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历代职官表》明确指出,《九执历》是中国“回回星学”之始。[2]可以说,《九执历》是唐代来华的穆斯林对中国天文历学的最初贡献。宋代,随着来华穆斯林“蕃客”长期留居和身份的置换,伊斯兰天文学开始逐步影响中华天文学。
唐宋时期的回回天文学_回族文化概要
一、唐宋时期的回回天文学
唐代,随着中阿文化交流的加深,以伊斯兰天文知识为基础而制定的“回回历法”也随之传入中国。唐代出现了一种《九执历》。“该历度法六十,周天三百六十度,无余分。”[1]而当时中国传统历法则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清代《历代职官表》明确指出,《九执历》是中国“回回星学”之始。[2]可以说,《九执历》是唐代来华的穆斯林对中国天文历学的最初贡献。宋代,随着来华穆斯林“蕃客”长期留居和身份的置换,伊斯兰天文学开始逐步影响中华天文学。据回族《怀宁马氏族谱》记载,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精通西域历法的卢眉国人(塞尔柱帝国附庸罗姆国,宋代称“卢眉国”,今归属土耳其)马依泽“应召入中国,修天文”[3],参与了由司天少监王处讷主持的《应天历》的编撰工作。《应天历》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引进了阿拉伯星期制度,宋人曾公亮《武经总要》第一次记载了黄道十二宫(即今天我们熟悉的12星座: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日期,这些都可能与马依泽父子来华从事天文工作有关。[4]《应天历》编成并奉诏颁行后,马依泽及其子马额、马怀等留居中国,并长期在宋朝的“司天监”(天文台)担任重要职务。马依泽的三儿子马忆在军队中任职,常将占星术应用到军事活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