前,会制作这种毡帽的人已经不多了。
白马人男女头上所戴的“沙嘎”帽
由于陇南白马人一般居住在高寒山寨里,早晚温差比较大。当地年龄大一些的人还喜欢戴一种类似于瓜皮帽的黑色小毡帽,然后再戴上一圈由绒线串起来的用鱼骨制成的圆形装饰品,年龄大的妇女还要在黑色小毡帽的外面裹上一种黑色的帕子,这种戴法,最初的目的是起保暖作用。现在则成为一种标志性的东西了。
老年白马妇女的头饰
二、多彩的衣装,美丽的花腰带
1.白马人的男装
一般人都以为白马人男子的服装就是藏服,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虽然白马人男子服装也和普通的藏服一样是对开斜襟,没有纽扣,穿时腰间用腰带束起来。但还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白马人的男装在领子和袖口及衣襟的下摆上是不镶毛皮边的,而是在衣领、袖口、衣襟及下摆镶上一些多色条纹(早期以麻布、毪子制成,现在则多采用市面上流行的一些材质)。我想,这大概与白马人很早就进行农耕生产有关。白马山寨男性的夏装多为白色,传统衣料为麻质,冬装为深色,材质为毡毛料,现在白马男子也喜欢选择用灯芯绒作男装。但是总体上来说,年轻人的着装要比老年人鲜艳一些。
传统的白马男装领饰
藏化了的白马男装领饰
关于白马男性的服装款式,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多是一种长及膝盖的斜开襟长衫。但是我在草河坝见到了一件古老的用纯手工制作的男装,这件男装长及膝盖以下,面料为白色的纯羊毛织成,由于年代久远,现在面料呈青灰白色。这件男装系用纯手工制成,衣服里面的领子一直到与左上襟接茬处用蓝色布料镶边作装饰,从左下襟一直到下摆一周都用枣红色的布料镶边作装饰。
在草河坝见到的古老的用纯手制作的白马人男装
另外,文县文化局的纪检组长高君同志告诉我,他前几年曾在一户人家中,见到了一件男装,这件男装比我们现在一般所见到的白马人平常穿的衣服略短,为对襟开,下摆有点像女式的裙装,比现在见到的男装摆要大一些。由于一时找不到那件服装,高君同志就当场为我画出他所见过的那件男装的样式图。后来,我向强曲的白马人余林吉求证,余林吉说有那一种款式的男装,是一种上山劳动或到田里耕作时的服装。
文县文化局纪检组长高君同志所亲见的一款男装样图
白马男子在着装时,如果天气不是特别冷,一般都喜欢将左侧的衣襟边略向外翻,将镶嵌在里面的装饰边露出来。
传统的白马人男装
但是现在令人感到忧虑的是白马人的男装正日趋藏化。我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白马文化只是一种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文化,关于他们的服装文化也只是口口相传和言传身教,一旦会制作这种服装的老人们去世之后,年青一代又没有学会制作这种服装的技艺,就会向其他相近的服装样式学习,而和白马人服装相近的样式莫过于藏服,结果就使得目前在白马人男性里面出现了白马传统着装和藏服共存的局面。而且在着装方式上也出现了藏化方式。传统的白马男性着装时是两只胳膊都套在衣袖里面的,但是现在那些穿藏化服装的男性,也像藏族男性一样有时只套一只衣袖或干脆将上半身脱掉挽在腰间。
具有藏化倾向的白马男性服饰和着装方式
2.白马人的女装
白马人的女装相对男装来说色彩就华美得多了。在新中国成立前,白马人女性的服饰大约分三种。第一种叫“也哩”,为高贵的富人才拥有的一种服饰;第二种叫“钵哩”,为节日的盛装;第三种就是一般人的家常装,这种衣服直接就叫“布衫子”。当然这种分法只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一种分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目前所能见到的一些女装。
年青白马女性的着装
白马人的女装上半部式样与男装相同,但是下半部为一种百褶裙的样子,上下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就像一种开襟的连衣裙。在衣袖、衣领、衣襟边上及百褶裙下摆处都镶有华丽的边饰。但是这些衣服都和男装一样是没有纽扣的,所以穿着时腰间也要用腰带束起来。聪明的白马妇女就在腰带上大做文章。她们选用能保暖的羊毛织成腰带,并在它上面织出美丽的花纹,成为一种独特的花腰带。这样一来,这种美丽的花腰带不仅起到固定衣服、保暖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白马妇女花腰带上的纹样
白马妇女腰带上的花纹样式主要为几何菱形、三角形以及四方连续花纹等,以面造型为主,黑为底,花纹白色居多,也间有一些红色、深紫色和绿色等纹样排列。之所以多采用这些花纹,我想,这主要为了编织的方便。这种羊毛腰带宽大,系于胸线以下至小腹部。当然,制作一条这样的花腰带也是很麻烦的,需要花很多的工夫。
白马妇女的服饰中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饰品,那就是一条象征“腰缠万贯”的“金腰带”,这种“金腰带”为白马人妇女所独有,是由大量大小相同的铜钱用麻线穿串而成,这种腰带系在腰间,绕腰重叠数圈。据说,这种“金腰带”象征着富有,家中女性腰间围的“金腰带”越长,就越能够显示出这户人家里富裕的状况。当然这是以前的一个说法和讲究,现在日常生活中,系这种“金腰带”的人是很少了。我想,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制作这种“金腰带”的铜钱(民间俗称“麻钱”)是越来越少了;第二个原因,就是这种所谓的“金腰带”用很多的铜钱制成,系在腰间其实也挺沉的,不利于日常活动。现在白马妇女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大系这种“金腰带”了,但在草河坝的曹斌家,我还是见到了这种“金腰带”,是他妻子家传下来的,用整整三百枚铜钱串成,由于年代久远,用来串铜钱的绳子中间有两处由于磨损而断裂,后又被重新结好。所以在这条金腰带上就有三个结结处。
草河坝的曹斌妻子家传下来的“金腰带”
在白马妇女的服装中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那就是系在腰间的围裙。由于白马妇女的外套其实是一种裙装,这样,如果有风什么的时候,就容易被揭起来,而且妇女们多数在家中是要干些家务什么的,所以她们就想到了在裙子的外面再系上一围裙,这样即遮掩住衣服的开衩,干起活来又不怕弄脏衣服了。因为在传统的白马人习惯中,妇女的这种裙装是不能洗的,据白马人自己说,这是因为在以前,他们的织染技术不是很先进,往往一件衣服一经用水洗后,上面的花纹等就会退色成“一抹糊子”的了,而且百褶裙上的“褶”被水洗后也就会展开,再弄好是很麻烦的。
白马人的老年妇女在平时是不大穿百褶裙的,这主要因为人年纪大了之后,行动就不如年青人那样利索了,穿百褶裙对依然还在坚持劳作的白马老年女性来说就有点不方便,所以她们在日常劳作时就常穿上俗称为“布衫子”的家常服。这种家常服下部和男装一样没有褶,但是又比男装长,两端开衩。然后系上花腰带和围裙,怕冷的还会在上面穿一件镶嵌有花边的马夹(坎肩)。
中老年白马女性的盛装
中老年白马女性的家常装
三、对白马人服饰文化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如果我仅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我看到白马人的服饰后首先会从艺术的角度去看这种服饰,看到它的花纹是菱形还是三角形,是四方连续纹样还是二方连续纹样,这种符号在艺术中又表达出一种什么意象。但在这里我只是纯粹以一个女性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白马人的服饰。在我看来,万事万物,在发生的起初,都有它自己的实用性,但是后来,随着事物的发展、历史的前进,就会逐渐地衍生出一种新的意义来。这是我对白马人服饰文化的一种总结。
但是,走进白马山寨,触摸白马人的生活,呼吸着山寨里的空气,所看到的却让我感到一丝的忧虑,这就是白马人生活的艰难和正在被异化的生活。单从他们的服饰来说,就出现了汉化和藏化两种趋势。比如我前面谈到的白马男性的服饰就出现了藏化的倾向。而白马人女性的日常着装则出现了汉化的倾向,特别是年青的白马女性,大多穿着从市场上购买来的汉服。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她们)。因为我走进白马山寨后才了解到,目前,即使在白马人中,会制作传统白马人服饰的人也不多了。当前,在整个铁楼乡,能够批量制作这种服饰的也只有两个人,而且还是从四川学回来的技艺。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现在白马人男装出现藏化的因素之一。
一个民族的民俗就是活着的化石,是一种非物质遗产,保护一个民族的民俗,使其能够源远流长,这是人类重大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一个人口非常少的族群来说,保护其民俗和将其发扬光大,其实也就是保护了这个族群的未来。我非常希望,我们不仅仅是研究白马人的民俗文化,还应该考虑怎样保护这种民俗文化,使这种民俗得以延续下去,并能够发扬光大。
我在白马山寨里了解到,由于制作艺人的缺乏,要想买一顶“沙嘎”帽需要一百元人民币,一身衣服的价钱则是三百到五百不等。这个价钱对于目前生活水平还不是特别富裕的白马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我有一个想法,这也是我发自内心的希望:那就是,白马人的这种服饰制作技艺,其实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不可以由当地政府部门出面,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进行一个保护性的开发。开办一个传承人培训班,将这种手艺传承下去,并且力争发扬光大,投向市场。这对于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增进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样做,不仅挽救了一个濒临绝境的民俗文化,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唐虹,女,汉族,1975年生,甘肃成县人,现任成县文化馆助理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