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固原回族居住格局习俗
与全国各地回族“大分散,小聚居”格局相比,固原回族在居住格局上则表现出“大集中,大聚集”的特点,这与这一区域内回族人口比例较高有关,在固原各县(区),有不少乡镇、村庄都是纯回族居住地。
一、固原回族居住基本习俗
(一)独具特色的地(村)名 有些固原回族居住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些具有回族特点的居住名称:有的村庄是根据当地回族姓氏命名,如海原县的马家湾、西吉县的单家集等都是这类代表;有的小聚居区的地名则是从元朝“探马赤军”屯戍就开始留传下来,如今原州区的三营、黄铎堡等都是这类代表。此外,固原各县城(镇)的回族,除部分居住在市区内,大多数居住在城关外,如原州区南关、海原县西门均是回族。
(二)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 围寺而居是回族人的传统,在固原的好多地方,围寺而居多表现为“大集中,大聚集”。这样的居住格局,既方便回族群众开展宗教活动,也容易解决平时家庭内的宗教需要。因为集体在清真寺礼拜比个人在家礼拜意义更大,更受真主的喜爱;回族之间的相互照应和大事小事间的相互往来,互相帮助也很方便。同时,“围寺而居”也能更好的筹集资金建设与维护清真寺。此外,由于回族生活习惯与共同民族心理,常常不愿意与养猪,吃猪肉、死肉、驴、狗、骡等肉的民族住得很近。即使在回汉杂居的村寨和街道,回族一般都与回族相接连居住,不紧挨汉族居住,不愿嗅到猪肉味。在固原区域的各个县城,回族一般也愿与回族居住在一个院或一个单元。不同教派的回族则采取小集中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聚居。
▲回族寺院
(三)干净整洁的周边环境回族素以清洁文明著称,因此无论是回族村庄还是回族院落,都是十分干净、十分整洁的。如固原回族即使在非常缺水的情况下,也坚持爱清洁、讲究卫生的习惯。在回族村落的水井上都有井盖防尘,打水桶不准随意放在地上,家里的水桶也口朝下放置。固原城乡回族群众也习惯在庭院内栽种各种观赏型的花草树木,尽力做到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你只要到回族村庄或回族家中,就会感到回族在全村四周的环境、村容村貌与住宅的设计、陈设、布局、装饰以及家庭生活点缀等多方面,都富有干净整洁的特点。
(四)富有伊斯兰文化特点的家庭内外装饰 在固原回族家庭,一般不挂汉字的条幅与对联,春节时也不贴春联,而是挂一种用竹笔蘸墨汁书写的阿拉伯文书法——阿文“都阿”(也称经字“都阿”,即阿拉伯文祈祷词)。阿文“都阿”是为固原回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佳品。因而在回族穆斯林家庭中或清真食堂的门楣上,一般都书写或悬挂、张贴着一段经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穆斯林家庭中的经字“都阿”
2.作证言:“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作证,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3.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4.求护词:“哎,主哇!求你为我们把天堂的门打开吧!”
显然,这类经字“都阿”虽在形式上与汉族家庭门楣上的斗方相近,但内容上绝非“招财进宝”“吉庆有余”之类的词句,而是以表达回族最基本的宗教信仰为主的祈祷词。除了各种精美的阿文书法字画外,回族家庭还习惯在大厅和居室挂上各种好看的图画,其中以“克尔白清真图”最为多见。“克尔白清真图”所使用的材质有的是纸张,有的是布料,还有毛质的挂毯。此外,印制精美的伊斯兰教历(俗称“回历”)表在固原回族家庭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为节日、礼拜、封斋、开斋之时查阅使用。
▲新建民宅
(五)多样化的民居中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一般受气候、地势和习惯的影响较大,这使得固原回族与汉族民居有相似之处。过去,固原回族和汉族一样大多住的是窑洞;现在固原回族、汉族住的大多是平房和楼房。而且,回族平房与汉族平房在外观上基本相似,屋顶形式有平顶的、一面坡式的、两面坡式的。但在民居的工艺和装潢上,回族民居则颇具民族特色。如有些回族喜欢盖小高楼式的房子,门窗是拱形,大门楼采用绿色的大圆顶式,显得肃穆、典雅、别致。回族在大门两侧有用阿文写的描联,有些居民平房的檐头、檀榫、砖墙、门窗、廊前等处多有木雕或砖雕。木雕与砖雕大多刻的是牡丹、葡萄等各种花卉图案,有些则是抽象多变的几何形以及卷草式的植物纹样和吉祥如意的图案。有的还用白灰抹过后请阿訇写上一段《古兰经》,显得古朴典雅、别具风格。再如,固原农村回族盖房不看风水,只注意选择地势好、日照足、清洁和用水方便之地。伊斯兰教义禁止偶像崇拜,大多数回族住宅内外都不用人像、神像、动物、鸟类、昆虫等作装饰图案。
(六)居住追求较高 有句俗语说:“回族有钱就盖房,汉族有钱就存粮。”说明回族人民经济富裕后首先选择的是改善居住条件。固原回族盖房不盖则已,要盖则比较讲究,要一松到顶:松柱、松梁、松檩、松椽,连门窗也是松木的。而且,这种松木房子很少糊顶棚,显得分外宽敞明亮。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回族家庭,其住房一般都由正房、套房、厨房、仓库、煤房以及鸡舍和牲畜房等组成。如家中有老人和宗教人员,还专门设有礼拜房。固原很多农村回族人家在兴建新居时,还喜欢在正房门口的两边墙壁上绘制两幅左右对称、一尺见方的鲜艳的长方形彩色图案做装饰,其彩绘内容主要是牡丹之类的花卉植物,为院落增添了不少喜庆之气和勃勃生机。
二、固原回族民居的主要表现形式
“回回有钱就盖房”,固原回族民居在院落建设和房屋与室内装饰上都十分讲究。
(一)三合院 三合院式的住房是固原回族最为普遍、历史久远的住宅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相对大门的建房为上房)位于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居全宅之首,通常住家庭长辈。院子两侧各一排厢房,陪衬着正房,坐东朝西的厢房多住人,坐西朝东的厢房多装物。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二)院落种植 固原回族喜欢种花草,在庭院里外常常栽种着各种树木和花草。院子里常留有空地,或栽种茄子、辣椒、韭菜,院外杨柳茂密、郁郁葱葱,景色怡人。不少地方的农村回族还有养盆花的传统习惯,窗台上、院子里到处摆放着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盆花,反映出回族群众爱美的生活习俗,也展示了生活在六盘山区的回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情趣。固原回族在庭院内喜好种植花卉果树的传统习俗,在民间口头文学中也有着真切地反映:
葡萄苗苗儿刚栽上,
啥时候能上个架哩?
把“花儿”问死不开腔,
啥时候能给个话哩?
民歌里的“花儿”指年轻姑娘。不仅是歌里所唱的葡萄,固原回族群众的农家院里,经常栽种有杏树、桃树、梨树、苹果树、枣树、核桃树等。花卉主要有牡丹、芍药、玫瑰花等。玫瑰花,固原回族群众喜欢称之为“刺玫花儿”。
(三)房子样式 现在固原回族的房子样式很多,并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形式:有虎包头式,有小高楼式,也有普通平房等等。房子一般习惯向阳背阴,不讲究单数、双数,主要根据经济条件和人口情况而定。有盖两间的,有盖三四间的,也有盖五六间的,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盖十几间的。不论是三四间还是六七间,中间两间一般均为客房,也叫大房,其余都是单间的,按辈分居住。
(四)卧室 固原回族家长的主卧室一般建造在最西头,其他家庭成员的卧室则在东、南、北面。因为家长每天在卧室做礼拜时必须向西边麦加的天房跪拜,所以其他成员的卧室就不能放在西头。这反映了回族穆斯林在卧室方位中的伊斯兰文化。家庭主夫主妇的卧室空间要比其他从属成员卧室的空间宽敞一些,装饰标准也较高,门窗的雕饰花纹非常讲究,宗教色彩浓厚。
(五)专用浴室(房) 在固原回族的各个主要住房里,一般在内部都有一个“特设”的浴室。在农村如是没有自来水的住宅里,里面则有汤瓶、吊罐等一些居家必备的洗浴用具,可随时洗浴和作大、小净。在有自来水的地区,现在开始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六)火(土)炕 这是固原回族乡村家庭平时睡觉休息、冬季室内取暖必备的传统设施。火炕一般建造在房屋的窗户下面,宽于窗户,通向里面。炕内有烟道,既起保温蓄热作用,又能够将烧炕时的火烟排到窑洞或房屋外面。炕的表面用石板或专门制作的土质的“炕面子”搭建而成,上面再抹上黄泥,使炕面平整不漏烟。在农家,炕边上常常压着石条或木条制作的炕沿,外部常常贴有瓷砖。铺上席子和毛毡后,人们就可以享受火炕带来的温暖了。所以,固原地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固原回族家庭的土炕
固原人,生得犟,
不盖被子光烧炕。
烙了前心烙后心,
一觉睡到大天亮。
今天,随着回族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回族百姓经济收入的提高,火炕逐渐减少,代之以木床、铁床或时髦的席梦思软床。但在农村,人们利用席梦思的外观而精心做成的“假席梦思”火炕十分独特美观,炕仍是传统的火炕,但在外观上却与席梦思极为相似,常常使来客信以为真。
(七)建房习俗 固原回族盖房动工之日,一般多选主麻日等吉祥的日子,有的还要锅里抹油,过“尔麦里”后才动工。固原回族砖木结构的平房和砖瓦房一般都在打好地基后,砌墙立柱,在墙里面要竖木立柱(俗称土柱)支撑大梁,梁上接檩条,顺檩条搭椽后再铺苇笆或席,最后再垫麦草涂泥、上瓦。在架(支)梁之日,请阿訇用红纸写一段《古兰经》贴在大梁上,直到房子盖成也不轻易去掉,以求吉祥。自然,在经济条件好转后,过去的土坯式房屋逐步发展成砖瓦房(即房子由土坯草泥墙转为砖和石灰石式混凝土墙),房顶也由茅草顶转为瓦顶,但求吉祥的习俗不变。
(八)屋脊塑鸽子习俗 固原回族房屋在外观上与汉族不同的一处,就是在屋脊上常常塑有鸽子的形象(多用水泥雕塑而成,也有将成品的买来安放在屋脊上)。这些屋脊上所塑鸽子在颜色与外形上和真鸽子完全一样,远远望去,就如同真鸽子落在了房顶。笔者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亚回族聚居的农庄里,也常常能够看到装饰有鸽子的屋脊。固原回族以栩栩如生的鸽子来装饰屋脊,也是和伊斯兰文化传统相关联:
相传,有一日先知穆罕默德被异教徒紧追不舍,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就在无法逃脱的紧要关头,穆圣忽然听到不远处有鸽子的叫声,远远望去,见有一洞口。穆圣大喜,忙进洞藏身。当异教徒追到洞口时,只看到洞口被蜘蛛网笼罩着,洞内还有鸽子的叫声。见此情景,异教徒确信洞内不会有人,便走了。穆圣在得救后,为了报答鸽子的庇护,保护它便成了一种定制,并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吃鸽子肉。
▲固原农家小院
正因如此,固原回族的房屋建筑修饰中也就有了鸽子的形象。此外,在回族的服饰文化和艺术文化中(耳套、肚兜、针扎、枕头、窗花等物品的装饰上)都能看到鸽子的生动形象。固原回族的这种精神文化正好与现代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科学精神相吻合。
(九)帮工(变工)习俗 固原回族群众在盖房时有同村人与亲戚朋友互相帮工的良好传统习俗。有时一家盖房,全坊每户各来一人帮忙,一般一请就到,不付工钱,只管吃喝。自然,这一习俗也有互相帮助(俗称“变工”)之意,体现了固原回族群众讲求团结、齐心协力的协作精神。
(十)攘院子 固原回族群众一般在新屋修好后的乔迁之日,都要请阿訇“念平安”,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以丰厚宴席答谢众人的帮助,一些地方将这种习惯俗称为“燎烟筒”。亲朋好友被邀请的都要适度备一些礼金或日常生活用品赠与房主,表示祝福。这种互助与祝贺的礼仪习俗,表现出一家有事,大家相帮,一家有喜庆,大家祝贺的优良传统。
(十一)住房禁忌 固原回族群众修建房屋不看风水,但是对房屋的地势是否平坦、采光是否好、邻里关系是否和谐、能不能方便获得清洁用水等诸多因素,考虑得较为仔细。在房屋建造的方位上,出于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原则上不选择在穆斯林礼拜叩头的清真寺后面的方位建造房屋。此外,农村回族居室禁止人畜混杂。因此,农村回族家庭大都做到鸡羊有圈,草成垛,卫生习俗良好。另外,回族村庄里养狗的人家比较少,回族群众似乎更喜欢养猫。正如当地回族民歌“花儿”中所唱:
猫娃儿卧在锅台上,
尾巴儿搭到个碗上;
弯弯的胳膊你枕上,
乖嘴嘴搭到个脸上。
在这首“花儿”中,回族群众对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固原回族民居是各个家庭成员为了满足其家庭生活的需求而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生活空间,是人们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也是他们创造力的真切体现。
▲宽敞干净的固原回族院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