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信奉伊斯兰

回族信奉伊斯兰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族信奉伊斯兰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抚育着中华各民族的儿女茁壮成长。我们宁夏的回族人民更是执著地信奉伊斯兰教,坚持不懈,代代相传。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寺共同的聚居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风俗习惯等等这一切,使得回族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我意识,大大促进了回族的发展壮大。回族离不开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主体民族是回族。
回族信奉伊斯兰_话说宁夏

回族信奉伊斯兰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抚育着中华各民族的儿女茁壮成长。生息在黄河之滨的宁夏回族儿女,深深地受益于她的惠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和开拓,终于在黄河上游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沐浴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阳光雨露,沉浸在社会主义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中,宁夏回族人民结束了苦难心酸的历史,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新时代。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革命热忱,坚忍不拔的求实精神,为宁夏经济腾飞、兴旺发达而努力奋斗。从巍峨磅礴的贺兰山到清水河畔,从滔滔黄河之滨到六盘山麓,到处都洋溢着热烈欢快的建设气氛。勤劳、勇敢、智慧的回族人民在开发建设大西北,在建设富强的新宁夏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书写着光荣的民族历史篇章。

悠悠岁月,回望历史,令人感慨万千!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是什么给了回族人民以坚强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世代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创造了美好的家园?口弦声声诉衷情,“花儿”曲曲表心意,雄浑壮观的清真寺,欢乐的古尔邦节,庄严肃穆的圣纪节,带着虔诚的心意去麦加朝觐,还有洋溢着回乡风采的婚礼,身着白帽、坎肩、盖头的回族儿女,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回族风俗画”。它告诉我们:回族之所以发展到今天,与这个伟大的民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密切相关!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在遥远的时代,在荒芜的黄河上游两岸,从元朝开始,西域各地的穆斯林大批进入中国,这些东来的回回人,逐渐和当地的女子结婚定居,繁衍生息,因而,回汉两族具有古老的姻亲关系。与此同时,一部分维吾尔人和蒙古人也逐渐融合于回回民族中,共同构成了回回民族的重要成分。宁夏回族的先辈也就是在此时开始定居于这块土地上的。宁夏是我国回族最早入居的地区之一。回族的先民们熟知《古兰经》,善写阿拉伯文,对伊斯兰教信仰笃诚。

伊斯兰教溯源于阿拉伯,从水路传播到我国的福建泉州一带,然后向东南沿海地区扩展。从陆路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细亚、天山南路传入新疆,经甘肃最早传播到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并迅速在周边地区传播。我们宁夏的回族人民更是执著地信奉伊斯兰教,坚持不懈,代代相传。不屈不挠的回族人民一边发展生产,一边不断推行伊斯兰教,宣传伊斯兰教,让更多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当时,因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所以好多寺院就被叫做“清真寺”。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反抗清政府的民族压迫,起义事件迅速波及到宁夏,宁夏就变成了回民起义的主要战场之一。起义失败后,回族人民遭到清政府的血腥镇压和残酷屠杀,劫后余生的回族老、弱、妇、孺被迫迁徙到偏僻地区,大分散,小聚居,回族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由于他们有着类似的处境和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作为共同心理状态的一种民族意识也逐渐形成。因而,对伊斯兰教的认知加深了,对伊斯兰教的追求更加执著了,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更加坚定了。目前,宁夏各地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是在这个原因下编遣、繁衍发展起来的。

img53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

img54

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寺

共同的聚居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风俗习惯等等这一切,使得回族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我意识,大大促进了回族的发展壮大。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大的决定作用。可以说,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形式和宗教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贯穿于回族生活的全部,影响着回民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岁月里,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回族人民不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也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在宁夏农村,当地回族绝大多数以务农为主。在城镇,多数回民被迫住在城关,做摆摊、提篮叫卖的小商贩。由于民族压迫的结果,宁夏的一部分回民被逼迁徙到贫瘠地区,栖身在山边、滩边、湖边、渠梢“三边一梢”生活。尤其是南部干旱山区的回民,生活更加困苦,连日常生活饮水都保证不了,更别说种庄稼用水了。

尽管这样,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宁夏回族人民,还是在伊斯兰教这个信仰的支撑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回族离不开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主体民族是回族。陌生的回族穆斯林兄弟若是相逢在一起,只要互道一声“色俩目”,就会立刻亲热起来。看到清真寺就知道是穆斯林的聚居点,看到“清真”标志就知道那儿是“清真饭馆”了。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很多,“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皈依”,其信仰者叫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它包括历史、政治、风俗、习惯、教法、教律和教义。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以来,经久不衰,发展十分迅速。就在于它有许多积极向上的因素,比如要求人们虔诚、忍耐、和善,提倡学习教育,爱好和平,讲究卫生,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民获得了新生,开始了振兴民族经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特别是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回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无论客观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顽强地生存下来。宁夏黄灌区的回族农民,掌握了引水灌溉的全套技术,普遍种植水稻,他们和当地汉族人民一道,为建设“塞北江南”作出了贡献,使宁夏川区变成富庶的鱼米之乡。著名记者范长江曾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道:“金积为回民最密之区,他们处处表现不一样的精神。金积境内的道路和水渠没有不是井然有序的。农地阡陌整齐,荒废之地绝难发现。对于农事之耕耘除草,也能工夫实到。”回族人民还富于智慧,善于汲取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科技知识。尤其是回族和汉族杂居,共同使用汉语汉文,对回族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回族历史上,随着伊斯兰教宗教经堂教育的发展,还出现了一种中国形式的宗教术语,这就是一般人称谓的“经堂语”。“经堂语”只是在清真寺经堂之内使用的伊斯兰教宗教术语,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回民社会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的生命在于教育。穆斯林从小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背诵《古兰经》,熟读圣训,在接受汉文化知识的同时,严格接受伊斯兰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阿訇们在日常生活和在清真寺宣传爱国、爱教,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卧尔兹”演讲时,都使用汉语;而在每天念邦克和诵读《古兰经》时,使用标准的阿拉伯语。

伊斯兰宗教文化对回族人民的影响,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了回族服饰、婚礼、饮食、语言、卫生等方面,影响了回族穆斯林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的各个方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提高宁夏回族的文化水平,适应回族穆斯林群众的学习、教育的需要,在银川市建成了一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伊斯兰宗教院校,它就是现在的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经学院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穆斯林友好往来,受到了国外宾客和阿拉伯国家的一致赞誉,成为了宁夏回族对外交往的桥梁。另外,还在回族人口较集中的吴忠市同心县建立了一所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回族有用人才,他们现在正在为宁夏的民族经济、民族教育事业奉献着。在宁夏这个民族地区,为了切实做好服务回族群众的各项工作,自治区专门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这样的穆斯林群众组织,回族人口较多的十几个市、县(区)也相继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通过发挥伊斯兰教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地把全区回族人民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回族群众把思想认识和智慧运用到大力发展生产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才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可以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宗教事务条例》,认真执行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回族群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保护。

如今的宁夏回族人民在弘扬伊斯兰教,发扬光大伊斯兰教的多彩生活中,团结互助、携手并进,如金凤展翅,前程似锦,正在为建设幸福宁夏、文明宁夏、法治宁夏、平安宁夏拼搏着、奋进着、追求着……

(哈少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