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冢巍峨西夏陵

高冢巍峨西夏陵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冢巍峨西夏陵西夏陵区位于南起银巴公路,北至泉齐沟,东起西干渠,西到贺兰山脚的南北10公里,东西近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中,虽然西边紧靠险峻的山体,陵区之内却基本为平坦的山前台地,没有较大的泄洪山沟从中穿过。西夏陵区现存的9座帝王陵墓和260多座陪葬墓被几条不大的山水沟分割成4个区段。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发掘和整修,现在已经成为宁夏一处重要的旅游胜地。
高冢巍峨西夏陵_话说宁夏

高冢巍峨西夏陵

西夏陵区位于南起银巴公路,北至泉齐沟,东起西干渠,西到贺兰山脚的南北10公里,东西近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中,虽然西边紧靠险峻的山体,陵区之内却基本为平坦的山前台地,没有较大的泄洪山沟从中穿过。从陵区向东南望去,眼前平坦开阔的银川平原尽收眼底。

西夏陵区现存的9座帝王陵墓和260多座陪葬墓被几条不大的山水沟分割成4个区段。

每个帝陵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皇家陵园。陵园由角台、阙台、碑亭、陵城和附属于陵城的月城几部分地上建筑组成,大约半数帝陵的城墙之外还筑有一层外城。

陵园的最外侧都有4个角台。陵园南部正中两侧有相距100米左右的一对阙台,阙台既是帝陵特有的威仪性建筑也是该陵园的南大门门阙,也就是大门墩。

阙台向北,陵园中轴线的短神道两侧是东、西碑亭遗址,现存的碑亭遗址都是直径20米左右的大土丘。在三号陵台基之上以及周围的倒塌土中发掘出大量的莲花纹、菱格纹方砖,忍冬纹条砖,兽面滴水、瓦当,还有一些绿釉陶质莲花座、海狮和迦陵频伽像。迦陵频伽是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中美丽的妙音鸟,头戴五角花冠或四角叶纹花冠,人首鸟身,双手合十、面带微笑,背后两侧出双翼,身后插长长的蕉叶形鸟尾。迦陵频伽形象的木构件或陶构件一般只见于较高规格藏传佛教建筑的屋檐部位。以上一组建筑装饰材料的出土显示了碑亭建筑浓厚的佛教色彩。碑亭发掘的文物最重要的还应该是数以千计带有西夏文的残碑块与放在碑亭中央的4个跪式力士碑座。力士造型极其夸张,为面部圆厚、双目怒睁、獠牙外露、双乳大而下垂,双手撑托于地面的力士形象,表现出早期党项人坚韧强悍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西夏陵区所有的墓碑都被人为砸成碎块,最初是在西夏城破国亡时被蒙古军所毁,后又屡经破坏,现在残碑文字内容多不能衔接,辨认极其困难,帝陵陵主的身份就更加难以确认。

img61

月城是陵城南门外的一座小城,平面呈长方形,月城门是进入陵城的第一道门,也是陵城中轴线最南端的建筑。月城门没有门道台基和墁道台阶,为平地起建。月城之内的神道两边是放置石像生的长条形矮台基,由于月城门与陵城南门距离很近,台基一般只有30多米长、2米多宽。出土的石像为马、牛、羊和人物,个体不大,工艺也显粗糙,遗存至今的数量也不多。

陵城是整个陵园的核心建筑,平面为南北长度大于东西长度的长方形,每个帝陵的陵城城墙也叫神墙,长度150~250米,原高度应该在4~6米,都是用夯土板筑而成,土墙面抹上草拌泥,最外层表面涂有一层赭红色矿物质颜料。陵城的城墙四角都有高出墙顶的角阙,角阙起到加固墙体和烘托陵城装饰的作用。陵城都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城门两侧是相对高大的包砖门阙,平面形状与角阙相对应。进入陵城南门即是献殿,献殿是在陵城中举行祭祀活动的殿堂式建筑。献殿北侧墁道之后是由南向北逐渐加高、加宽的鱼脊梁状的土垄,土垄是墓道封土的标志,是西夏陵墓所独具。紧接献殿墁道的地面之下是开挖坡度较为陡的台阶状斜坡墓道,墓道的每一级台阶两端的壁面上都有一个土洞,这是修筑墓室时用来固定铺在墓道台阶上的木板的,当时铺木板是为了保护墓道不被踩坏。墓道开口窄而下端越来越宽。墓道的尽头为2~3米的短甬道,紧接着便是帝陵的地宫也就是墓室所在。因为西夏皇陵和附近陪葬墓都遭到严重破坏,墓室是被毁的重点部位,绝大多数的墓室位置都是一个大盗坑。目前只对六号皇陵的墓室做过考古发掘,墓室中出土的文物数量很少。皇陵的墓室北侧都有一个高大的夯土陵塔。现存陵塔均为上小下大的馒头状,从下到上一般有7层台阶状收分,每层台阶周边都露出许多椽眼儿,陵塔表面和周边地面遗留大量的绿色琉璃瓦当滴水、筒瓦板瓦、海兽摩羯、套兽频伽和莲座宝瓶,也留有赭红色墙皮遗迹,但是很少出土有砖。从这些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建筑材料与现存夯土陵塔的形制看,陵塔的原建筑可能是七级敷瓦,底大而顶尖,有赭红色壁面的高大、亮丽的佛塔。高大的圆形尖顶陵塔与方形陵城相得益彰,符合天圆地方的传统宗教思想。帝陵陵城内的献殿、墓道、墓室和陵塔从前向后都在一条直线上,但这几处遗迹的轴线与整个陵园的中线相对偏西,形成5度左右的夹角。多数陪葬墓的鱼脊状墓道与墓室封土也偏西于墓园中轴线,这是西夏墓区别与其他墓葬的显著特点。

img62

西夏王陵

西夏陵区的陪葬墓比较分散,墓葬的规模差别也很大,面积从100多平方米到近3万平方米不等,但埋葬在皇家陵园区域之内的应该都是党项贵族。由于墓葬盗毁严重,陪葬墓与帝陵一样,不仅墓室基本不存,而且遗物甚少。在177号陪葬墓的发掘中曾经出土了一件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造型逼真,工艺精湛,是非常罕见的国宝级西夏文物。

1986~1987年,在第4区的东侧发掘了一处古建筑遗址,南北残长32米、东西宽约160米,为三进院落的殿堂式建筑群,出土了陶质或泥质的佛像、石刻、铜铁器以及大量比较精美华丽的琉璃、瓷质装饰性建筑构件,如摩羯、海狮等。从建筑规格和出土文物的组合看,这一处建筑应该是为皇陵专门建造的佛教庙宇。

从以上西夏皇陵的特点可以看出它与前朝的唐或同时代的宋、辽、金的帝王墓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夏与宋一改汉唐帝王墓葬分散单建、皇陵相隔数十里至百里的习惯,集中帝陵于一个区域之内,建立皇家公墓,成为以后元、明、清几朝设集中帝陵区之先河。与巩县宋陵一样,陵园从阙台、神道一直达陵城北门是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只是西夏陵城内的献殿、墓道至墓室、陵塔略向西偏而已。西夏陵和宋陵也都有巨大的木结构门道和献殿建筑。雕梁画栋,红墙碧瓦,既恢弘又精致。

西夏陵和宋陵相比也有几个不同之处。如宋陵都是单城方形,西夏陵都是双城长方形,在陵城前接月城,南北尺寸大于东西;西夏陵的陵塔、墓室和献殿偏离了陵城中轴线,将整个陵园最重要、最醒目的陵台放在墓室之后,并且将它建成高大的佛塔状,放在陵城内的西北部,反映了西夏视西北向为尊的心理特征。但是,西夏陵和其他历代皇陵一样,并不能保佑皇家的基业万世永存。随着历史的变迁,只能是被当作历史文化遗产供后世人们参观游览和研究。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发掘和整修,现在已经成为宁夏一处重要的旅游胜地。

(王惠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