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诺族与汉族哈尼族的交往

基诺族与汉族哈尼族的交往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叙述过50年代之前基诺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典型事例,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这部分历史长河也能够说明基诺族与汉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交往是在和睦共存的社会氛围内生活,求同发展与繁衍生息。巴卡二次保卫战争中,郭兴发指挥义军英勇奋战,不幸中弹牺牲,将全部鲜血洒在基诺山,至今为基诺族人民所传颂。勐宋、勐混、格朗和、布朗山等地的兄弟民族,为配合基诺族的起义
族际交往_中国基诺族

第二节 族际交往

img180

攸乐茶   摄影者:戴振华

在基诺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反映出了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上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交流,而且还反映出各族人民在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斗争中的相互支持和帮助。

长期以来,基诺族与汉族人民交往密切,如果仅从1929年清政府在基诺山设立“攸乐同知”算起,那就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了,而实际上在此之前,基诺族早就开始了与汉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基诺山名列“六大茶山”之首,清朝时期茶叶生产旺盛,大批内地汉族商人纷纷前来经商,他们用马帮驮来盐巴、布匹等日用百货,换取基诺族的茶叶、棉花和其他土特产品。

天长地久,有的汉商还与基诺族通婚,并在基诺山定居下来。如扎果寨子祖籍普洱的草医郭章,早年与基诺族通婚后定居在基诺山,用他的医术就地寻找草医为当地群众治病。在长期的生活中,他的子女不仅掌握了双语,而且生活习俗和基诺族也无区别。解放后有的还继承了他的事业,就读于卫生学校,成为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此外,基诺族最早还与汉族的工匠即手工艺人交往。在杜玉亭教授编著的《基诺族简史》中谈到:基诺族的打铁技术就是200多年前从汉族的工匠那里学来的。由于汉族商人和手工艺人纷纷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早先基诺山的巴卡、亚诺、巴破等地都曾开办过石灰窑、织布坊、酿酒坊、制茶坊。基诺族由于出现了农业兼手工业农户,学会制造铁农具,有了自己的工匠。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狩猎因为有了火药枪而猎获了更多动物。

基诺族除了与汉族交往密切之外,还与当地各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互相影响,相互交流,并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据傣文《泐史》记载:早在两千年前,召曼磨海到勐巴拉纳西囵继承王位成为部落首领时,基诺人就可以身背长刀出入宫内。此书在记述当时登位的情景时说:“汉王(使臣)是父,牵着召(哈先)的右手,波林(基诺义父)先行作护卫,召拉着义父的衣襟进入宫殿。”

《泐史》还记述着宣慰最早的厨师也是基诺族。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基诺族与傣族是情同手足的。在历朝历代和现代生活中基诺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情感深厚,犹如春风化雨,一如既往、永不干涸。

前面叙述过50年代之前基诺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典型事例,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这部分历史长河也能够说明基诺族与汉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交往是在和睦共存的社会氛围内生活,求同发展与繁衍生息。

基诺山巴来、回珍、回鲁、曼秀、巴伞等地,接壤于勐混、勐罕、景哈;巴卡村委会接壤勐腊勐仑;巴亚接壤于勐养。傣族的“勐”字象征着坝区,这些坝区都圈围着基诺山,基诺族无论通往哪个方向都得直接触摸到哪一带的汉族、傣族和哈尼族。当然,人们经过长期的物流和通商,汉族的语言在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民族的交往仅用信物、实物、符号、行为和手势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比如:基诺族与哈尼族在感情上无言相对之下,就用汉族的语言相互沟通,不管是长短的语素还是词汇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汉语就被定性为基诺族与汉族、傣族、哈尼交际中间的“国际”语言。经过长时间的交流,生活上相互来往,基诺族与汉族、傣族、哈尼族相互打“老庚”形成了一种乡村时尚的文化礼俗。基诺族在逢年过节时,能邀请到自己的“老庚”和亲戚越多,说明全家人丁兴旺、六畜发达、幸福吉祥,更能体现家里男主人的权威和族际人缘的关系。

img181

过年串亲朋好友   摄影者:丘开陪

据了解,(接壤傣族、哈尼族村寨)巴卡、巴来、巴伞、回珍、回鲁、曼秀、阿婆等40~70年代出生的多数基诺族男性,不但会说哈尼语,而且和傣族言谈交流特别流畅。“物流与通商是族际交往的机缘,物品的交换使民族之间相互产生了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基诺族与傣族打“老庚”是世代相继,比如:爷爷的“老庚”——“老庚”的儿子和我父亲是“老庚”——“老庚”的孩子和我是“老庚”——“老庚”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老庚”。傣族逢傣历新年时,傣家“老庚”热情宴请远方到来的朋友、亲友和基诺族“老庚”,见面共饮傣家的醇厚的米酒,畅所欲言,嘘寒问暖,从而情不自禁敞开情怀和傣家人说傣语了;同样,傣家“老庚”、哈尼族“老庚”到了基诺族的“特懋克”、新米节也会带着一家老少和朋友到基诺族“老庚”家里做客、串朋友……经过长期的融洽交往,哈尼族与基诺族和谐通婚、基诺族与傣族和谐通婚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了,由此可见,傣族、基诺族、哈尼族与其他民族之间构建起了和谐、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基诺族不仅在经济和文化上与各民族长期友好往来,而且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也是相互支援的。1941~1943年,为反抗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宣慰使司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争取民族的生存,基诺族举行了民族性的起义,起义开始时,基诺族的首领们便派出人员,分赴勐仑、勐腊、易武以及大勐龙、小勐宋与哈尼、瑶、布朗、拉祜等兄弟民族联络,得到了他们的有力支援。义军的首领中就有汉族的张国良、颜金生、郭兴发这样杰出的人物。由于张国良有文化,起义开始时,让他给国民党车里县政府写了一封信,要求减免兵役和捐税。颜金生则专门负责义军的操练。郭兴发被推举为督练官。郭原籍普洱,因家庭贫困随父流落到西双版纳,父亲病故后,只好帮富人常年在外赶马帮,他不仅与当地各族群众交往频繁,而且和民族上层人士相处密切。基诺族起义爆发后,郭兴发毅然投入义军,他作战勇敢,又有指挥才能,深受义军的拥戴。巴卡二次保卫战争中,郭兴发指挥义军英勇奋战,不幸中弹牺牲,将全部鲜血洒在基诺山,至今为基诺族人民所传颂。

img182

割胶技术传授   摄影者:朱 敏

img183

学校科技培训   摄影者:张 云

在操腰率领的基诺族义军进发小勐养到了傣家居住的曼纳庄、曼岗景村时,傣族群众热心地请义军吃饭,还告诉他们国民党勐养乡政府有枪,并主动借给没有枪的义军四支火药枪,以防万一。在和敌人交战中,这四支火药枪果真起了很大的作用,义军用它打死敌方县常备队一人,还活捉了马保长。

特别是山区哈尼、布朗、瑶等少数民族,在接到基诺族联络员的鸡毛信以后,不少青壮年纷纷汇集到起义中心巴卡,参加了义军,接受操练,成为反抗斗争中的骨干。勐宋、勐混、格朗和、布朗山等地的兄弟民族,为配合基诺族的起义,还在他们本民族首领阿四的领导下,发动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

基诺族起义,由于各兄弟民族的支援,持续了近两年,斗争的烈火几乎蔓延到整个西双版纳。这是边疆少数民族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生存的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各族人民在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兄弟情谊。

img184

文化旅游——迎宾   摄影者:张 云

img185

茶胶套种共性发展   摄影者:张 云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光辉指引下,基诺族从一个被压迫、受歧视的弱小民族,成为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51年,中央就派了访问团,深入西南边疆,带来了党中央对基诺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问候。云南省人民政府也于1954年派出了民族工作队,帮助基诺族人民恢复生产,建立人民政权,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1953年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和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从内地调来了大批汉族干部、教师以及医务人员,扎根边疆和山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级人民政府中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管理国家大事,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走共同繁荣进步的道路,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边疆打破封闭状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培育市场,扩大与内地的联系。各族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基诺族乡与广西共同投资,联办了橡胶加工厂、茶叶加工厂和基诺山寨旅游景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