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学大师白寿彝

史学大师白寿彝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1937年,28岁的白寿彝出版了《中国交通史》一书。在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的同时,白寿彝始终没有放弃对回族史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持续作出了重要贡献。[18]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史学大师白寿彝_回族文化概要

十一、史学大师白寿彝

1999年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隆重集会,祝贺白寿彝教授90华诞,同时祝贺由他任总主编的12卷、22册、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出版。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专门为他发来了贺信,“您主编的22卷本《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白寿彝(1909—2000年),经名哲玛鲁丁,字肇伦,河南开封人。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1929年,白寿彝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中国哲学史,从此开始了他的历史学研究生涯。1937年,白寿彝参加了顾颉刚组织的考察团,到绥远、宁夏、甘肃等省区进行了民族、宗教、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考察。1949年前,他先后在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执教。

1937年,28岁的白寿彝出版了《中国交通史》一书。在这一时期,他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伊斯兰教史和回族史的研究当中,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37年7月1日,他参加西北考察团,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绥宁行纪》和《甘青行纪》,详细记载了西北回族的状况,留下了珍贵的史料。1943年,他的长文《中国回教小史》发表,次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是“中华民国”时期回族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他在1949年前对回族伊斯兰教史的研究作品,后来大都收集在《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一书中,成为今天回族伊斯兰教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1949年7月,白寿彝与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并受聘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71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怀下,白寿彝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白寿彝成为中国历史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于1980年出版,至今已印刷30多次,累计印数100余万册,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朝鲜文、罗马尼亚文等。1986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第1册,被认为对史学史研究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1989年,他主编的《中国通史》第1卷《导论卷》出版,这是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历史进程而创造性地阐述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通史编纂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重要著作,被史学界和理论界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历史理论发展前沿的代表性作品,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1999年,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22卷全部出版。《中国通史》是白寿彝学术成就的典型代表,是本世纪最大规模的史学著作之一,也是本世纪最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之一,被称为一件宏伟的世纪工程。白寿彝在全面研究通史著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体大思精”的编纂设想,在体例和历史观上也有创新,尤其是第一次真正把少数民族史纳入了中国通史的框架之中,充分肯定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业绩。

在致力于中国史研究的同时,白寿彝始终没有放弃对回族史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持续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出版的《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收集了他60年来从事民族宗教研究的论著。1997年,他主编的4卷本《回族人物志》全部出版,是新时期回族史研究的重要成果。2000年,91岁高龄的白寿彝教授在北京去世,被安葬在北京卢沟桥回民公墓。他生前最后的一篇文章,就是口述了《中国回回民族史》的“题记”部分。现在,这部《中国回回民族史》已经正式出版。

白寿彝认为研究史学史,还要研究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史学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作用等,他重视史学思想,认为史学史是对史学进行反思的学问,是比研究客观历史更高层次的学问。他关于史学史的学科理论,在许多方面超出了梁启超关于史学史学科的理论框架,代表了20世纪后期关于中国史学史基本理论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史上和梁启超成为代表20世纪前、后时代的两座学术高峰。[50]

【注释】

[1]《元史·列传第十二·赛典赤·瞻思丁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

[2]《元史·列传卷十二》。

[3]《元史·列传卷十二》。

[4]《元史》,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1976年。

[5]纳为信著:《元咸阳王赛典赤·瞻思丁世家》,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

[6]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页。

[7]《明史》卷一二五《常遇春传》。

[8]《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三。

[9][清]金天柱撰:《清真释疑补辑》,清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10]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页。

[11]张廷玉:《明史》卷一三三,《列传》二十一。

[12]《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3]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页。

[14]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页。

[15]《明史·沐英传》。

[16]《明史》卷三百三十。

[17]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页。

[18]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3页。

[19]《明史·冯国用传》。

[20](英)李约瑟著,陆学善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21](英)加文·孟席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京华出版社,2005年。

[22]敏贤麟:《蒙古游牧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汇》,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第325~326页。

[23]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7页。

[24]《明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5]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海洋出版社,2005年。

[26]杨怀中:《回族试论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2页。

[27]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海洋出版社,2005年。

[28]梁启超:《饮冰室全集》,上海会文堂书局。

[29]江泽民:“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1997年11月1日。

[30]转引自《走出中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网,2005-07-15。

[31]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

[32]《明史·海瑞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3]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1988年,第76页。

[34]喇敏智主编:《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20页,

[35]白寿彝:《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5页。

[36]慕寿祺:《甘宁青史略》卷十七。

[37]慕寿祺:《甘宁青史略》卷十七。

[38]邱树森主编:《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79~580页。

[39]马元:《林则徐与“白绫血书”》,《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40]《林则徐叙文集》,第1171页。

[41]《管理军政条例》转引自白寿彝《回民起义》(上海书店,2000年)。

[42]《管理军政条例》转引自白寿彝《回民起义》(上海书店,2000年)。

[43]李维汉:《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

[44]《十年纪事:1937—1947年毛泽东在延安》(1947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5]《天津联合学报·马俊口中的马骏》,1919年9月1日。

[46]《续修山东省志·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47]杨策:《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北京出版社,1997年。

[48]《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

[49]苏志荣、范银飞:《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50]周文玖:《史学史导论》,学苑出版社,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