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景刺瘟魔的故事
有关登高最为著名的传说故事,见载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上东汉时代的一段道家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与父母妻子儿女一大家,守着几亩薄田,日夜辛苦,勤劳耕作,日子虽不富裕,但还算过得可以。谁料,有一年,汝河两岸闹起了瘟疫,人们染上后,轻则不能起床,重则丢了性命,乡里村户的人死了不少,尸体遍野,来不及埋葬。就在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染上瘟疫死了。
桓景小时候曾听一位老人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此时都要上岸作恶一次。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病愈恢复后,决心访仙求道学仙术,战胜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住着一个大仙,名叫费长房,传说他从壶公入山学仙辞归后,有高深的道术,能医众病,鞭笞百鬼,神通十分广大。又传他有缩地之法,晨于某地,中午即能在千里之外突然发现他的身影。桓景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访拜。
汝南县闹瘟疫
桓景进了山,千峰万峦,不知仙人住在哪里。他不畏劳苦,翻山越溪,到处寻找。一天,他正走间,忽见面前停着一只白鸽,那白鸽不住地向桓景点头示意。桓景不知何意,也向白鸽致意。白鸽见后忽然凌空飞起,到了不远处又落下,还是不住地向桓景点头。桓景走近时,那白鸽又飞。于是,桓景明白了,白鸽是在给自己做向导。便随着白鸽一直走,待翻过几座山,一片仙境展现在眼前。苍松翠柏间一座巍峨的古庙,庙前门匾上写着“费长房仙居”五个金字。那白鸽丢下桓景,在庙院上空欢叫盘旋。桓景来到庙前,黑漆大门紧闭。他虔诚地跪在门外,不敢惊动,一直跪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大门忽地开了,只见一位白发银须的老人笑眯眯地说: “弟子为民除害,心诚意切。随我进院吧。 ”桓景得知这即是费长房大仙后,又拜了几拜,跟着师父进了院。
一片仙境
桓景进殿拜过师父后,费长房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刻苦练武。晃眼过了一年。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 “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普度众生。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古柏上的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家乡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费长房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日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众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告诉大家,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每人呷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就不染瘟疫了。他在山上把乡亲们安置好后,自己便带着降妖青龙剑下山,返回家中。独坐屋内,专等瘟魔来时交战。
仙翁呼鹤
不一时,只听得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冲出水面,奔入村庄,各家各户乱窜,却不见人影。抬头一看,人们都在高山上欢聚。瘟魔窜到山前,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异香醉腑,不敢再近前登山。于是,又转身回村,只见一人正在屋中端坐,便吼叫一声向他扑去。桓景看那瘟魔扑来,急忙持剑相迎。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桓景不过,拔腿想溜。桓景“嗖”一声把降妖青龙剑向瘟魔抛去,只见青龙剑闪着寒光,穿心透腹地把瘟魔扎倒在地。
驾鹤桓景
桓景杀死了瘟魔,为死去的父母报了仇,为乡亲们除了害。自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桓景剑刺瘟魔的事作为佳谈。此事很快传开,此后,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为取吉利和避灾消祸,就纷纷带上菊花酒,臂插茱萸,外出登高。久而久之,登高的风俗就兴起来了。于是,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为“登高避难节” ,后来人们简称为“登高节” ,风雅一些的人士就称之为“登赏节” 。当然,重阳节的登高和佩茱萸,决不会从这样一个神异的故事起源。所有这类故事,大多是民间先有了某种风俗,后人追究不出这些风俗流行起来的道理,才编出一个故事来解释,或加以附会。故事一流传,此后人们也真的相信某些风俗的起因就是这样的。
桓景把乡亲安置在山上
桓景独坐屋中
这一传说故事虽然奇异荒诞,但是其内涵,实际上是劝人登高游赏,呼吸新鲜空气,以强健身体,延年益寿。因为,晚秋时节,风物干燥,百草凋枯,瘟疫易于流行。离开人烟稠密的城墟,到野外高山去集会饮宴,不但可得登临之乐,同时又可以防疫瘟疠的传染。它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登高本就是一种身体锻炼,插茱萸、饮菊花酒也对人体有益。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五“九月”说: “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避邪翁’ ,菊花为‘延寿客’ ,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古诗亦有“避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之说。
剑刺瘟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