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保安文化的总体特征
一、复合层次型的保安族文化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特征,更具有复合层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二、保安族的基本文化类型
保安族文化主要受伊斯兰宗教精神信仰文化、生产文化中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手工业、商业等文化类型的塑造影响作用,也受到生活地周边其他民族各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伊斯兰教文化居于核心地位,生产文化为实践操作的务实地位,其他影响性文化则处于从属地位。
(一)伊斯兰教文化
伊斯兰教文化与保安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密切相连,它是保安族的传统强势文化,其他文化需要与其保持一致,甚至依附于它。伊斯兰文化是保安民族文化中影响作用深远、宽广的主流文化。保安族穆斯林的精神信仰理念、行为规范、道德伦理禁忌实质是伊斯兰教文化的民族表现形式,具体看,伊斯兰教文化始终贯穿于保安族人的生、老、病、死,衣、食、嫁娶、丧葬等方方面面,是一种穆斯林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
保安族的族源与形成,和来华的众“色目人”穆斯林有着密切联系,即便和其他民族发生融合,伊斯兰教文化也起到了纽带作用。
(二)生产文化
对保安族文化起到实践影响作用的经济生产文化主要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商贸文化。
1.农耕文化
保安先民自“屯戍”起,就开始了“亦兵亦农亦牧”,“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生活。大部分保安族在青海同仁地区时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迁居大河家后长时期也同样以农为本。只是农业生产区域和农作物品种、工具、技术的演变,没有改变农耕生产方式。长期的定居性农耕生活方式,使得保安族形成了注重实际、求稳定的特点。
2.游牧文化
保安族早期生活在青海同仁农牧区结合地带,与多个游牧民族的游牧部落为邻。他们相互仿效学习,满足物质需要,还为农业生产、商贩运输提供畜力资源,获得肥料燃料。故除了交换所得外,自然而然地直接从事游牧的畜牧生产,这在一些保安民族习俗中都有体现。如婚礼中的赛马仪式、甩抛尕等。保安腰刀就是适合游牧生活所需的。故保安族人具有勇敢、顽强、进取的牧业生活特点。
保安族家庭养殖是游牧的一种转型发展延续,成为农业生活的完善与补充。除了牛、马、骡、驴等耕畜的饲养外,皮毛肉用养殖常见为绵羊、山羊等,很少养兔子,还喜欢养狗、猫等,家禽中只养鸡但不养鸭、鹅。如今保安族中出现规模性的专业养殖户。
打猎、采集是保安族在农隙、牧中、商贸交易所需的,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生产生活物质补给的获取方式。保安族人不仅上小积石山打猎,还训猎鹰抓野兔、野鸡,采集可食、可用的植物、果实等。
3.商贸文化
从事商业,进行商贸经营活动是穆斯林的传统行业,是受嘉许的从业行为,具有特定的商业精神。保安族穆斯林概莫能外,具有善商传统,保安族商贸行为,从自产自销,长短途贩运,到商驮队贩,形成了善于经营、敢于冒险、灵活应变、处事果断、重信誉的特点。
(三)其他文化
除了聚居地民族文化与不同信仰文化的影响外,军事文化骑射备训,手工技术行业文化对保安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影响也较大。
保安族的聚居地和其他多民族生活地共聚共存,文化方面处于汉、回、藏、蒙等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带,也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当地民间宗教等宗教文化的互动空间,在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保安族的文化呈现复合文化的特点。[1]
以保安族民族体育项目为例,如赛马、射箭、马背打枪、抹旗等形式的运动项目实为军事行为的遗留转变,是骑射军事文化的训练与竞技,是保安族先民来华时的军兵职业技能技术的传承。
制刀技艺成为保安族特色民族行业,同样是伴随着军旅生活的军事、民族生活两用的工具装备制造行业,其中衍生形成了冶铁、制刀的行业文化。
从保安文化的形成发展及文化特色上可以看出保安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务实能干、坚毅顽强果敢、适应性强的民族。
三、主要特色观念
除宗教观念外,保安族特色鲜明的主要思想观念有二:一为朴实辩证的思想观念,二为特色道德伦理观念,在保安族文化、行为中得到展现。
(一)朴实辩证的思想观念
仅从保安族长期生产生活经验中积累概括的俗语、谚语可知,通过其经验、寓意、哲理、情趣为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诙谐,体现出保安族朴实辩证的思想观念。
从保安族俗谚的内容方面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宗教、婚姻以及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多方面。其形式简练,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喻事于理、押韵易记。例如,“花椒虽小,麻人哩”、“大石头哈弯着走,尕石头哈抬着走”、“打墙的板,上下里翻”、“枝梢上的花红,凭根下的水分”等,无不闪烁着保安族智慧的火花。
(二)特色伦理道德
保安族特色伦理道德观念可分为:对内的家庭和对外社会交往的“诚、善、和”伦理道德。
1.家庭伦理道德
主张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并反对近亲结婚,“多子多福”等思想观念贯穿在保安族婚姻和血亲家庭中。强调男女及时婚嫁,适时成家。可分为夫妻和其未婚子女共同生活、夫妻和已婚子女几代人“多世同堂”的家庭成员结构。保安族的多子成年家庭,多采取分出成家的长子与子媳,和幼子共同生活的习惯做法。但也有兄弟都成家后不分家的。还常见有待嫁女生活在哥嫂家中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前,保安族家庭内部,夫妻关系中妻子很大程度上受到丈夫的支配,如今这种夫权思想已经淡化,夫妻关系中妻子的家庭地位趋向平等,但在家庭事务中男女有别,各有身份与职分。
对待父母双亲,强调孝顺、服从和尊重,赡养和服侍被认为是天理,同时更注重生时的行孝。其他家庭成员间地位关系,则是长幼有序,长辈尊权,晚辈恭敬,讲究礼节,尊老爱幼。
所以,保安族的家庭组成及其伦理道德完全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有不少借鉴之处。
2.“诚、善、和”的道德伦理
待人以诚,是保安族人的立身之本。不论是对待家人与外人,以诚信为先,讲究信誉。夫妻间彼此忠诚,互敬互爱,说明情况,相互约定,以“讨要口唤”征得对方同意。
与人为善,是保安族人的护身之宝。保安族人强调“行善”,待人为善,扶助弱小、急困,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同时是非分明,扬善弃恶,待人从宽。
和为贵,是保安族人的处世良方。讲究团结,和睦相处,友好互助,待人宽和,责己严谨,重视邻里和睦。
四、民族性格
从保安族的性格与态度特征来看,总体性格特征是忠诚、勇敢、坚强、团结。在待人接物的交际交往中性格与态度是坦诚、诚实、热心、同情、礼貌、随和、从众、宽容。处事态度具有追求、独创、周到、勤奋、公正的特点。特别是待物态度上节俭、廉洁整洁、无私、爱惜。最终表现出的自我性格是自尊、自爱、自重、谦虚、谨慎、克己、刻苦、朴素、上进的民族品质。[2]
五、结语
总之,保安族是一个具有许多优良传统和良好道德风尚的民族。主要是保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动中,其伦理与道德既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塑造与影响,又吸收其他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本民族原有的优秀品质与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发扬光大而形成。因而,保安族文化从总体看来具有复合层次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形成了特色民族习俗文化和特有民族精神。
回顾保安民族历史与发展,特别是近60年来,保安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安族人民行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放眼未来,任重道远,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走向下个世纪,保安族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复习思考题:
简述保安族文化类型及其重要作用。
【注释】
[1]马少青编著:《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8页。
[2]马少青编著:《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