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诺族的医疗方法

基诺族的医疗方法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药物治疗法在基诺族民间应用广泛,历史悠久。药物治疗时,他们针对病人的病情、性质以及病变部位选用药方,对病人进行施救。火罐疗法在基诺族中使用较为普遍。基诺族的刮痧疗法家喻户晓。
民间医药_中国基诺族

第三节 民间医药

新中国成立前的基诺山是一个烟瘴盛行、缺医少药的地方,所以基诺族人民深受各种疾病的威胁。历史调查表明有800多人口的巴亚寨,曾在19世纪初期和中期两次流行天花和麻疹,先后死亡270多人;19世纪40年代扎吕村也流行过天花,死亡36人。

由于人们不能揭示自然的秘密和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以把凶吉祸福和生老病死都看成是超自然的鬼神所为,因而产生了原始宗教下的巫师和巫医,随之而来的是送鬼送神和禁忌,现在看来这都是不科学的。

每当妇女生育时,接生的方法是极其原始的,使用的接生工具也是非常简单的,往往是一把割肚脐带的竹片刀,一根扎脐带用的自己纺成的白棉线。孩子生下后即用竹桶装着的冷水冲洗。接生员多为孕妇的母亲或婆婆担任,遇有难产时,则请巫师,除了乞求鬼神保佑之外,就是巫师在产妇身上挤压,或把手伸进子宫内拖婴儿。如此实行助产,其结果往往造成产妇或婴儿死亡,或是把疾病带入产妇的体内。婴儿产下后,其胎盘要随即掩埋。人们称胎盘为“阿车”,即婴儿的伴,认为胎盘是鬼神赋予婴儿的护身附,不能乱扔,否则会冒犯鬼神,就会多灾多难。因此,即使在途中或地里生下的孩子,也要将其胎盘带回,埋在特定位置的房屋底下,让它保护婴儿的健康,使婴儿长命。

基诺族在他们民族长期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凭着辛勤的探索和忘我的劳动,也曾积累了大量的防病治病的医药和医术。如患感冒或发烧用萝芙木、山登花煮吃;泻肚用麻梨嘎叶和红糖、胡椒煨吃;小便不畅用妈鞭草、蒿子和淘米水煎服;肚子疼用野八角嚼碎敷在肚脐上。很早以前基诺族的先民就知道拔火罐治病,要是浑身疼痛不舒服,他们就用松明子削成碎屑,放在火罐内,燃着后拔于背部、腰部等处。基诺山生长着野生的美登木,人们常采摘它的叶子煮水喝,以防治癌症。这里还生产砂仁,很早以前基诺族先民就用其野生砂仁的鲜果泡酒喝或是炖肉吃,对胃病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调气消食。此外,基诺山的莽莽原始森林中,生长着百种野生动物,很早以前,基诺族先民就知道用风猴骨、虎骨、豹骨、象骨以及鹿骨泡酒内服外擦,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疼痛等;知道让产妇坐月子时服用马鹿胎胶,利用子宫收缩恢复健康;知道妇女闭经服用猴结、苏木效果很好;知道把蟑螂用微火烘干冲成粉末,可治疗气管炎;黄姜煮鸡蛋可以治疗黄胆性肝炎;大象皮烘干冲成粉末,敷于患处,可使伤口愈合,对刀枪伤尤有疗效。

基诺族“雌色”(医生)的传统治疗方法,是他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其经济、文化比较滞后,加之宗教的影响,故其中也掺杂有唯心的东西。其传统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精神疗法

“孽说标么”是基诺族的精神疗法,是针对本民族的“万物有灵”论而形成的一种原始宗教疗法。为了解除病人对鬼神的敬畏、恐惧心理,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精神上得到解脱,从而调动内在的功能,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情得以缓解和好转。

二、药物治疗法

1.“雌咗么麦”。药物治疗法在基诺族民间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巫师即使在搞宗教仪式,念咒作法的同时,也不放弃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时,他们针对病人的病情、性质以及病变部位选用药方,对病人进行施救。如治疗胃痛,就选用树根和藤子、枝叶配方,放入药罐煮沸喝药汤,经过周期治疗解除胃部的病痛。

2.“雌怕么麦”。“怕”就是包,“贴”就是扎。连起来就是包扎的意思。闻名遐迩的骨科草药“雌色”——布鲁飘今由巴卡老寨飘包(张药纳)继承,其药料配方是用树皮、树叶、藤叶等,用刀砍、切碎后,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用机器粉碎(过去是用碓窝舂细)。其包扎方法是根据病痛的部位大小来决定药粉的多与少,把药粉盛入碗里,用煮沸的树根药水倒入药粉里搅拌,搅拌成像糯米粉粑粑似的。再把药粑放入纱布后擀平,包扎在病痛的部位上,经过周期治疗解除病痛。这种疗法,可以治疗枪伤、刀伤、腰杆痛、颈椎和手臂疼痛,尤其对四肢的骨折治疗效果最佳。

三、物理疗法

“捏么麦”。基诺雌色亦擅长物理疗法,有时也将药物和物理疗法并用。常用的物理疗法有以下几种。

1.“捏标”按摩疗法

基诺族雌色的按摩疗法,主要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法,对患者进行局部的按摩。通过按摩解除局部肌肉的紧张疏通气血,减轻或消除疼痛。其手法有以下几种。

推——用拇指在病变部位,向一个方向或双向推,推时酌情用力。

提——用双手拇指及其他四指,捏住皮肤肌肉向上提。

滚——用手掌尺侧在患处滚动。

按——用拇指或掌根在患处按压。

揉——用拇指或手掌在患处揉按。

捶——用拳头在患处捶打,捶打时酌情用力。

砍——用手掌尺侧在患处酌情用力地砍。根据病情按摩手法交替使用,酌情用力。

2.“托处处”火罐疗法。火罐疗法在基诺族中使用较为普遍。火罐的制作就地取材,没有统一的制式。常用有两种,一种是竹筒做的竹火罐,它可根据疾病部位的大小及局部肌肉的丰满情况,酌情决定火罐的直径,大号8~12厘米,中号3~7厘米,小号1.5~3厘米。另一种是用牛角制成的火罐,直径多为5厘米左右。用法是大、中号火罐用松明点燃,送入筒内,排除空气,随后迅速将筒口对准病变部位,利用其负压吸紧皮肤;小号火罐不易将点燃的松明柴送入筒内,主要是将竹筒外皮削去使壁厚约2毫米左右,用时将竹筒投入锅内煮沸,趁热取出竹筒,甩去水,迅速将竹筒对准病变部位皮肤,待稍冷却时,因其负压而吸住皮肤。火罐的作用是通过吸力,使侵入体内的寒气被吸出,从而减轻局部的疼痛。

3.“怕帕”刮痧疗法。基诺族的刮痧疗法家喻户晓。刮痧用具多采用金银、铜币或首饰。其方法是顺着脉道、肌肉的走向,来回刮动,直到使皮肤渐红变黑。经常刮痧的部位有颈椎两侧、手肘部、背部脊椎柱两侧、大腿部、胸部两侧、肩部、胳肢窝部等。刮时适当涂上植物油或药液,没有条件使用清水、唾液也可以,主要是防止过度损伤皮肤。使用药液时,也可使用药液渗透肌肤,增强刮痧的效果。刮痧疗法多用于痧症,但多数人只要身体不舒服就刮,运用较为广泛。

4.“阿希撮夺”(放血疗法)。“阿希”就是血,“撮”就是戳,“夺”就是出来的意思。在使用放血疗法时,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见的急症而采用的应急方法。其方法是用缝衣针、三棱针或是金银锐器,在火上烧过(起消毒作用),然后刺入於血和疼痛部位,以适量出血为度。放血部位多数在脚趾或是手指尖,其作用机理不十分清楚,但使用此法较为普遍。

5.叩击疗法。叩击疗法(包括拍击疗法)应用也较多,其作用原理与火罐相似。主要做法是用自制的器械对局部进行酌情叩击或拍击,以此刺激局部的皮肤肌肉,促进其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主要工具有麂子脚,其晒干后呈现“7”型,使用时对准病变部位酌情叩击;另一种是竹片,削制成戒尺样,用时对病变部位适当用力拍击,均以皮肤潮红为度,通过叩击、拍击的刺激,使局部病变的血液循环通畅,紧张的肌肉松弛而减轻或解除病痛。有时拍击后加用火罐,或再外包草药,或叩击、拍击后加内服药。

总之,上述疗法都不是孤立的,很多时候是几种疗法同时应用,以求互补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